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据前辈口口相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苦逼的策略分析师,日出而作,月落不息,苦练 《葵花宝典》和《屠龙刀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财富’杯华山论剑中一举发威、技惊四座。能入行的,没有笨人。能入门的,没有懒人。想拿奖?唯有能拼命的猛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周四操作策略(1128) ·  22 小时前  
元芳周期交易午评  ·  11.22午评 | A股突发跳水,发生什么了? ·  6 天前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深度】海能技术:分析仪器“小巨人”, ... ·  6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除了收缩的金融,还有渐进的机会——精细化解读2017金融工作会议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7-16 16:02

正文

【天风策略】除了收缩的金融,还有渐进的机会——精细化解读2017金融工作会议

天风策略,刘晨明、许向真、朱小溪、徐彪

714-16日,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全市场高度关注。这不仅关乎金融民工的饭碗问题,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金融大国的去向问题。从之前的四次会议来看,无不直戳当时金融体系的脆弱环节,也不乏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如今又是5年过去,又是选举年,这一次国内金融去杠杆、结构性改革正酣,国际环境上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势头平添各种不确定性,也可说是命运攸关。

从去年中开始强调金融防风险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一年时间,市场对监管风向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敏感、敬畏。但这种心情可能并不来自监管的长度和深度,而是其中的不确定性。监管项对市场和人心的扰动也倒逼监管层加强预期管理。但是作为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5年才召开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却是一拖再拖。除了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国内银行不良率奇高的内外交困之下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是在年底以外,之后2-4次会议都是在党代会当年年初完成。或许是监管模式和力度始终在拿捏和商榷,但也正因为是在漫长等待之后,紧挨着十九大召开,会议的重要性越是凸显。

通读会议稿件,也的的确确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总结来说,本次会议在金融协调监管、去杠杆防风险的定调上更进一步,脱虚入实也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国企改、债转股等的黄金窗口。压力与机遇并存,盘桓居贞,或许是对下一阶段的最佳诠释。


首先一张表梳理会议总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

(从央视网的通稿来看,除了发表讲话的总书记、总理以外,另有三位政治局常委出席,国务院副总理做总结讲话,相关部委机构也悉数出席。此外,北京市、福建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工商银行主要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对于会议内容和影响的解读我们认为无外乎两个思路,第一,通过与之前四次会议以及近期会议、政策的比对,找到本次会议中首次提及或者加大力度的部分;第二,由于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在召开之前已有预期和传闻(比如金融去杠杆继续、成立金融协调委等),所以我们关注是不是超出此前预期的部分。基于上表,我们先逐字句找出重点,以及超出之前会议和预期的部分:

1、“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全文出现多次表述。并且注意了,开头的“加强”算是说得客气的了,六项主要任务里的第六项说的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其中提到企业要抓党建,金融人才应该“政治过硬”;党的领导要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党要加强领导金融的能力——种种描述,即无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乃至到个人,都将更强调党性。

2、三项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重点方向,仍然是脱虚入实、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注意后面详细描述的用词:服务实体是“天职”,防风险是“永恒主题”——很多人会问去杠杆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照会议的说法,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这是你分内事,只要有金融这东西,你就是要服务实体、防控风险。(永恒主题在12年会议上也提到,当时没有“系统性”三字)

再回顾第四次会议温总理的讲话,你现在去查新闻,蹦出来的标题还有不少是“提振股市信心”——这是体现股市的投资功能。但这次的会议对此只字不提,但说了“要把直接融资放在更重要位置”“要改善间接融资”,还说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只体现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换言之,金融体系不能仅是资本的游戏和暴利的工具。

3、备受关注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画重点:第一,要强化央行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跟大家猜的一样,即使不是所谓“超级央行”模式,央行在之后的金融监管体系中作用也肯定比之前大得多,三会跟着就是。第二,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也就是说,这一次要向上集中的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职权,而且是各地方的。第三,对地方政府最大的要求是严控债务增量,这不仅是地方金融的问题,也是地方财政的问题因此新设的委员会恐怕不止是在金融监管领域独大,还关系到财政系统,这恐怕超出不少人的预期。关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问题,大家还可尽情参考今年年初成立、6月份第一次开会的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总书记+三常委),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钱袋子,都在最近新设机构,都是超强阵容,名字也起得差不多,其中或有诸多共通之处。

