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B Insights
编译:刘小芹 张易
【新智元导读】
CB Insights 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并购和合作等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了44家正在开发上路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其构成相当多元化,既有车厂老手,也有顶尖的技术公司和电信公司。这份报告最初在2015年9月25日刊出,当时精选了25家公司,2016年8月11日更新时扩大到33家公司。截至 2017年5月17日,名单已经扩大到 44 家公司,并更新了原有25家的介绍以反映最新的发展。
汽车技术领域的私人公司正在吸引着创纪录的交易额和资金,其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是最突出的。除了早期的创业公司,VC,以及其他投资者,大公司也在热切地追逐自动驾驶这块蛋糕。
CB Insights 对该领域的投资、并购和合作等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了44家正在开发上路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其构成相当多元化,既有车厂老手,也有顶尖的技术公司和电信公司。这个列表按字母顺序排列,主要关注这个空间中较大的企业玩家(而不是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但工业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的公司不在本分析之列。
列表中会有一些公司或品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但是假如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自主开发计划,那么会分别详细说明。一些公司也会由于主要的合作伙伴或联盟关系被组合在一起。鉴于这些公司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每个介绍中会注明其他合作关系。
这份报告最初在2015年9月25日刊出,当时精选了25家公司,2016年8月11日更新时扩大到33家公司。截至 2017年5月17日,名单已经扩大到 44 家公司,并更新了原有25家的介绍以反映最新的发展。当然,这个列表的意图并不是穷尽这个领域中的所有公司。
苹果迎头赶上
苹果公司的“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的传言在汽车界流传已久。最初的报告显示该项目的目标是高级电动车辆,但由于项目主管 Steve Zadesky 的出走,招聘中止的传言,以及对项目远景策略的不确定性,该项目在2016年初遭遇了挫折。
苹果在2016年7月对此作出了回应,其硬件领域的传奇高管 Bob Mansfield 被任命负责该项目,同时该公司还雇佣了QNX 公司的创始人及前 CEO。这一雇佣关系也与战略转型有关,据说该项目的目标已经不再侧重自己造车,而是转向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2017年4月,更多细节被公开,证实了这一点。苹果公司泄露的文件详细介绍了其“自动系统”(automated system),以及公司从 NASA 招聘来机器人专家的消息。苹果的汽车专利也开始增加。
奥迪创立自动驾驶子公司
奥迪已经发布了多款以A7和RS7车型为蓝本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其中已经有面向消费者的测试车辆。在2016年7月底,奥迪公布创立一家名为SDS的自有子公司,该公司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籍此奥迪加入了与该领域竞争对手的角逐。2017年4月有报道称奥迪挖来前特斯拉自动导航项目主管担任它的自动驾驶部门 CTO。
奥迪计划在下一代 A8 旗舰轿车中将其技术商业化,Level 3 自驶功能也被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称为“特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conditional),需要监管部门的批准。奥迪是大众集团旗下的豪华车品牌,因此其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很可能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奥迪与戴姆勒和BMW成立了一家德国三巨头的联合体,以3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诺基亚HERE地图精确定位的资产。HERE近来正在快速推进其计划,试图为车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一种开放式标准。
沃尔沃计划到2021年实现自动驾驶
