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给领导做汇报,PPT逻辑清晰太重要了!!! ·  6 小时前  
秋叶PPT  ·  看到同事用DeepSeek做Excel,我人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为什么不建议你套PPT模板?(不是因为丑) ·  3 天前  
曹将  ·  为什么有人总能把事做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不好意思,我反对你的观点!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9-08-17 21:22

正文

01  用微信是对工作的不尊重?


事情是这样的:这周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 如何用微信提升工作效率

于是有朋友留言,观点很清晰:

使用微信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是对工作不严谨,很不负责的,是对工作的不尊重。


我实名反对这个观点。

在陈述理由之前,我想先说一段经历。

那是大学时候。

当时选修了平面设计课。

上了半学期,老师都还没讲如何使用 Photoshop ,反而是一直在讲各种美学的概念。

当时选这门课,大多是冲着 PS 来的。于是有同学不乐意了,就跟老师反馈:我们要学 PS !

老师的回复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很多同学似乎总把平面设计等同于 PS ,但事实并非如此。你有好的创意,有美的认识,可以通过拼贴、手绘,甚至是摄影来表达,工具只是实现它的路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美,即使学了工具,最后也只是做出更丑的东西。

后来,果然看到很多人,拿着最贵的相机,拍出最可怕的照片;用着最新的软件,做出最难看的作品。

反而另外有些人,能在一张明信片上,画出这个世界;能用简单的手机,拍出震撼心灵的照片。

↑吴冠英老师在明信片上作画


↑ 手机摄影(by Ajay I)

↑手机摄影(by Eugene T)

这让我意识到: 工具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工具背后的人。

02  产品或服务的两重属性


但是这个分析不想停止在这里。

它涉及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工具优越感?

这就要从产品和服务的属性说起。

任何产品或服务,背后都有两层属性:


· 其一是功能属性,比如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起保暖作用;
· 其二是心理属性,比如穿奢侈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面子。

那这样的分析就有意思了。

为什么那人会产生「用微信处理工作」是对工作的不尊重?

功能上,微信作为大众社交工具,在工作场景上确实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大型文件无法传输,手机端无法引用消息回复,协同办公也不尽如人意……而且使用时,还容易被生活消息打扰。

心理上,使用微信的人,是全国大多数人。所以,用它来处理工作事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圈层属性。如果用 Teambition 来协同办公,或者改成钉钉来应对工作沟通,自己所在的阶层就显得「更专业」,似乎对工作也就更尊重了。

是吧?

03  但是……


甲穿着最贵的西装去面试,看起来精神万分,他可能能瞧不上隔壁穿着廉价西装的乙。但是,在这一场里,决定他们是否被录用的重要条件,不是西装,而是简历和现场的面试。

丙用着一万多的电脑,同时处理着多任务,他可能瞧不起隔壁用着入门笔记本、经常因为卡顿跺脚的乙。但是,在这一场里,决定胜负的不是电脑的好坏,而是谁能做出更好的方案。

工具终究只是通向结果的辅助。

所以,用刚刚的分析,来看为什么我不会觉得用微信处理工作,我不会觉得自己不尊重工作。

功能上,对自己而言,至少目前,微信在很多工作场景下,帮了我大忙,我感谢它。特别是「用浮窗处理文件、看笔记、调用小程序」,目前还没看到其他竞品有如此全面的替代功能。

心理上,证明圈层的方法真的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实力。使用工具来证明自己,真的有点 LOW 。

好了,最后重申论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曹将  ·  为什么有人总能把事做成
2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我从来心硬, 一见了也留情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我从来心硬, 一见了也留情
8 年前
凤凰读书  ·  年轻时,我们都被猥亵过……
8 年前
凤凰读书  ·  年轻时,我们都被猥亵过……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