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争夺战(一)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24 20:3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人类文明史说白了就是人才互动的历史。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文明富强的国家,之所以如此只要看一看这个国家对人才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二战结束后,盟军占领德国期间,四国用各种方式掠夺这个国家的资源以弥补战争损失。法国人拖走了萨尔的煤;英国人包揽了鲁尔的税收;俄国人把西里西亚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美国佬则对物质上的东西不感兴趣,而是组建一个特种军团,在德国搜捕科学家尤其是火箭专家,然后运往美国,好酒好肉地供养起来,使他们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智慧服务于美国。正是这批俘虏来的德国科学家,战后把美国经济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实质上也是人才互动的历史;但人才的命运在封建中国是每况愈下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是一代不如一代,不仅统治者如此,人民也是如此。


中国最重视人才的时代是两千二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封建中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中央权力微弱,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地割据势力自行其是,国内军阀混战之时;文明往往沿着与政治相反的方向走向辉煌。


中华文明最光辉灿烂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如此也是那个时代重视人才的结果。


孟子说一个国家外无强邻,内无政敌,这个国家注定要走向灭亡。因为强邻和政敌的存在使统治者没有安全感,为了避免灭亡就得重用人才。人才一旦受到重用,社会就会加速度向前发展,文明成果就会一个又一个地涌现,国家也会因此日益强大。


西方文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在战胜外来强敌消除战争的情况下;在内部树立政敌来保持国家的活力,有效地防止了统治集团在过于安全的政治空气中自我膨胀或玩物丧志。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华文明光芒万丈;在短短五个世纪的时期内取得的文明成果比以后二千二百年封建中国取得的文明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自纪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到前221年嬴政统一中国,汉民族控制的疆土扩大了近十倍;生产力发展水准也向前跃进了近十倍,从各国供养军队的增长数可以推算粮食亩产量的增长幅度。赵王国立国之初,军队数量只有几千人。等到两百年后的秦赵长平之战时,赵王国为一个战役就调动了近五十万野战军(此役仅秦军俘虏并坑杀的赵军就有四十万);加上驻守代地的近十万边防军和战略要地的留守部队,赵王国当时的常备军总数应在七十万左右!从几千人增长到七十万,差不多有百倍的悬殊!假设赵王国的耕地在二百年内拓展了十倍,粮食亩产量也应该增长十倍,否则不可能养活如此多的军队。在二百年内生产力增长十倍,这个发展速度在“科学大发现”以前是惊人的;不但后世的封建中国没一个朝代超过;工业革命以前的人类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超过!一至到一千年后的宋朝水稻推广之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准都没超出那个时代。除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领域的成果更是群星闪烁。屈原的诗;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别说在当时的世界首屈一指,就是两千二百年后封建末期的中国也没超出当时的发展水准,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也许到今天还没有超过。


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文明成果,只要看一看那个时代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就找到了答案。


春秋时期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人才互动的历史,各诸候国力量的消长实质上就是人才的消长;那时爆发的国际战争表面上是争夺领土和人口;实质上是争夺人才。


一、齐桓公和管仲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春秋时期有影响的人才争夺战。

我们首先来看春秋五霸,五霸此消彼长的历史是由人才的国际流动造成的。


最先揭开人才争夺战序幕的巨人是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


姜小白的父亲就是那位和同胞妹妹文姜睡觉而闻名天下的齐襄公姜诸儿。当姜诸儿与妹妹不分昼夜作爱招致国内群情鼎沸时,姜小白和哥哥姜纠的师傅鲍淑牙、管夷吾意识到潜在的灾祸,在灾难到来之前说服姜小白和姜纠去国外避祸。姜小白去莒国;姜纠去鲁国。两公子去国不久,姜诸儿在和妹妹作爱时,大将连称发动兵变,乱伦君王被乱刀砍死,姜小白两兄弟在国外幸免于祸。


被连称拥立的继任国王姜无知在宝座上屁股还没坐暖,又被雍廪为首的诸大夫杀死在御座上。诸大夫商议去鲁国迎立姜诸儿的长子姜纠为君。姜小白得到消息,就从莒国匆匆往回赶,去争夺国王的宝座。