吉利旗下的沃尔沃汽车也在自动驾驶客车领域取得了进展。作为一家在安全技术创新领域享有声誉的公司,沃尔沃将其自动驾驶车辆方面的技术称为“智能安全”,其目标是在这些功能公开部署之后实现沃尔沃车辆的零死亡事故。目前,沃尔沃计划在2017年向100位瑞典的客户先行提供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XC90 SUV(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的区域、时间和条件上都会有所限制)。
该公司表示,将为其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的车辆承担全部责任,并宣布将其自动驾驶试点计划扩大到中国和美国。沃尔沃已经紧跟其竞争对手,例如BWM,同样将2021年作为部署的目标期限。
在寻找合作者后,沃尔沃在今年1月宣布与瑞典供应商 Autoliv 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 Zenuity,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9年实现第一个驾驶辅助系统的商业化,并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
注:沃尔沃汽车与独立的沃尔沃集团不同,沃尔沃集团专注于重型商用卡车,公共汽车和其他设备。
百度计划将自动驾驶汽车业务剥离,实现大规模生产
2014年4月,百度宣布与BMW合作,计划在2015年底发布一款半自动驾驶的原型车。双方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测试了其技术。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在2016年11月,双方在战略上出现分析,就此分手。
2016年6月,百度 CEO 李彦宏公开了在5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生产的目标。百度在硅谷设立了 AI 研究实验室,尽管其首席科学家 Andrew Ng 今年3月从百度离职,但百度还打算在它的自动驾驶事业部足够成熟后将其剥离(类似 Alphabet 的 Waymo)。
BMW-Intel-Mobileye 联盟再进一步,英特尔收购Mobileye
BMW已经开始大力推进其自有的自动驾驶战略,2016年BMW在CES上展示了其自动驾驶i8概念车,并宣布正式以 BMW iNEXT 品牌推广其自动驾驶车辆,这是 BMW i EV 子品牌的核心。
这家总部在慕尼黑的汽车制造商随后又宣布了与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供应商Mobileye的结盟。这项合作计划将为自动驾驶车辆上市建立一种基于开放式标准的平台,目标是在2021年前让自动驾驶车辆上路。
面对着自动驾驶芯片及处理领域来自NXP和英伟达等公司的竞争,英特尔自然非常热衷于进入这一领域。在2016年底,英特尔成立了新的自动驾驶事业部(ADG),并通过英特尔投资公司(Intel Capital) 向ADG投入2.5亿美元。2017年3月,英特尔将在这个领域追赶竞争者的策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宣布以15.3亿美元收购 Mobileye,交易预计在9个月内完成。
Mobileye 本身还通过它的“道路体验管理”(REM)地图平台,与日产、大众,以及宝马等其他车厂合作。
BMW 以3.1亿美元购买诺基亚的 HERE 地图资产的一部分,英特尔最近也买下了 HERE 15%的股权。
博世,梅赛德斯奔驰强势加入
博世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供应商之一,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为驾驶辅助系统研发投入了超过2000名工程师。博世还与GPS制造商TomTomo在地图数据上有合作。该公司预计到2020年至少要把其自动驾驶汽车开上高速公路。在2016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博世公司的一位市场总监强调了该公司不仅致力于自动驾驶,而且还参与了车辆互联和电动车的研发。
梅赛德斯也采取了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些步骤。梅赛德斯已经开始在许多新车型部署半自动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的一个广告将该车型描述为“自动驾驶汽车”,被消费者组织指责有对其自动驾驶能力的介绍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公司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与特斯拉的 Autopilot一样,梅赛德斯的E级能实现 Level 2(部分)自动驾驶。
2017年4月起,这两家公司宣布合作开发 Level 4(高度自动驾驶)和 Level 5(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梅赛德斯对共同开发的系统拥有两年的排他性,两年之后才能提供给竞争对手的汽车制造商。
Continental AG逐步推进自动驾驶项目
德国汽车制造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动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项目。该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采取渐进的举措,对其产品的承诺时间是“2020年代”,并倾向于逐步地推出驾驶辅助技术,例如“Cruising Chauffer”。
