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食材界的百搭“顶流”,鸡蛋向来有“全营养食品”的美誉。
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该吃280到350克蛋类,按每个鸡蛋50到60克计算,大约为每天吃一个蛋。
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含能量70~80千卡,蛋白质6~7克,脂肪4~5克,胆固醇约250毫克。
此外,鸡蛋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且主要集中在蛋黄。
煮、蒸、煎、炒……鸡蛋的吃法这么多,到底哪种吃法最健康?
不过,如果是为了追求好消化、好吸收、不浪费,还真有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专家根据各种研究与实验数据,总结了3个有益健康的鸡蛋吃法排行榜,答案可能让你意外——
其中,水煮蛋在各营养榜单上均居榜首,水蒸蛋的整体排名中等偏上,都是比较健康的吃法。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最健康的水煮吃法,做法上也有讲究。水煮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鸡蛋中维生素的损失,胆固醇转变成其他成分,蛋黄呈现绿色,口感变差且不好消化。
在这次全球网友学蒸蛋的热潮里,不少厨房新手第一次尝试就蒸出了光滑细嫩的蛋羹;但也不乏“翻车”的网友,蒸出来的蛋表面凹凸不平,有大量气孔,神似“蜂窝”;还有的成品太老,吃起来有硬块,甚至颜色发绿……
到底怎样才能做出一道“满分”水蒸蛋?有
以下步骤和窍门——
①将鸡蛋打入碗或盘中,用筷子或打蛋器轻轻打散,尽量不要产生太多气泡。
②按照蛋液与水1比1.5的比例,加入温水(40℃~50℃为宜),可加入少量盐(尤其是水的比重更多一些时),再次搅拌均匀。
③追求极致细腻口感的,可以用滤网将蛋液过滤一遍,滤掉未打散的蛋白块,再撇去蛋液表面的浮沫。
④用保鲜膜覆盖在蛋液碗上,并用牙签扎几个小孔,防止水蒸气回流到蛋液里形成气孔和小坑。如果没有保鲜膜,也可取一个稍大的盘子作为盖子。
⑤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放入蒸架和蛋液,转小火慢蒸8~12分钟,让蛋液均匀受热。具体时间根据蛋液的量和火力适当调整,一般蛋液量多则需要适当延长时间。蒸制过程中尽量不要打开锅盖。
⑥关火,焖2~3分钟后再揭盖,按个人喜好加入生抽、香油、葱花即可。
中医认为,鸡蛋味甘,性平,有滋阴润燥、养血健脑的功效,它与许多食材都很适配,一同蒸食不但口感鲜美,还能让营养更均衡,起到一定的食养作用。
不妨以如下食养搭配作为灵感与参考,一起试试做出美味营养的蒸蛋吧!
材料:
山药、茯苓、莲子、鸡内金各15克,陈皮3克,鸡蛋若干枚,食盐、酱油适量。
做法:
将山药、茯苓、莲子、鸡内金、陈皮共研细末。每次取细末5克,加鸡蛋1枚调匀,蒸熟,加适量食盐或酱油调味,直接食用。每日1次。
点评:
补脾益气、消食开胃。脾胃虚弱者、食积内停的学龄前儿童尤其适用。
材料:
白贝250克,干瑶柱30~50克,枸杞子10克,鸡蛋3个,盐、油、麻油、酱油、葱花、胡椒粉适量。
做法:
白贝洗净,取肉备用。干瑶柱用温水浸泡1小时备用。将鸡蛋在碗里打开拌匀成为蛋浆,倒入盘中,加入适量油、盐、胡椒粉、瑶柱、白贝肉和温水(蛋与水的比例约为1:1),入蒸炉以小火蒸5~10分钟后取出,淋上生抽、麻油及葱花。
点评:
滋阴润燥,老少皆宜,特别适合肝肾阴虚人群食用。
食材:
蛤蜊6只,松茸半只,鸡蛋2枚,小葱、香油、盐各少许。
做法:
蛤蜊放在淡盐水里泡半小时以上,吐沙。松茸洗净切粒,鸡蛋打散,加温水调匀,再把蛤蜊和松茸粒放进去。盖上保鲜膜蒸20分钟,起锅后,淋上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材料:
新鲜虾仁100克(或鲜带子、蟹肉),鸡蛋3只。
做法
:虾仁洗净,用少许白糖和酱油捞一下。鸡蛋按1:1兑水,加少许盐,打匀。蛋液入蒸锅隔水加盖,大火蒸5分钟左右,再把虾仁(或鲜带子、蟹肉)放在半熟的蛋浆上面,加盖继续猛火蒸5分钟。即可。
做法:
鲜百合剥叶,洗净。鸡蛋和清水按2:1的比例混匀,兑入百合。上料隔水蒸熟,可加适量酱油调味。
点评: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特别适合阴虚型体质者食用。
有研究认为鸡蛋与心脑血管疾病无关,或认为鸡蛋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有研究发现鸡蛋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必然联系,甚至增加全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