姜纠在回国途中,听说弟弟也在往回赶。因莒国离齐国首都的距离远比鲁国近,姜小白极为可能抢先一步回国。姜纠的智囊管夷吾智勇双全,自告奋勇前去拦截姜小白。


管夷吾见到姜小白时,假装向小白行君臣之礼,然后出其不意向小白射了一箭。管夷吾是著名的神箭手,射出去的箭象长了眼睛一样进入了对方的身体。姜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地倒在车上。趁众人惊愕的间隙,管夷吾策马逃走。


人算不如天算,那支箭刚好射在姜小白的带扣上,使小白死里逃生。机智过人的姜小白知道神箭手若再来一箭,他就没有刚才那么好的运气了,就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假装重伤倒地迷惑了管夷吾。当姜纠慢吞吞地行走在路上时,姜小白日夜兼程,抢先一步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等到姜纠终于踏上齐国领土时,才知道姜小白不但没死,还成了新任国王,只好慌忙掉头回鲁国。


射在带扣上的那一箭对齐王国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姜小白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姜纠则很可能不是,哥俩同是英雄的概率太微小了。


姜小白即位后马上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却推辞说他的才能不及管夷吾的十分之一,建议国王任命管夷吾为相,把国政交给他。


姜小白念念不忘管夷吾射来的那一箭,当了国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刺客管夷吾报仇雪恨。等到鲍叔牙极力推荐管夷吾时,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奇迹发生了,姜小白居然忘记了深仇大恨,答应任命管夷吾为齐王国宰相!


任命管夷吾为宰相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姜纠当时在鲁国,齐鲁是世仇,现任鲁国国君的父亲(文姜的丈夫)就是被姜小白的父亲姜诸儿杀死的。如果姜小白拜管夷吾为相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国就会发现管夷吾是个人才,把人才资助敌国只有傻子才干。那样鲁国不但不会放管夷吾回齐国,相反还会重用他,利用他的智慧来强鲁弱齐。


鲁庄公护送姜纠回国受挫后,不久就收到齐桓公姜小白的一封亲笔信,要求庄公念在两国姻亲之好上(鲁庄公的母亲就是姜诸儿的妹妹文姜),把他的仇人管夷吾交给他,他要亲自手刃仇人以报那一箭之仇。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虽仇恨齐国,但也不想因为管夷吾这个“小人物”过早得罪大国招来眼前实祸,就不假思索地把管夷吾交给了齐国宪兵。


鲁庄公作梦也想不到姜小白对仇人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管夷吾为齐王国宰相,把国政交给他。等到明白姜小白的计谋时,心中那个“悔”就不用提了。如果世上有后悔药的话,他一定会把管夷吾夺回来,任命他为鲁王国宰相。


管夷吾果然不同凡响,齐王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大增,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姜小白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霸主,代周天子在中国发号施令。姜小白在位四十三年,在管夷吾的辅佐下北破山戎,南挫强楚,救燕定鲁,城卫存邢,创立了光芒万丈的文治武功;然后九合诸侯,号令天下,备极恩宠,出尽风头,成为历史上功勋最为卓著的君王。


在管夷吾初任宰相时,上至皇亲贵戚,下至宫女太监纷纷站出来说他的坏话,姜小白的回答是以后再有诋毁宰相者要严惩不贷;国事先向宰相汇报,然后才能向他报告;他自己称管夷吾为“仲父”;国人不可直呼宰相的名词,当面背后只能称宰相为管仲(管夷吾字“仲”,古时称字表示尊敬)。


于是管仲得以不受干扰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齐王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管仲的超人智慧可以从他临终时与姜小白的一段对话反映出来:


姜小白:“仲父一旦有什么不恻,何人可接替仲父?”


管仲:“宁戚不幸先我而去,可惜呀可惜。”


姜小白:“难道除宁戚外就没他人?他的朋友鲍叔牙可担此重任吗?”