2017年4月,大陆集团通过在加州圣荷西设立研发实验室,扩大了其在硅谷的研究业务。该实验室将专注于开发可以相互通信或与道路基础设施通信的自动驾驶汽车。大陆集团还宣布将投资3亿美元用于扩大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发。
DAF、Daimler、Iveco、MAN、Scania和Volvo卡车的“全明星”之旅
2016
年
4
月,来自六大品牌的卡车
“
全明星
”
阵容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跨国界之旅。
这次试验采用了欧洲不同卡车品牌旗下的卡车,分别从位于瑞典和德国的工厂出发,最终在鹿特丹实现汇合。在半自动驾驶车队的概念下,多辆卡车通过无线信号由一辆领队卡车实现控制,组成首尾相连的车队。这样只需很少的人员就可以控制更多的卡车,将效率发挥到极致,尽可能减少了拖车。但是,为了以防意外,此次测试中的卡车上依然配备了驾驶员。另外,戴姆勒公司从2015年5月就在内华达开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
注:大众集团同时对MAN和Scania品牌控股。戴姆勒卡车集团是Daimler AG的子公司,其母公司正是参与31亿美元购并诺基亚地图资产的三巨头之一。Volvo Trucks 则如前文所述,已经从吉利拥有的 Volvo Car Group 分离,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Delphi 也与 BMW-Intel-Mobileye 合作
Delphi是一家总部在英国的大型汽车部件供应商,该公司已经组建了一个包括软件和传感器在内的网络,可以装备到现有的车辆,助其实现自动驾驶。在2016年1月,Delphi在CES上展示了一台全新的自动驾驶概念车。这台概念车的人机界面用于解决全自动驾驶(亦称第4阶段)前的过渡阶段,车的设计是在让驾驶员保持警觉可以随时接管方向盘的前提下,鼓励消费者信赖由车辆自动驾驶。
Delphi最近还被新加坡路上交通当局选择用于在这个城市国家开始自动移动驾驶项目的试验,还计划在美国和欧洲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该公司还与VC支持的Quanergy公司联合开发和部署固态的LiDAR,此举如果获得成功将极大地降低这些系统的成本。
最近的发展是,在2016年8月,Delphi 宣布将与 Mobileye 开发一款较少依赖LiDAR的自动驾驶系统,并将在2019年开始提供给汽车制造商。这是在英特尔收购Mobileye前(收购发生在同年12月)达成的合作,BMW-Intel-Mobileye 三家于今年5月16日宣布加入Delphi作为整体的合作伙伴。
滴滴出行为其 AI Lab 狂揽 Uber,Waymo 工程师
收购了 Uber 的中国业务后,滴滴出行也在紧跟它的美国对手进行自动驾驶研究。2017年3月,滴滴在硅谷设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即基于 AI 的交通运输安全创建了一个独立的部门。
滴滴出行已经为这个新实验室挖来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工程师,包括Charlie Miller(前Uber自动车辆安全专家),以及 Waymo 的高级软件工程师Jia Zhaoyin。滴滴出行也是几家与 Udacity 合作的企业之一,聘请 Udacity 自动驾驶纳米课程的毕业生。
福特宣布研发自动驾驶车辆的计划
2015年初,福特宣布了旨在推动车辆互联和自动驾驶领域创新的“智能移动计划 (Smart Mobility Plan)”。这项计划在2016年3月达到了高潮,一个名为“Ford Smart Mobility LLC”的子公司宣布成立,专注于从事车辆互联、自动驾驶以及移动性(例如,车辆共享和拼车服务)等方面的业务。作为一项自动驾驶车辆10年计划的一部分,福特还在1月份宣布将其测试车队扩充至30辆。该项计划是恶劣环境下自动驾驶测试的先行者,例如,密歇根的积雪路面以及全黑的驾驶环境。该公司计划在2021年之前推出高度自主的车辆。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福特积极寻找外部投资和收购机会,支持或并购在 AI,LiDAR 和地图方面的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2017年2月,福特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rgo AI 10 亿美元,Argo 将拥有充分自主权,成为福特实际上的 AI 研究中心。
通用汽车和 Lyft 将在2018年部署数千测试无人车
2016年通用汽车在高科技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1月,该公司买下了Sidecar的资产并向Lyft公司投资5亿美元,而3月又购并了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创业公司Cruise Automation。这些交易已经开始取得成果,Cruise的原型车继谷歌之后已经将其测试区域扩大到亚利桑那。通用汽车和 Lyft 展开合作,计划从2018年开始在其测试车队中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然而,尽管通用汽车队 Lyft 的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这一关系并不排他,Lyft 和 Waymo 就在几天前的5月14日签署了另一份协议,在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与测试方面达成合作关系。
