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次第花开
希阿荣博堪布菩提之路 www.ptz.cc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次第花开

理解,是慈悲的基础

次第花开  · 公众号  ·  · 2020-10-26 08:05

正文


问:

什么是善良?行善都包括哪些行为?单纯的捐助他人,而忽略了其他的行为也可以吗?


答:

简单地说,善良就是没有伤害之心。以帮助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为出发点的行为,都可视为善行。

你所说的“单纯的捐助他人而忽略了其它行为”,我想大概包括几种情况:

一是只捐助而不做其它的比如放生、念经等善行,这样当然是可以的。 捐助他人属于布施的范畴,值得随喜赞叹。

二是单纯的捐助,而没有以三殊胜即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摄持,也就是说,只捐钱捐物,但没有想到要以自己这一善行的力量帮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三殊胜 就像是一个无限倍数的功率放大器,能把微弱善行的功德无限放大。

你捐助他人,好比是擦亮了一根火柴,能给你周围很小范围内带来短暂的温暖和光明。如果有三殊胜摄持的话,这根火柴的光和热将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续地给你自己和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带来温暖、光明。这么一比较,我想你应该知道怎样做是更有智慧的吧。




问:

如何训练慈悲心?到底幸福快乐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


答:

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另一项训练是专注,制心一处。

比如持咒、念佛、诵经、抄经、调息等,都能起到这个作用。把一颗习惯于散乱驰求的心系在一句心咒、一句佛号或呼吸吐纳上,就好像把一匹野马系在了木桩上,尽管它还是会跑开,但跑不远,兜一个圈子又不得不回来,等它自己跑累了,自然就老实不动了。

心也是这样,尽管开始持咒、念佛时,还是会杂念纷飞,但不用着急,杂念随他去,我 只抱住这一声心咒、佛号不放,慢慢地,心就安静下来了。

上面这两项训练会增强洞察力和专注力,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洞悉宏观的同时不失对微观的专注,在专注的同时可以保持开放,这时可以对佛法教义,比如无常、苦、空、慈悲等教法,进行思维、体悟。

心静之后不是一味地静止下去,而是开始由静中生发体悟、觉受 ,或者在静的基础上观察、思维教法,并进一步在心中生起解悟乃至证悟境界。

虽然日常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慈悲心,但对于心力不够强大坚定的人来说,仅仅靠日常生活中零散的训练是难以持续地增上慈悲心的,我们需要专门花时间系统地观修,比如每天花半个小时修慈悲心,所得的理解和体悟再拿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串习和巩固。





是希望对方快乐,通过友善、关爱、分享等来表现。 是愿意分担乃至代受对方的苦,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温柔。

观修慈悲心通常从亲近的人开始,因为你与他们的因缘很近,如果你愿意,你能更深切地理解、感受他们的苦乐、希惧,而 理解是慈悲的基础

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近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

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自他平等之心去做 ,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慈悲心的训练使我们的内心宽阔、柔软、坚强,这是 幸福快乐的源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