春节回家,别告诉我你只打算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中度过假期。相对其它不方便室外开展(主要是太冷)的娱乐活动,看电影无疑是既省钱又有趣的黄金项目。
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一年之中最大的票仓,不少重磅的国产大片都会在这个时间段云集。说春节档的电影院线就相当于足球的世界杯,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没两把刷子的,分到这个档期就好比入了“死亡之组”,敢于上擂台的,基本都有拿手好戏。
放眼望去,今年的春节档果然拥挤!所以,别只顾着抢火车票了,大年初一的电影票也有必要早早买好!
在这个合家欢的时刻,喜剧片自然是电影市场的主旋律。除了2018年的春节档被品质高出竞争者一大截的《红海行动》逆袭登顶之外,近几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全都被喜剧片拿下。
猪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新片,一半都是喜剧。而其中卖相最好、质量最有保障的一部,无疑是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
宁浩早年凭借《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打下一片江山后,不仅执导了《无人区》《心花路放》等作品持续发力,还参与了《我不是药神》《绣春刀2:修罗战场》等佳片的制作,可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业片捉刀人。
而宁浩和黄渤二人更是十多年来一直都有合作,可谓是默契十足。可以说,光是宁浩和黄渤的名字,就足以说服观众走进电影院,何况还要加上另外两个人——沈腾和刘慈欣
。
从“郝建”到“夏洛”,沈腾一跃成为大银幕上最具个性和吸金力的喜剧演员,此番与本就擅长喜剧的宁浩和黄渤联手,《疯狂的外星人》的票房可以说是最有冠军相了。
饶有意味的是,《疯狂的外星人》还是一个软科幻的故事,有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为其背书。
原著小说本来讲述的是一个对人类文明的溯源和尊师重道的故事,而《疯狂的外星人》的剧本经过几番“推倒重建”后,已经变成了全新的荒诞戏码。
有理由相信,
《疯狂的外星人》会成为今年春节档国产电影的扛鼎之作。
又是沈腾,没错,今年的春节档被沈腾承包了,事实上后面要介绍的影片中还有他,要不怎么说春节档是喜剧的天下呢?
《飞驰人生》则是
沈腾+韩寒
的组合。
从《后会无期》中的文艺范和韩式金句,到《乘风破浪》中的更加个性的黑色幽默,再到《飞驰人生》中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化思路,
韩寒一直在摸索一条既能愉快地装逼又能愉快地赚钱的路子
。
他无论是拍无尽的公路还是男人的江湖,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情怀味道,这股情怀不是他所钟爱的轮胎和赛道,也不是他爱追思的八九十年代,而是
一种念旧的、不愿长大的赤子之心
。
《飞驰人生》讲述了沈腾饰演的一代车王,人到中年却只能以卖炒饭为生,一个契机之下,决意挑战新一代车王,找回人生巅峰的故事。
到底韩寒的个性情怀和沈腾的喜剧功底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是的,周星驰又来了,还总是过年的时候。
从《美人鱼》的“每个人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到《西游伏妖篇》的“星爷欠每个人一部好作品”,
周星驰正逐渐从神坛走下
。
而这次星爷的冲进春节档的姿态更是让人难以捉摸:
最后定档、片名照搬旧作、预告片中毫无剧情全是旧梗......
是是是,努力,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的草根情怀,周式无厘头,道理我都懂,但是——
这怎么看怎么都是一碗标准的“炒冷饭”嘛!
春节档宣发大战进行到现在,星爷也一直对自己的新作谈及甚少,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和张柏芝再次“合体”的情怀牌,以及星爷和女团一起载歌载舞的迷之尴尬。
这样的《新喜剧之王》真的让我提不起兴趣,即使我知道星爷是有实力的,但还是动过手再见真章吧!
这是春节档第三部有沈腾参演的影片了,但我一点都不期待。
《李茶的姑妈》在2018年国庆档被《无双》和《影》双双逆袭之后,我没想到开心麻花竟然还敢让黄才伦打头阵进军春节档,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
事实上在所有的春节档电影都在疯狂预售的时候,《日不落酒店》竟然都还没开启预售,看来不是要逃档,就是要沦为炮灰了。
说完喜剧,说点别的。
香港电影最擅长的就是警匪片,在飞虎队、反黑组、谈判专家这些元素都榨干之后,“
廉政公署
”逐渐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从“廉政公署”出发,既可以沿用香港警匪片的那一套,又可以迎合下大陆的反腐风声。
所以才前有《反贪风暴》三部曲中的“
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后有《廉政风云》中的“
打大老虎
”——注意,《廉政风云》也是要拍三部曲的。
然而,香港电影的暮气岂是又一个“三部曲”就能够拯救的?《无双》的成功是源自其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而不是所谓的“港味”。
何况在春节档上映这样一部反贪题材的影片,即使老戏骨再多,制作再稳,估计也很难成为爆款了吧?
春节少不了星爷,当然也少不了成龙大哥。
这两个人的作品都一样,不会太好,但及格肯定是有了。
但相比之下,成龙大哥的新片,故事却越来越无聊,这次的“混搭奇幻风”,不过就是给作家蒲松龄增加了法师和侦探的属性,再让阮经天和钟楚曦“致敬”一下《倩女幽魂》......
即使成龙大哥以花甲之年还舞刀弄枪有多么敬业,但真的还是无聊,很无聊......
现在说《小猪佩奇过大年》一定不会再有人嗤之以鼻了吧,毕竟前段时间的《啥是佩奇》的病毒式传播,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