管仲:“鲍叔牙是正人君子;但不可托以国政。叔牙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则终身难忘。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宰相肚里能撑权,叔牙显然不能做到这点。”


姜小白:“易牙可否?”


管仲:“君王就是不提起他我也要说,易牙、竖貂、卫开方三人乃刻毒小人,切不可以靠近他们。”


姜小白:“易牙曾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烹为佳肴给我吃,爱我胜过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忠心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人情至爱莫如亲子,连儿子都忍心杀掉,更何况君王你呢?”


姜小白:“竖貂为了能长期进宫侍侯我,不惜阉割自己的阳物,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忠心还有水分吗?”


管仲:“人情至重莫如自己的身体,连身体都可以伤残,君王又算什么?”


姜小白:“卫公子开方宁愿不当太子,去国千里跟随寡人,十五年不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爱寡人胜过爱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忠心。”


管仲:“人情至亲莫如父母,父母尚且忍心抛弃,到时难道不会抛弃君王吗?卫国乃千乘之国,开方不惜丢弃千乘之位跟随你,说明他的欲望大于千乘之封,别忘了齐王国可是三千乘的国家。此人千万不可任用,用必乱国。”


姜小白:“这三个人跟随我很久,先前仲父为何不劝戒我?”


管仲:“国王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嗜好,这三人能迎合你的嗜好,我先前不劝戒是为了让你快乐。有我在,这三人不敢胡作非为。譬如三人为洪水,我就是堤防,堤在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现在堤防没有了,洪水就会泛滥为害,所以君王要远离他们。”


…………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他不但深谙安邦定国济世救民之术;对人情人性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也令世人叹为观止。管仲的智慧可谓空前绝后,三国时期自比为管仲的蜀国宰相诸葛亮根本不能和他相比。从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亲自动手这点来看,他和管仲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物,因此也没有可比性。


下面有一则秩闻能反映管仲的胸怀和姜小白的智慧:


有一天姜小白出外打猎时白日见鬼,看见一个头戴红帽、身穿紫衣、大如车轮的怪物站在桓公的御车前……小白惊吓过度病倒了。在病床前侍奉他的竖貂乘机进谗:“君王你平时总说管仲博闻广识,无所不知,显然是高看他了,不信你现在召管仲前来,让管仲猜你因何生病,以及白天看见的鬼是什么样子。如果他能答出来,就说明他是圣人,否则就有欺世盗名之嫌,君王不可再重用他了。”姜小白当时病得发昏,竟然采纳了竖貂的建议,召管仲前来问疾,管仲当然回答不出来。那样的问题别说管仲,任何人也答不上来。为了替君王分忧,管仲在宰相府门庭贴出告示:“有能说出君王所见怪物形状者,我把封地的三分之一赠给他!”告示贴出不久,居然有一个自称皇子的小人物前来揭榜,说出了怪物的形状。若是换上别人,就会自己跑去告诉君王以显示自己的能耐;可管仲却把皇子带到姜小白面前,请皇子自己在君王面前说出来,还请君王重用他。姜小白这时已清醒过来,又恢复了英雄的胸怀和智慧,在赏皇子的同时重赏管仲。竖貂说:“管仲不知道,是皇子说出来的,不责罚他已算宽待了,干吗还要赏他呢?”姜小白回答说:“任独者暗,任众者明,宰相没必要无所不能,只要他能把能人都找出来并用于齐国就是好宰相。如果不是仲父,我怎能知道皇子呢?”


管仲的胸怀非诸葛亮能比;姜小白的智慧也不是其他帝王人物能够企及的!


