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爷鉴书
第一时间向大家推荐好书和介绍,同时坚决揭露烂书,以IT、互联网行业为主。个人品味,仅供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消防救援  ·  DeepSeek为成都消防写了诗,速来看→ ·  昨天  
成都消防救援  ·  DeepSeek为成都消防写了诗,速来看→ ·  昨天  
湖北日报  ·  刚刚,彻底爆了!凌晨3点挤满人 ·  2 天前  
湖北日报  ·  刚刚,彻底爆了!凌晨3点挤满人 ·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爷鉴书

闲思乱弹 · 无用之用很有用

二爷鉴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8-13 22:19

正文

上周有朋友见到我的书桌上摆着一本翻开的《读库》,便随口问我,「你咋还有时间看这些没用的书呢?」
我一下被噎住了,因为几分钟前我才跟他说最近事情多时间不够用。而翻开的那篇文章是讲一个做紫砂壶师傅的故事,也实在跟工作攀不上联系。我愣了一会儿,气氛有点尴尬。
朋友见此情境,连忙指向桌上另一本《私域流量》打圆场说,原来你也看这些有用的书嘛。然后他伸手一抄,才发现这本书的塑封还没有拆掉,于是气氛更尴尬了。
我想解释一下,又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所以干脆作罢,只是打个哈哈说修身养性呗,蒙混过关。
事后再想,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些看起来无用的阅读呢?
随着年龄渐长,见的人越来越多,隐隐总感觉有一条线,它把人群划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另一部分,则很容易归类在一起,有着相似的观点相似的偏好和相似的行为结构。
有时候我也说不清楚来由,但就是感到有的人有独立的精神内核,而有的人没有那个东西。
前段时间看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媳妇问我喜欢谁,我说从节目上来看,挺喜欢李红旗和彭磊,倒不是因为喜欢他们的音乐或同意他们的观点,只是觉得他们身体里有那个核在。
而另外某几个乐手,虽然看起来特立独行,音乐作品也偶有不错,但至少在节目里表现出来的人格好像很容易被合并同类项,没什么特别感觉。
这跟个人观点的高级与否并没有关系,经过独立思考的观点未必就一定是高级的,转述和重复的也未必就不深刻。就像约翰列侬,他简陋的政治观点从来不影响他拥有强烈人格的事实。
这跟人品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有的人即便有独立思考,但其实骨子里坏得很。而有的人虽然泯然众人,但人品很好,温暖宽厚负责。
这个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自己心里的一套秩序,包括对欲望的管理和能够展开对话的价值观基础,它让我们免受摇摆之苦。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洞察自己(甚至别人)的本能和欲望,知道自己想吃想喝想占有想宣泄,另一方面是完整的是非观,能明辨对错,能提出怀疑,并不断去调和欲望与是非之间的关系。
这样做或许并不一定能给我们更多快乐和成功,但却 可以在耳边和身边只有一种声音、一面旗帜、一种颜色的时候,让我们的情绪、观点和立场不那么轻易地被合并同类项。
回到今天想聊的话题,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也还没有形成那个核,而我能找到通向那里的最快路径,就是读些「无用」的书。
比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或者干脆就是没有企图心的故事。这样的书不是教程,不传授什么技能,就是远远地讲一个事情。这个讲述就好像伸出了许许多多细细的触角,跟我们的脑子接到一起。可能说不出具体有什么用,但确实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
这样的内容去哪里找呢?我有个偷懒的办法,就是每当不知道该读什么无用的书,我就读《读库》。每两个月出一本,百十来页一篇内容,即施展得开腿脚,也没有特别大的阅读负担。内容选题五花八门,基本可以保证是无用的。文字也讲究,读起来很容易进入沉浸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