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态的底层思维模型是利他意识,当利他意识成为习惯,真正的高价值法律服务才可能发生。
秉持公益初心,为汇聚更多专业人士投身法律公益,“1000×1000×1000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应运而生。其中就包含捐赠1000+小时的公益服务时间,旨在构建一个让更多法律专业人士能够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益平台,以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律新社诚邀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法律公益计划,同时也欢迎更多公益项目的加入,共同搭建服务与奉献的舞台。
“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由
律新社、“这就是律师”联合主办
,由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公益法律协会、上海大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未来律师协会、中山大学青年法学社等联合发起,致力于构建一个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和社会服务的共享平台。
2025年2月22日,在
“为爱加油—律新社2025公益慈善晚宴”
上,以“付出爱、成为爱、传递爱”为宗旨的“1000×1000×1000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盛大启动。
“1000×1000×1000”即1000+位法律专家为1000+位优秀法科生提供职业指导,共同捐出1000+小时公益时间
,通过问题解答、知识传递和公益行动,构建法律教育、职业规划与社会服务的生态循环,实现专业能力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赋能。未来,这些智慧结晶将汇聚成《法科生的答案之书》(暂定名),成为法律职业教育的革新标杆。这一计划不仅是法律职业教育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责任的宣誓——让每一份专业知识都成为传承公益力量的明灯。
“千人法律公益行动”联合多家公益机构,链接了一系列公益项目。这些丰富多彩的公益项目不仅致力于提升法律专业能力,更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推动法律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将为投身于“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的法律人提供践行公益理念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广大法科生敞开大门,提供宝贵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助力他们在公益服务中成长。以下为部分公益机构及公益项目介绍: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其主要工作包括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法学会事业,以及通过多样化的举措促进国内外法学法律的交流与合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与律新社共同推出了“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旨在通过多
种形式的法治公益活动和实践研究来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如制作普法产品、开展品牌活动宣传、品牌课程及人才培训等。
此外,“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系列公益讲座则也是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另一项重要活动,邀请杰出的青年法学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法律前沿课题的讲解,面向公众开放。“明法公益讲座——法官说”项目则侧重于法律实务的应用,邀请实务部门的负责人分享法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以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法学大先生”系列纪录片公益项目聚焦资深法学家,通过访谈形式记录那些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法治实践中,为中国法治建设留下珍贵的历史印记。
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由深圳市律师协会发起成立,致力于凝聚社会力量,发挥律师作用,用法律服务援助公益,以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以人文精神传承法理情怀,开创法援服务新业态,践行法治先行示范。自成立以来,深法援基金会开展了许多公益项目,包括“深圳市律师远程视频会见中心”建设、“守望者”——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援助、“满天星”——中小微困难企业帮护纾困、“同舟计划”——社会组织合规帮护、“百人律师合规讲师团”、“电商行业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中国律师数字博物馆”、“云端律界”关爱生命、《深圳经济特区家族信托条例》立法和建议立法法增设《特区立法法专章》等。这些项目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守望者”——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援助
采取多种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援助,为遇到法律问题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和保护,包括法律咨询、办理案件、指导教育等。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法律服务援助的认知和重视,为未成年人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2.“满天星”——中小微困难企业帮护纾困计划
设立民营企业家的法律风险援助专项基金。助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化解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优化在深民营企业法治化发展环境。
设立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法律体检专项基金。为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法律体检援助,并提供阶段性的援助辅导和培训服务。
3.深圳市妇女儿童维权公益律师团
深圳市妇女联合会与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联合打造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的深圳品牌。公益律师团集结广大律师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鉴于妇女儿童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为遭遇困境的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通过法律手段捍卫她们的合法权益,为她们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阳光沐童维权基金由上海资深法律专家、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陈乃蔚先生捐款100万发起设立,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一支专项基金。该专项基金是以少年儿童权益法律宣传和援助为特色和使命,汇集一大批法律志愿工作者,在学术界、法治宣传和个案维权等领域,向少年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支援服务。其中,在多起少儿被性侵案、家庭集体吸毒案等触目惊心的案件中,为受害儿童提供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法律层面的全方位保护。此外,志愿者还深入社区、学校等一线基层,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2020年4月,阳光沐童专项基金与律新社合作开展关于《中国儿童防性侵指南》的编纂项目,以图书的方式,更加切实地推动保障少年儿童的权益。未来,阳光沐童专项基金与律新社将继续合作推进《大爱小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指南》的正式出版,力求帮助未成年儿童建立较为清晰的自护认知,助力社会形成爱童、护童的良好氛围。
设立于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的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法律研究和服务基地,由红院学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雅君、上海大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天玲、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振中、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律师林继凯、深圳市宏德公益基金会法律顾问方鹏飞发起申请,致力于红十字运动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等。
红十字国际学院是全球首个红十字专门学院,汇聚了全球友人,建立了包括应急管理、灾难医学、急救医学、社区发展等在内的综合性人道学科体系。人道法律研究和服务基地主要研究人道主义援助领域突出存在的法律问题,促进我国人道主义立法、执法相关实践的良性发展,为中国人道主义事业贡献法律智慧和专业服务。
一方面,基地联合律师团成员,组成日常工作团队,调研人道法律需求、扩充顾问名录、组织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基地与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实操培训和课题研究,深化法律服务实践,并采用志愿服务积分机制,加强社会化服务交付。
法律公益的初心,在于用专业守护公平,用行动温暖社会。而当法律公益形成品牌化、体系化的长效机制,便能汇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持续推动法律服务的普惠与可持续发展。“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就是将专业公益、行业公益和社会公益全面融合。它不仅为法律人提供了公益服务的平台,也让法律公益成为行业共同的责任与荣耀。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法律人与机构加入,以大爱之名,让法律公益生生不息,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人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