另外,通用汽车同时也在研发其自有的半自动驾驶技术,其超级巡航技术计划将于2018年推向市场装备高端的凯迪拉克轿车。通用表示对Cruise的并购对于“超级巡航”技术的发布没有影响,他们还有详细计划,准备雇佣700名工程师专门从事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通用还利用其 Maven Reserve 和 Cadillac Book 的服务积极尝试新的上市模式。
本田也开始测试自动驾驶车辆,在思域系列上提供半自动驾驶功能
本田已经获得许可,可以在加州的公共街道上开始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车辆的数量和测试方式有所限制)。与苹果公司一样,这家汽车制造商也使用GoMentum Station的试验场,该处为其自动驾驶测试车队提供了2100英亩的场地。本田还在其入门级的思域系列上提供了半自动驾驶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配置选项,提供了车道保持、自动刹车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这些功能在豪华车型(如特斯拉、BMW等品牌)已经比较普遍,但在大众价位的车型上提供就显得非常引人注目了。
据报道,本田在2016年12月与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进行了谈判,要在本田车上部署 Waymo 的自动驾驶系统,但直到5月仍然没有消息公布。不过,今年4月,本田设立了AI 研究实验室 Center X,紧随其在日本的竞争对手丰田之后。
华为200人团队研发无人车
华为正将资源转向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最近,华为发布一份白皮书,详细介绍了电信网络对互联的汽车空间的价值。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停车,车队管理,与车载娱乐有关的数据,基于LTE的紧急服务等。报告还显示,截至2017年2月,该公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研发团队,拥有超过200名开发者。
华为与沃达丰合作,在2017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展示其最新的创新成果,其中包括用于连接 Cellular V2X(C-V2X)汽车的蜂窝技术。
现代汽车的目标是可负担得起的自动驾驶系统
在2014年的电视广告上展示装备现代驾驶员辅助技术的车队之后,现代公司直到2015年9月都一直显得非常保守低调。其欧洲部主管 Thomas Schmid 断言自动驾驶“不会像人们谈论的那样快到来”,他给出的时间表是10-15年。不过,韩国汽车集团似乎在2016年采取了一些增强竞争力的举措,增加了在AI领域的投资并增设了一个在近期未来从事“混合互联”和自动驾驶车辆方面研发的新业务部门。
现代汽车的自动驾驶部门与其整体的理念很相似,目标是为大众市场的买家提供价格可以可以承受的系统,他们在 CES 2017 展出了 Ioniq 自主概念车。现代汽车还挖来了前通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主管来领导其心的智能安全技术中心。
捷豹路虎寻求在保证驾驶乐趣的前提下引入辅助驾驶
在2015年6月,捷豹路虎的研发和技术总监沃夫冈·艾普尔表示自动驾驶车辆会与该品牌的理念相冲突,该公司“不会将客户当作货物来对待”。他断言这两个由印度塔塔集团拥有的品牌会支持用于为驾驶员提供帮助的高级辅助功能,而不是完全将控制权从他们手中夺走。但是,在2016年2月,捷豹路虎加入了一项深入进行自动驾驶研发的七百九十万美元的英国项目,该项目旨在收集驾驶习惯数据并测试车辆通讯技术。
在2016年7月,捷豹路虎确定了在未来四年内部署一个至少100辆研究车辆的车队并在英国的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及车辆互联技术。
麦格纳也在追求 LiDAR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合约制造商,加拿大汽车供应商巨头麦格纳也一直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大手。该公司经常被称为汽车领域的“富士康”,制造苹果和Waymo等技术公司提供设计的车辆。
不过,麦格纳已有为传统汽车厂商提供 ADAS 应用的能力。2016年底,麦格纳与固态 LiDAR 初创公司 Innovi 合作,将其自动驾驶系统的传感器套件整合到一起。麦格纳还组建了技术咨询委员会以帮助其自动驾驶项目,委员会囊括了苹果iPod的创造者,同时也是Nest的创始人 Tony Fadell。
微软:寻求和汽车厂商的合作
微软已经开始涉足自主驾驶的汽车研究中,尽管在游戏之后还是比其他科技巨头更不直接。 其初始策略似乎侧重于合作,例如2015年11月与沃尔沃的交易,将会看到公司在自主车辆研发上合作,并利用微软的HoloLens技术。