管仲在临终时叹息宁戚早亡,隐藏着姜小白另一个爱才如命的故事。


宁戚是卫国人,姜小白在伐宋途中发现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当时宁戚正在山坡放牛,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见了姜小白不但不象其他小民一样跪倒在道旁,还作歌讽刺时政。姜小白知道此人一定不是普通牛倌,牛倌不会有他那样的勇气和自信,就召他至御车前问话。宁戚出口不凡,简单的几句话就使姜小白发现他是个难得的大才,就决定任用他,腾出一辆战车载他随行。晚上大军休息时,姜小白急命卫兵点灯,向近侍索要官帽官服和印章,要连夜拜宁戚作大官。竖貂说:“主公为何那么急呢?明天天亮或回朝再给宁戚封官岂不更好?再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何不使人去卫国打听一下,看此人的品行才能如何?如果实在有德有才再任用也不迟。”姜小白说:“宁戚乃廓达俊杰之才,平时必然不拘小节,不喜与小民厮混在一起,人缘一定不好,因为怀才不遇的缘故心情不好,小错小过在所难免。明天大军就要经过卫国,若访得宁戚的过错,再封他作大官难免面子上不好看;若是屈从舆论抛弃如此大才,那就太可惜了。”于是连夜拜宁戚作大官。


宁戚果然没有辜负姜小白的慧眼。大军到达宋国时,宁戚凭三寸不乱之舌就说服宋国投降,使齐国君臣免除了兵戈血刃之苦。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姜小白既善于发现人才;又善于任用人才;更能容纳人才。能做到这三点的权力人物可谓寥若晨星!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能作到上述一点就难能可贵;更何况是三点!在知人善任上,姜小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对人才的认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姜小白才成为中国历史上功勋卓著但又最舒服潇洒的伟大帝王!


要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潜能,就必须做到知人能用,用人不疑,并且有容才之量。知才不用等于没有发现人才;疑才忌才则用而不久,人尽其才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大凡超群绝伦的英才俊杰,在出名之前人缘一定不好。一则别人嫉妒他的才能;二则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正事上,没有精力和心情去搞人际关系,普通人多半不喜欢他。人才的心思都用在大事正事上,为人处世和生活起居必然不拘小节,如果不能容忍人才身上无伤大局的弱点,人才在权力人物心中就会越来越不顺眼,当反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上升到情感上的厌恶,一旦到了厌恶这个地步,再英明的权力人物也会对人才疏远冷淡。


古今中外出色的政治家知人善任的不少,但用而不疑,有始有终的杰出政治家则极为鲜见。在中国历史上五百五十九个帝王中,只有齐桓公姜小白,秦孝公嬴渠梁和唐太宗李世民堪称驾驭人才的大师级人物,姜小白又是他们三人中最为杰出的英雄!


正因为政治家难得做到用人不疑,所以中国历史上才有“狡兔死、走狗烹;尽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建立不朽功业的人才大多不得善终。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人物,政绩卓著者都很辛苦劳碌,如汉武帝、秦始皇;快乐轻松者又政绩平平;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英雄和逍遥佬只能作一个。二者兼得的人物只有姜小白一人,正因为他是空前绝后驾驭人才的大师,才能在醇酒和美女的温柔乡中建立盖世的文治武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逍遥英雄。


姜小白一生对管仲言听计从,唯独管仲临终的告诫没有听进去,并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年后姜小白重病缠身,易牙、竖貂、卫开方发现姜小白已没有利用价值,就阴谋作乱。他们在姜小白的寝宫外筑起高高的围墙,断绝内外交通,把姜小白活活地饿死在里面,直到尸体爬满蛆虫,虫的数目多到爬出围墙之外时,齐国人才发现他们的盖世英雄只剩下一堆臭骨。


姜小白对管仲言听计从时一生春风得意,就因为一句话没听就落得魂归噩梦,在人生的终点极为窝囊地死去。由此可见人才的价值是何等地巨大!

史事挖掘机


长按下面二维码2识别就能关注本平台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九百年后的三国时期,蜀汉帝国的皇帝刘备一生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回报是从一个破落户流浪汉成为尊贵的皇帝;唯有临死的前一年不听诸葛亮的告诫执意伐吴,结果七十万野战军在宜昌全军覆没,如日中天的蜀汉帝国受到致命的重创,实力大为削弱,从此永远丧失了统一中国的机会。刘备自己也无颜见江西父老,在白帝城含羞去世。


中国历史总是周而复始地重复先人的脚步,有些脚步竟有着惊人的相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