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史玉柱凭所借4000元钱正式涉足IT产业,随后成立巨人集团。在初创业的那几年内,他的自我装扮的标准是“上班都穿西服,平时到什么地方去也穿,即使下班我都穿西服”。
他的第一款产品产品是名叫“M-6401”的软件。他找到当时的一家计算机行业的权威媒体,购买了三分之一版广告,连续投放三次。一篇300多字的广告词,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修改,刊登后效果不错,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这是他营销能力首次实践,他可能也没预料到,他的这项能力会在后来遭来猛烈批评。
史玉柱招了三个员工,但其中有两人要求平分这100万元。史玉柱不同意,三人便闹起来。他把两台昂贵的电脑砸烂,而另外两人则把剩下的电脑等设备全拿走了,人也消失了。他虽然生气,但还是继续把钱全部投到营销上。面临金山软件的竞争,史玉柱开始发展新的产品。1990年,他躲在屋内,就着方便面,对着电脑干了150天,研究出了新一代软件。稗史称,当他回家后发现,家具不见,妻子也要离他而去了。
钱财滚滚而来。有了资产和新产品,1991年春史玉柱移师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应运而生。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1995年,创业6年的他在中国福布斯富豪榜里排名第八。
当他站在镜子前,自信之余也会小心地打理头发、领带,某些早上,他可能需要长舒口气,以缓解公关时的紧张情绪。
史玉柱需要配合官方媒体的采访。如果真的要为这个西服男找到定义,《人民日报》的几句报道最合适:
入夜,巨人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年轻人拒绝了外面红灯酒绿歌舞弹唱的诱惑,自发地坐在电脑前,编程序,试机器,享受着征服苦难后的快乐。
巨人公司的年轻人首先抛弃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清高和虚荣(编者按:史玉柱硕士毕业),他们不再自命不凡沾沾自信,接着他们又告别那种矜持和怯懦,不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他们义无反顾,激流勇退,在大办实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
史玉柱还需要“接见”各级领导。江泽民主席为巨人题词:中国就应该做巨人。总理李鹏先后三次到巨人视察,对他说:“什么时候手写识别软件开发成功了,来个电报。”
短短五年时间,史玉柱获得如此这般的英雄崇拜实在罕见。这固然离不开史的天赋和奋斗,但还有政治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的介入。媒体与政府的合谋,将史玉柱的商业行为赋予了一种光环——替民族国家争气,攻克科技难关,挑战西方巨头的形象。
在90年代初,中国的国家叙事延续了鸦片战争后郑观应、梁启超等人的实业救国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商人的重要责任不在于谋取利润,而是通过其所企业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积蓄实力。实业救国论赋予商人责任,做到义与利的统一,当时的西装男史玉柱正符合这种期待。
光环为巨人发展带来好处,但事实却逐渐滑向另外一端。
1993年,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售计算机的禁令取消后,微软、惠普开始围剿中国电脑行业。巨人集团也难以幸免。次年,史玉柱尝试了多元化战略。
对于起家的IT业务,史玉柱逐渐放弃了硬件,开始向软件行业转型。“中国计算机行业要想从低谷走出来,必须在中文软件上有所突破,要按照我们的长处发展,必须要先占领国际市场。”
进军保健品、服装、化妆品等行业。那时,经过飞龙、太阳神等保健品公司的培育,市场成熟。史玉柱在1994年投下1.2亿元,开发出脑黄金保健品并利用自己的营销能力,在四个月内回款1.8元,两年挣了3亿元。
进军房地产。他原本只想盖38层楼,但一位中央领导问他为何不盖高一点。史玉柱决定加盖,将楼层升到54层。但是,广州要盖63层的中国最高楼消息传来后,史玉柱决定为珠海争光,就把楼层升到64层,夺取第一。但到1994年,又一位领导要来视察巨人,有人觉得64这个数字不吉利,领导可能不高兴。史玉柱决定继续加盖,最后定在了70层。实际上,史玉柱盖楼之初,只想为公司办公所用,但最后的决策却引向了房地产,而后爆发了危机。
楼层定下后,资金成了问题。70层大厦需要12亿元,巨人集团预期的利润无法达到要求。他开始卖“楼花”,也就是卖期货楼。但因为宏观政策原因,最后只卖掉1.8亿元。而更加致命的是,巨人集团其他项目也遇到问题。他继脑黄金之后,打包保健品、药品、软件产品,发动“三大战役”,试图做到100亿销售额,给地产输血,解决发展的问题。但因公司的管理,产品都存在问题,这进一步加速了危机。
1997年,就在史玉柱开始自我检讨,四处寻求帮助时,一家媒体揭露了巨人财务问题,媒体们迅速跟进。巨人开始被唱衰,而那些债主开始找到史玉柱,要求还钱。史玉柱的债务高达2.5亿元,没过多久,他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到哪里了。
「 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