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版权血拼的终结,线上流量红利的衰竭,视频网站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保持一种悄无声息的状态,默默无人闻。这种状况的出现,也意味着传统视频网站商业模式已走到一个转折点,粗放型发展天花板已现,必须要走精细化之路,而在这方面一家老牌视频网站PPTV的探索,则能给业界带来更多启示。
10月26日,从PPTV品牌升级而来的聚力传媒,在北京召开了“Hi”主题的2017年战略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算是对今年5月份聚力传媒权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战略的一次呼应和检阅,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家庭互联网,用采购优质精选IP来代替过去粗放型的版权购买方式,并积极通过百城千店计划布局线下,最终形成一个细致而巧妙的O2O生态链。
如果说过去的版权操作理念是什么热买什么,聚力传媒的IP运营理念则是不仅要购买头部IP,还要利用其自身对IP价值充分的理解而找到真正有价值的IP加以运营,将IP的价值发掘到最大化。传统视频网站的变现方式除了收取广告别无他法,一部大热剧耗费巨资拿来播放,在短短几十天的档期内吸引到足够的广告投放,最终毛收入减去版权成本、带宽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获取一点微薄的利润,有时候做不好还会亏本。
聚力传媒并不想这样干,因为相比传统视频站来说,PPTV拥有更多的变现渠道,完全可以对IP实施精细化运营,为用户输出更多更好的体验。
历史上的PPTV是以体育直播见长的,当其他视频网站追逐热门电视剧版权时,PPTV关注更多的是体育直播项目,如欧洲杯和世界杯等。体育直播的商业价值非常大,伴随着直播而来的互动内容,对广告商来说也是价值非凡,为此PPTV的体育直播跟帖评论内容,还被冠以LGC(Live Generated Content)这样一个名词,创造了视频行业内的一种现象。
事实证明,单向无互动的视频已成过去,要想让视频鲜活生动起来,必须要有更多的互动内容,而体育直播是最容易产生互动内容的门类。
聚力传媒今年据传要耗资百亿投入版权获取,目前已接连签下西甲、英超、UFC、WWE等多个顶级体育赛事版权,体育赛事版权是PPTV赖以起家的看家宝,运营经验丰富,商业模式成熟。而在家庭互联网中,体育赛事内容是家庭娱乐的中枢,PPTV大力发展这一块,其实也是首先发挥自身优势到最大,先把头部需求抓住。
家庭娱乐是有延展性的,除了体育赛事IP之外,PPTV的视频库资源还收录了80%的国内外院线热门大片、电视剧、动漫作品等影视资源,包括热门IP剧《幻城》、《魔兽》、《胭脂》、以及品牌独家自制剧《执念师》和《纳妾记》等,期待能够让内容做到老少通吃,还家庭客厅以热闹氛围。当然,聚力传媒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投入重金获取IP,也离不开其背后苏宁为其提供的雄厚支持。
投入重金当然不是白烧的,而是要获取收益的,用以往盈利模式单一的版权购买+销售CPM广告方式来获取收益,或许连运营费用都赚不出来。聚力传媒之所以能舍得花钱,背后的苏宁也舍得投钱,根本原因还在于聚力传媒已摸索出一套与以往不同的商业模式,即将内容连接线上和线下,进行O2O生态的建设,把变现渠道从单纯的线上扩展到线下。
从人类整个生存空间来看,到底是线上流量大,还是线下流量大?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当然是线下流量更大。仅苏宁线下门店每年就能吸引几十亿的人流,线下电影院线每年的观影人数又是几十亿,这可都是完完全全真实存在的人,绝无虚假点击、流量注水。互联网的未来在线下,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聚力传媒去做这件事,却有着相当充足的条件。
聚力传媒的百城千店计划,是在线下的影城、网咖、livestudio、VR体验馆等处凸显存在,或建设,或合作,把屏幕和内容布局到线下,未来或许还会进入苏宁门店。聚力传媒原本并不具备线下基础,但其背后的苏宁则拥有很强的线下基因,而这正是聚力传媒可资利用的资源,这能使得聚力传媒的O2O战略走起来更为顺利。
聚力传媒在线下进行的布局,相当于在线上保持优势地位的同时,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新的战场,内容有了更广阔的分发渠道,触达的用户更多,内容利用效率更高。在这个战场上,硬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一些创新形式的硬件如VR设备外,聚力传媒还有条件开发基于硬件设备的软件系统,通过家庭设备将内容分发到千家万户。这原本是纯线上企业相当难做到的事情,但聚力传媒背后有苏宁,每年几千万台设备在苏宁的线下渠道流动至用户手中,这对于聚力传媒来说,相当于是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聚力传媒的O2O战略,可以将原本狭窄的线上内容分发渠道进行无限拓宽,扩大了内容的覆盖范围,也提升了内容的传播面。只要能将线上和线下打通,现有的在线内容就不够用了,还需要更多更好的内容充实进来。这也正是为何在版权血拼偃旗息鼓的当下,聚力传媒还能投入百亿获取IP的主要原因。而内容的充实,线下渠道的巩固,也能使得家庭互联网得以实现,线下用户离开客厅并不是因为内容少,而是内容不够好,聚力传媒则有希望用精选的优质内容让用户重返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