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玲珑
玲珑汇聚了大量好看又有趣的女孩儿。在这里,有帮你提升自我的各种干货技巧,有让生活更幸福的精选好物,还有乐于分享的达人。玲珑陪着姑娘们一起,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22 小时前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昨天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2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2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活到30岁才知道的女人春节酒局技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玲珑

27岁后,你将渐渐摆脱ZARA

玲珑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5-26 17:40

正文


最近美国一个消费者机构做了个调查,得出一个小结论:受访消费者中,23岁到27岁是ZARA用户忠诚度最高的年龄段,到了27岁之后用户忠诚度开始明显下滑,33岁及以上的,只有不到1%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对ZARA仍有兴趣。


这不是什么意外的结论。对此最常见的解释是快时尚=没钱的小年轻,有钱了以后自然会转向剪裁更好、材质更优的品牌。


但身处在26岁这个尴尬年纪的我,对于这个话题有种特别的兴趣。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有钱没钱只是一个维度,这背后凸显的,其实是年轻人如何「找自己」的大命题。


1、为什么总觉得衣服不够穿?

是青春的慌张被快时尚劫持


高晓松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语录:按他的话说,青春就是慌慌张张的。


为什么青春会慌张?因为拼命想找自己,而「我是谁」又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沿袭校园里那套方法论,不断向他人寻求意见与认可。


可惜当代社会留给我们慢慢摸索、健康成长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常出现的状况是,奸人劫持了我们的慌张,用不断给出速成方案的方式,制造恶性循环。快时尚就是这样一位奸人:只要现在、马上照着我店里买,一秒钟和名流零距离,再也不用去思考我是谁。


如果快时尚只是给出了一个速成解决方案,那倒也没什么。它们的要命之处在于「不断」:他们给出的答案未免太多、变脸太快了吧!



根据康奈尔大学服装设计与面料研究专业教授塔莎·路易斯(Tasha Lewis)统计,如今的快时尚品牌已经将时尚产业从一年四季升级到了一年11-15季。这背后的驱动力当然是通过利用的人类喜新厌旧多多赚钱。ZARA们通过不断更换橱窗,不断输出「这一个月做这样的女生会被最多人喜欢」,同时提醒你「嘿,该换衣服了」!


在这样的催眠之中,我们逐渐被培养出「衣服总是不够穿」的焦虑。这背后埋藏的其实是如果不买新衣服,我是不是就没法继续被人喜欢的忧心忡忡。


特别可笑的逻辑对不对?不好意思,在没有找到自己之前,我们年轻人就是这么容易受外界影响。


2. 脱离快时尚的关键

在于「社会自我」的踏实构建


所以我们该怎么样?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吗?是要背个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莲花打坐在家冥想?


况且,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这件事我们真的有可能做到吗?


做不到,我们注定这辈子都渴求被喜欢,但这并不代表别人扔给你什么你就得穿上。真正的找自己,是通过自主选择,塑造一个让人喜欢的「社会自我」——这是著名社会学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的「拟剧论」的核心内容。



拟剧论是对莎士比亚那句「世界就是一个舞台」的理论性延伸。在高夫曼看来,社交环境下的「找自己」是件没必要的事。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搭好了很多舞台,准备好了很多角色。演戏的第一目标是不要砸场,社交的第一目标是避免尴尬,所以大家在社交环境下,每个人会不自觉选择搭建好的舞台,而别人看我们也都是套路角色。


那如果都是演戏,为什么不能听从于快时尚们呢?


因为高夫曼同时告诉我们,虽然表演本身具有欺骗性,维护好自己的角色却需要付出真实的努力,否则这些角色是无法被他人信赖的,并会遭到他人的无情拆穿你直接宣布你「读书破万卷,花钱如流水」那是没用的,你得拿出具体的证据。这些证据,就是你的真实努力。



史铁生曾经感叹,「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但我们依旧对演什么角色拥有自主选择权:你想扮演一个作家,那就努力去写作;你想扮演歌手,那就努力练习声乐;你想做时尚icon,那光买身ZARA也没什么用……所有用来构筑社会自我的真实努力,恰恰构成了人生中最实质的部分。


3. 最适合你的「社会自我」

需要你通过多次尝试来寻找


那么这个最合适的社会自我该如何找到呢?坐那儿空想是想不出来的,没有实践的判断也特别不靠谱。


那天听某播客里《绝命毒师》里Saul Goodman的扮演者鲍勃·奥登科克(Bob Ordenkirk)聊起自己的演艺事业,「我自己的热情在喜剧,但我特别不适合演,我总是没我的同伴们好笑,这一度让我特别挫败。但是我演正剧的时候,我天生自带的窘迫却能给我加分。后来我渐渐明白,通过不断地工作,这个圈子最终会告诉你,你真正擅长的是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