4、对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的部门强化问责。地方问责这个提法我们不陌生,去产能要地方问责,国企改也要地方问责。但这次的提法叫做“终身问责”。为免出错,笔者特意翻出来去年中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里面提到了六种“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终身问责的情况,这次对“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要求终身问责,是在告诉地方官员,处理不好地方债务风险已经不仅仅是你工作能力的问题了。对监管部门的提法是“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压力也不小。

5、对于国有企业的描述加重加粗。在“永恒主题”一段提到,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重要性凸显。另外还提到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回顾去年7月全国国企改座谈会说的“要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总结来看,对国有部门改革更加重视。

6、那些没被提到的问题。通读全文,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是,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基本指着同一个方向,就着一个问题来说,这跟之前的会议非常不同。我们翻出来12年的会议,当时是温总理做重要讲话,至少提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物价、汇率的话,对金融也是“改和疏”大于“管”。这一次几乎没有“题外话”,这一次的指向非常明确,对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的判断,可以就此一致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简单做个小结。如上所说,这次会议同以往相比,命题非常集中,定调非常明确,对金融体系来说是一个整顿规范的重要窗口,当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次会议也给出了最终的标准答案。

1、金融监管协调性大大加强

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将作为最高意志的体现,央行统筹的能力要加强,三会政策的一致性会大大提高,终身问责杜绝地方政府不作为和政绩观扭曲——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之前还对监管旨意存在分歧的现在可以消除,之前还犹豫观望、还在做时间空间博弈的现在也可以尘埃落定了。大家都明确了之后,中央想做的去杠杆防风险、脱虚入实只会加速不会放缓。

2、防风险去杠杆远没有到头

    对资本市场来说,大家一直在问去杠杆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结束,这次会议告诉我们:还差得远。五年一次的会议,几乎没有说别的,就着这一件事反复论证,所谓的“永恒主题”,说明这都不是半年一年能见底的事。远的不说看近的,比如银行的自查报告推迟,比如可能产生“核弹效应”的理财新规和资管新规都还在征求意见稿阶段迟迟没有出正式文件,改革远未完成。

3、政策+倒逼:国企改和债转股的黄金窗口

    对国有企业问题更加重视,尤其关注国企部门杠杆问题以及存量的重组、盘活。本轮国企改革从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算起,经历大概三年的顶层设计阶段,正在逐渐进入落地期。去年中的国企改革座谈会是一个加速落实信号,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此前搁置的混改重新摆到台面,这一次会议继续强调国企改革的带头作用。一方面,对国企债务的处理,债转股可能会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五大行均已成立专司债转股的子公司,地方AMC在放开第二家的权限之后也在多处相继新设,可以期待下半年更多的债转股案例落地;另一方面,强调存量盘活,则国企的重组、混改、投资运营试点这些,接下来需要更加重视。

4、金融体系的定位,强化融资属性

    上面谈到的,上一次会议浓墨重笔提了二级市场的提振,但这次只字未说,而是着重说了金融体系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资源要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倾斜,金融改革最终也要指向服务实体。则至少将来我们会看到:这两个月稍作权衡而放缓的IPO很有可能重新提速;此前因为IPO和定增失衡、杠杆收购盛行、过桥定增空手套白狼等等问题而被压制的一级半市场,也有可能在整顿之后提速,从6月的数据上已经看到这个迹象。并购重组在经历16年的下滑和17年上半年的冷淡之后,也在6月明显复苏。总而言之,金融市场的诸多功能中,融资功能在被强化。

对于我们而言能做的大概就是,踏实本分,谨言慎行,心怀敬畏……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我们中期策略报告的题目——盘桓居贞。


文末附两份整理资料供参考:

