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此号为本刊唯一官方公众号,主要提供本刊最新目录及摘要、各期精彩文章、学术会议、最新动态等。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恶魔奶爸  ·  大S的病逝,汪小菲难辞其咎! ·  3 天前  
恶魔奶爸  ·  为什么小S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Rapidus:天价购10台EUV!2025 ...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DeepSeek日活突破2000万,创造“中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近代史研究  · 公众号  ·  · 2019-05-23 10:07

正文

期刊目录






清代政区分等与官僚资源调配的量化分析


胡恒


内容提要 清代以“冲繁疲难”四字对政区进行分等,并依据各府厅州县所占字数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分别将其选任权力交予地方督抚与吏部。通过对“冲繁疲难”及“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分别予以制度梳理、量化统计、GIS分析,可以看到清朝如何将千差万别的地理状况按照“冲繁疲难”四字予以标准化,作为替代性指标反映各地交通位置、行政事务、赋税征收、地方治安的空间差异,有针对性地依据治理难度来调配有限的官僚资源,包括在大一统体制下有意擢升边疆地区的级别以吸引行政能力更强的官员前往赴任。本文通过对新建立的《缙绅录》量化数据库中数百万清朝官员信息数据的追踪,进一步探究了政区分等如何影响到官员的出身、选任以及晋升,为理解当代中国官员选拔制度提供了长时段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 清代官制;政区分等;官僚调配;冲繁疲难;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


作者简介: 胡恒,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

——以侨批业为中心


谢湜  欧阳琳浩


内容提要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汇输入国内,对汕头埠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近代日用类书《汕头指南》中商业名录等地理信息,以及房地产卡片中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籍图和GIS技术,可展现并分析20世纪40年代汕头埠侨批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当时较多的侨批业机构聚集在“四永一升平”街区这一商业中心,这种分布整体上呈现了城区范围内的人居变化,反映了侨批业经营网络与汕头商民的籍贯、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汕头;侨批业;房地产;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商业地理


作者简介: 谢湜,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欧阳琳浩,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后



清末民初广州行政制度变迁与独立行政主体的形成


梁敏玲


内容提要 近代治所城市在管治形态上的转型,不仅在横向层面体现为从“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的演变,还在纵向层面体现为城市本身脱离既有行政序列,进而成为具有独立行政区域的行政主体的过程。广州作为近代首个具有独立行政建制意义的城市,其成为“广州市”的过程包含从晚清开始的超越南海、番禺两县合治,直属省级政府,又从省级各机构中独立出来等一系列的变动,其中涉及新旧制度的勾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资源的博弈、权限的分割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变动中一个整合度较高的城市社会的形成与新型管治方式的确立。从较长时段看,这是制度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省城;广州;近代城市;制度转型;行政主体


作者简介: 梁敏玲,暨南大学历史系讲师



二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中法英军事结盟计划


侯中军


内容提要 日军侵占海南岛后,国民政府向法英两国提出了远东军事合作计划,希望能组建类似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共同应对日本的侵略。英国无意参与此类计划;法国虽然原则上赞同中国的提议,但无力单独付诸行动。法国不希望因拒绝国民政府的军事合作计划而导致中国倒向日本,故曾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为防范德国、苏联之间可能成立军事同盟,法国方面曾积极提议调解中日战争。德国突袭波兰后,国民政府再次向英法提议发表一个军事合作宣言,但此时英法仍未能意识到联合中国结盟抗日的重要性。


关键词: 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中法关系;中英关系;顾维钧


作者简介: 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新税、新人、新精神”:

抗战时期的直接税人员考训制度


魏文享


内容提要 历来税收变革,人事至为关键。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开始系统推进直接税变革,同步开始构建新的人事制度。时任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及直接税负责人高秉坊抱“新税、新人、新精神”宗旨,弃常规荐任、委任制度不用,转而采用考训方式招录青年大学生组设新的征税队伍,希望以此杜绝人情请托,提升专业素养。考训制度初由直接税机构制订,后与考试院协同颁发,涵括考试、训练、任用、晋升诸环节。考训制度强调以专业成绩和职业操守为公开入职标准,在任用和晋升环节关注税务人员的主体利益和职业前途,有助于推动税务人员向专业化发展。到抗战胜利后,直接税考训制度扩展为普遍的税收人员特种考试制度,被纳入文官考铨体系。但考训制度的核心在入职资格控制,并不能根本杜绝税务人员的渎职贪腐现象。1942年直营合并后的税务控案说明,直接税人事管理与税收征稽之间还存在隐性的制度裂缝。人事管理如不能与过程监督结合,税训易流于形式,税风势必渐趋懈怠恶化。


关键词: 直接税;考训制度;税政改革;孔祥熙;高秉坊;人事制度


作者简介: 魏文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马补充机制及其困境


毛光远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在国防军备现代化的背景下,马匹在军队建设方面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抗战军兴后,前方各部队需马甚急,国民政府通过采购、民间征调、国营军牧场建设等方式来补充军用马骡。然而,由于晚清以来社会动荡,马事行政废弛,国内产马数量及素质能力均趋下降,军用马骡社会来源缩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东北、华北等产马主要区域相继沦陷,战时军马消耗又异常惨重,马匹生产与消耗失去平衡,国民政府军用马骡补充困难重重,严重影响着正面战场上部队的机动能力及兵种间的战略配合。


关键词: 军马;军政部;山丹军牧场;以马代丁;抗日战争


作者简介: 毛光远,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副教授



全面抗战初期“财政无政府”状态下的赋税征收和农民负担

——以1938年涉县甘泉村为中心的考察


冯小红


内容提要 “甘泉账本”是太行山文书所藏晚清民国年间涉县甘泉村的村账。1938年的“甘泉账本”记录了涉县甘泉村“财政无政府”状态下的赋税征收实况。与战前的田赋征收相比,全面抗战初期“财政无政府”状态下的农村赋税征收在征收方法、科则、征收时间、赋税形式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特征。甘泉村1938年的亩均负担高达5115元,比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至少高出756倍。在“财政无政府”状态下,农民负担骤然大幅度增加,使本来就普遍贫困的甘泉村民不堪重负,农户纷纷以输出青少年人口来应对压力。


关键词: “甘泉账本”;“财政无政府”;赋税征收;农民负担;涉县;太行山文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