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杜江峰校长参加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喻”见“珈”缘,遇见你我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培养,共助学生成长成才——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2017美院毕业展抢鲜看:上海设计学院城市空间设计系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5-10 17:44

正文


◢   毕设专题   ◣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设计学院

城市空间设计系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造型艺术专业

5月6日—11日

上海 • 张江当代艺术馆


毕业设计导言

2017届城市空间设计系毕业设计,根据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21-社会响应设计的主题,结合空间系的专业特色,以「空间弹性」作为分主题,开展今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城市的空间是复合多元的,它为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场所,同时也不断孕育出无限的生机。用「空间弹性」作为主题,放在时空的维度上来看,历史上再没有哪个时期,如我们今天这样面对城市空间。一方面空间虽超然于实体之外,却也不是全然的虚空,而是具备了更多元维度的认知属性,从物理形态至艺术表现,都以某种方式被人感知,并与人产生互动;另一方面,空间也具备了有机体的特征,有血有肉,城市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期待从空间层面上获得一种积极的响应——这一切都为城市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今年的毕业设计,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各个专业的同学们将四年所学,充分的运用到毕业创作中,出色的完成了大学生涯最重要的一次作品。他们把城市作为画布,精心描绘城市的未来;他们把空间作为舞台,放飞青春的梦想;他们把艺术作为灯塔,尽一生之力去追求。

 


作品介绍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环境设计)

——李辉老师、许月兰老师:

本次城市设计总标题为「在场·张江」,主要包括两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全体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于张江片区,这里滋养了我们,我们也有责任为这个国家级的科创中心建设付出自己的心血;另一方面,从城市设计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试图探索不同以往的设计思路,以「身体在场」的视角来进行思考与创作。不同于以往关注建筑实体、城市空间等阶段的城市设计,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关注城市参与者自身的感受,以感知系统的综合体验来形成对于整个城市的意象。

如你觉知

王莉 庄建波 陈杨凤逸




   知止之境

李斯晨 张吟怡 叶舟航


   述者千体

   江丹丹 袁慧瑜 郑超


   此时此地

   林祺翔 陈飞月 刘毅光 芦玥


   城市——步行者的影像

   平涛 钟泓妃 南奕冰


服务城市

   吴荷辉 李亦羚 李雪璐


   walkable city

   邢相承 于千雯 顾玥


   流线城市

吴庭筠 张宇皓 刘凌峰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冯节老师、陈鸣老师:

本届室内班同学用设问性解决方案和实验性构想方案来回应今年的毕设主题——社会响应设计。他们从室内视角追问整体的场域特征、文脉血统、建筑语言、空间结构、家具家什的时代印记,用他们的青春热意和奇思妙想大胆整合、改变家乡、改造社区,唤醒砖墙、浓缩空间,诗情画艺、勾勒未来,创意并碰撞着以使“空间”更富有时代音韵的“弹性”和充满多元城市个性的潮语。我们看到了有责任感的一代设计师,和他们在一起真是快乐着并年轻!


设问性解决方案:

“1950乌托邦”升级版——体验式青年公社

——改造上海长白工人新村老社区,使其融入新上海并延续梦想

马煜娇 林湖静 沈国毅


融、住宅

——让原住民接纳“南北漂青年”为“人宅互养、主客共生”理念

胡文洋 唐琳琳 莫恩娟 

“知鱼之乐”——赣文化创客空间

——整合家族“非遗”作坊,再叙工匠精神的文化体验

陈武涛 郑雅婷

竹间——生活体验式民宿设计

——对家乡安吉民宿和竹景茶香的再构造

周燕云 王竞 徐心怡


实验性构想方案:

“里世界”灾难体验馆

——放大人性中的内抑部分、以引起体验

赵梦清 黄菲菲 粟志刚



无为有处有还无——“无为”SOHO办公设计

——试将“红楼”的情调移植到现代个性办公空间

俞洋洋 丁乙芝 陈军宇


复归山水——雾霭山居

——假借黔西北山地、“创客”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归隐

李宇晨 段念 梁惠彩


“邻·舍”——新四合复式

——寓现代邻里空间的共享性 

覃丽红 曹寒寒 林琦盛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都市景观设计)

——褚军刚老师、周慧琼老师:

今年的毕业设计选择了前滩和张江北区二个基地进行创作,这二个地块也正是上海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中的二个缩影。浦江二岸历来是反映上海变化的最佳观察点。百年前的外滩是冒险家的乐园,改革开放时期浦江二岸码头林立,如今的浦江二岸要全线贯通,建设开放式的公共绿地,把最好的地块还给市民生活,这体现出政府对民生的重视。而张江成为国家科创中心,又意味着新一轮的建设高潮的到来,如何才能可持续地建设绿色之城,也带给毕设的同学一个巨大的挑战。毕业的过程,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富有创造力地投入其中,每一组同学都出色地完成了具有独特创意的毕设作品,有收获也有遗憾,这恰恰是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所必须经历的磨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设计师,响应社会进行设计,这一使命将会激励他们奋勇前行。

   边界的消融-重构前滩公园

姚柏泉 赵贝贝 梁佰林


   对话自然——交互式体验公园

张郑婕 潘佳利 林童


空之城

   王恒 沈玉婷 李姝媛


异质缝合

姜宇彤 杨滢 王语嫣


空间变奏

郑彦 章倩瑜 王雅欣



游牧对白

李嘉宁 王昕宇 郑海立


   新媒体解法

梁超宇 华珍 胡轩昂

城市山水的心灵归属

陆思羽 廖鸿嘉 李叶贝蓝



公共艺术(城市景观造型)

——任立卓老师、夏晶老师、尹代波老师:

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在特定空间中创造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也不仅是对公共空间单纯的视觉装饰,公共艺术的目的还在于传达思想、追求社会意义,是社会意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消费文化的出现,以及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艺术表现的解读性分不开, 今年的公艺专业毕业班创作多以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情结、场景展开自我表述,对社会生活展开某种文化干预、文化批评,其公共艺术的观点、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表现。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文化标志,公共艺术在表述城市空间环境、再塑城市精神、彰显地域文化以及传播商业信息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如何通过公共艺术表现城市的文化特质、凸显城市的性格与魅力、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等,在教学和创作中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盖不盖——盖

黄泽方

辆身定做

蒋佳

印·迹

王神允


织着,追着,梦

刘婷婷


微光世界

陈琪



砖瓦匠

吉麟


鸡年大吉

何晓松

宿主

卢奕


城市来临之前

郭磊



废柴纪

黄枫

迷失梦境

于甜

窥视

郑湛钦

乏.症

胡展文

看见看不见

王梦莹

熊猫

蒋聪

Pinky Black

叶欣

放牛班的乐园

郑琦麟

Boom!!

周鑫

肉体

冯宇杰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设计学院城市空间设计系

2017/5/7




来源|上海设计学院

编辑|邱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