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幕穿越者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潮沉思录  ·  《好东西》,精致聪明的“好生意” ·  4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盼了三年的神作,就这么高开低走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幕穿越者

把编剧“逼”成卧底,影视圈是什么样的圈?

银幕穿越者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19 18:19

正文

现在的影视剧已经成了理财类产品。


上观新闻  | 施晨露


编剧宋方金最近火了,不是因为他编剧的影视剧作品,而是一篇题为《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的文章。在这篇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的一线实录中,他提到行业内众多年轻演员“滥用替身”、“天价片酬”等现象,直指“IP剧”粗制滥造、收视率造假。“我是被逼成‘卧底’的”,近日,连日来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宋方金出席活动不改犀利本色,“现在是影视行业‘这条河’出问题了,河水有问题,大部分鱼都活不下去。河水环境好了,大鱼小鱼都能活,也不至于把我逼成卧底。把编剧逼成卧底,这是怎样一个行业?”


 

“这是怎样一个行业?”可能是很多人对于时下影视圈的疑问。“小鲜肉”不敬业的传闻隔三岔五冒出,“IP剧”、“抠像剧”、“滤镜剧”、“表情包式表演”等稀奇古怪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假票房、假收视率成为行业毒瘤。活动现场,有年轻读者向宋方金发问:“我只想安安静静看正常的、一般水准以上的电影电视剧,但发现一分钟都看不下去。我们能不能用自己手上的点击率、用花钱买的电影票改变潮水的方向?”

 

安安静静地看一部“正常”的剧到底有多难?作为圈内人,宋方金接触到的影视剧制播环境是这样的:很多演员不背词、不研究戏,拍了半天就做个表情,其他留给配音演员“飚戏”。没有同期声、没有实景拍摄、没有演员到场,所有的设置布景、移花接木就交给后期制作,换景、抠图、合成、特效代替了本来实拍达到的效果。前期表演缺陷、甚至颜值缺陷都由后期来矫正。


就是如此这般“制作”出来的影视剧,却经常破收视纪录、点击率,造成一派繁荣的虚假景象。

 

“买水军、买粉丝,收视率买上来,广告商付钱,电视台播出,形成了一个造假的闭合式循环”,在宋方金看来,影视圈的这种恶性闭环造成的最大恶果是观众的审美、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审美被影响、被操控,“孩子们没有审美的‘盾牌’,就像你遇到的永远是1米5的天花板,就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1米8的更高的天空。文化生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电视台只买大IP、小鲜肉只接大IP、制作方只投大IP。大IP本身没有原罪,但如果唯大IP化、非大IP不拍,‘大IP+小鲜肉’成为唯一能够通行的组合,影视业难道不是出了大问题?”

 

作为编剧,宋方金曾与作为演员的宋丹丹因为修改剧本台词产生矛盾,他戏称,“过去我们执着于该不该修改剧本,编剧和导演、演员产生矛盾,这是创作环节之内的矛盾。现在,影视界已经没有人修改剧本,因为他们没时间,而且都是替身在演。他们都不看剧本,何谈修改剧本,他们只热衷于修改自己,垫垫鼻子、削削下下巴。”



他走过影视节红毯,发现自己严重脸盲,“前几年主要是女演员分不出谁是谁,现在是男演员也认不出。为什么出不了好的作品?找不到有异质感的演员。”

 

“导演决定不了用什么演员,平台说了算;编剧不用写剧本,先写出一个网络小说IP来,自然有人找你。现在的影视剧已经成了理财类产品。


尽管把大多数“炮火”对准“小鲜肉”演员,但宋方金直言,“最终的办法还是治理影视生态环境,把假收视率、假数据、假票房打下去,回归到正常的创作生态里去。当竞争生态变得正常了,正常的创作就会回归,不管是‘替身’还是‘抠像’,都会消失。”

 

面对读者,宋方金将自己的发言称为“行业自救”,“编导演制是一个生态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是内部还是外界,都应该真正做些什么,挽救这个行业。行业自救能起一定作用,但行业自身没有完全的自愈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有力的监管驱赶造假。你说,中国人口13亿多,有的影视剧宣称自己一天的播放量就有15亿几千万,可能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