1:历次金融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之前会议也有在机构设置上变革的先例,在金融监管和金融自由化的权衡上也无不吻合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97年第一次会议开始进行分业监管,单设证监会、保监会,并重点关注了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02年第二次会议撤销金融工委,单设银监会;07年第三次会议主要推动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12年第四次会议开始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服务实体。


2:过去半年主要会议对金融监管的描述

在上半年经历了金融整治、金融去杠杆、人事变动等等之后,金融监管在加强协调的问题上更具备操作性。金融工作会议或许正是大家期待的监管靴子落地的重要节点。对此前重要会议的梳理如下:

①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全年基调

去年底我们做解读的时候强调了16年底会议和15年底会议相比最主要的几点变化:第一,房地产的态度转变,抑制房地产泡沫成为主基调。第二,货币政策的态度转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中性的货币政策。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未必是新提法,但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采访时的解读却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说法:近两三年以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第四,明确提出要处置一批金融风险,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全部针对金融领域,对全年脱虚入实的定位由此而来,虚拟一侧的药方即收紧货币和防控资产泡沫。这一点在今年初的央行工作会议上也得到执行层面的进一步确认。

425日政治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为去杠杆背书

按照惯例,每年4月会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和对之后进行部署。不同于之前几次,今年425日的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一季度工作的时候,不仅提到了经济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成果,还单独说了一句有效防控风险,可以认为是对去年底政治局会议以来,尤其今年年初各项防风险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4月份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多名金融相关人士被调查,其中就包括保监会主席(首位在任上被调查的一行三会主席,首位被查的保监会主席)。凡此总总,表明去杠杆决心有增无减。

425日金融安全讲话-最具参考意义

425日政治局会议之后紧接着召开了一次会后的集体学习,主题就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一行三会主席除保监会以外均列席。政治局会议说了经济工作各方面情况,但最后落点落到金融安全上,可见重视程度。总书记提出6点要求,其中第三点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里面包括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所以可以看到重点对象是债务违约、金融杠杆、市场规范、互联网金融;第六点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我们认为这可以是看作对前期金融整治的背书。

当次讲话之后,人民日报也在之后极为罕见地连发7篇关于金融安全的文章。在维护金融安全的主体上提及了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在程度上相较于前期有增无减。

74日央行金融稳定报告

最近的一份参考文件。对比去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今年主要的几点不同:第一,毫无疑问货币政策转向,延续全年的稳健中性定调。第二,多次提到局部房地产泡沫风险,去年则更多提去库存。第三,提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和保险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问题,去年没有描述。第四,更重视金融领域对供给侧结构性三去一降一补是作用。第五,在文后的专题里透露出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意思。——总体来说金融防风险基调不变,而监管在由分向合转变。


报告原文及监管政策梳理联系:

许向真/13264560704



特别提示:公众微信号“fenxishixubiao”



天风策略团队成员介绍

徐彪          复旦大学国民经济专业硕士、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士,曾在招商银行负责财富管理条线宏观与策略研究,擅长自上而下研究市场。历任光大证券研究所任策略部负责人,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兼策略研究部总监,安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现为天风证券研究所管理合伙人兼副所长。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最佳策略分析师,国务院国资委多个重要课题组成员。新浪和网易专栏作家、FT中文独立撰稿人、CFA外部讲师,中央二台、第一财经、凤凰卫视电视财经节目嘉宾评论员,《第一财经》、《华夏时报》专访专家。

刘名斌        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士,主要从事大势判断与配置研究

刘晨明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硕士,主要从事行业比较研究

韩旭东        香港大学MBA,负责海外映射研究

姜禄彬        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系硕士,密苏里州立大学会计系硕士,美国CPA,国际宏观与地缘政治研究员

许向真        厦门大学金融学硕士,保险学学士,国内宏观政策研究员

朱小溪        莫纳什大学金融学硕士,墨尔本大学金融学学士,行业配置研究员


特别声明

本报告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本报告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会适时更新我们的研究,但可能会因某些规定而无法做到。

本报告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涉及证券的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自身特定状况。所在机构对任何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某些交易,包括牵涉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有很大的风险,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