最近在2016年3月,微软和丰田也宣布扩大他们五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支持丰田在机器人,AI和自驾车研发方面的研究(见丰田的其他合作伙伴)。 截至2016年6月,公司的战略仍然集中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这种技术援助,而不是自行开发汽车。 来自汽车客户的业务正在推动微软Azure云业务的强劲增长。
据报微软据称权衡了目前由宝马,戴姆勒和大众所拥有的HERE高清地图服务的股权。
日产/雷诺:2020年前实现“显著的无人驾驶功能”
在 4 月份的纽约车展上,日产和雷诺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承诺,到2020年,该集团将出售 10 款具有“显著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并在东京的道路上测试了日产 无人驾驶汽车 LEAF。日产和丰田也宣布共同努力开发标准化的“智能”地图,也许是为了应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收购地图公司 HERE。
日产在 2016 年扩大了项目范围,计划在日本进行单车道无人驾驶测试,同时也会有未来实验室(Future Lab)移动研究中心的更多实验。最近,在 2017 年 4 月,日产加入了 Mobileye 的众包无人驾驶汽车地图开发的工作(Mobileye 同时也驱动了日产计划的 ProPilot 系统,类似特斯拉的 Auto Pilot)。
英伟达:携手帕卡,开发无人驾驶卡车
在CES 2016 上,GPU 和半导体公司英伟达推出了Nvidia Drive PX 2,这是第二代专为无人驾驶汽车设计的计算平台,处理能力达到 8 teraflops。该平台面向深度学习、传感器融合和计算机视觉应用——包括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所有关键要素。
从那时起,英伟达早期在百度、特斯拉、博世、丰田等一系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伙伴上投入的赌注已经有了回报。该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新的 Volta 架构的Xavier 系统芯片,进一步提高了处理能力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于2017年3月公布的英伟达与卡车制造商 PACCAR 合作开发无人驾驶卡车的消息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物流和无人驾驶运输的“亚马逊效应”将是公司的主要机会。
投资者对英伟达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处理硬件的早期投入持乐观态度,自2016年初以来,股价持续上涨。
三星:进入无人驾驶赛道
2017年5月,韩国科技巨头获得了韩国运输部门的许可证,开始在全国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三星的无人驾驶汽车基于现代汽车,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2017年3月,该公司还用 80 亿美元收购了哈曼——一个领先的车载技术和连接车辆系统供应商。三星已经计划利用其新的收购来构建无人驾驶汽车的内部体验。
软银 推进 SB Drive
软银集团的 SB Drive 是这家日本巨头和研究公司 Advanced Smart Mobility (于2017年3月从雅虎日本收到了440万美元的投资)之间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联合企业。SB Drive致力于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特别是与公共和社区服务以及货车运输相关的部分。
具体来说,SB Drive 正在进行无人驾驶固定路线公共汽车的商业可行性试验和测试,以及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卡车货运车队货运项目。SB Drive与日本四个市——包括北九州市和鸟取县的亚祖镇——签订了智能移动合作协议。这家联合企业计划在公路上开始进行无人驾驶试验。
标致雪铁龙集团:找到初创伙伴
2016年6月,法国 PSA 集团(包括标志、雪铁龙和DS等品牌)宣布其两辆“无需用眼”雪铁龙车在欧洲引发巨大反响。这两辆车在授权路段上实现自动驾驶300公里(186英里),自此 PSA 宣布此款车型已实现 Level 3 级自动驾驶。这一“无需用眼”车型预计将于2021年推出,半自动驾驶的“无需用手”模式将于2020年推出。这些新车特性,与电动车及新车型共同构成了PSA “加速超越”的发展战略(包括重返美国市场)。
2017年5月,标志宣布与 MIT 拆分出来的创业公司 nuTonomy 合作,在标志3008车型上装载该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的目标为通过该项合作深入了解自动驾驶。
塔塔集团展示其最新的泊车系统,专注于自动驾驶安全
塔塔集团分支Tata Elixsi于2015年1月推出自动泊车技术,使用该项技术,车辆可自动识别车位并自动停车入位。尚不确定这一技术是否会被应用于 Tata Elixsi 全系列车型,但公司已明确他们致力于自动驾驶车辆研发的方向。自动驾驶安全也被放置于首位,他们设计了一套车辆内置中控装置,利用多项目安保措施监控车辆内外信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