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职场说
聚焦医生职场,洞察职业风云。我们致力于为广大医生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职场指南。关注科研职场说,让您在医学的职业道路上不再迷茫,一路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职场说

降薪之下,白衣天使薪资怎就沦为 “白菜价” 了?

科研职场说  · 公众号  ·  · 2025-01-18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下医疗环境里,医护降薪、欠薪成普遍难题,源于医院运营困境,虽有薪酬改革探索,他们仍对未来充满困惑与期待。



在当今的医療环境中,无论是进入公立还是私立医院,医生和护士面临的降薪和欠薪问题愈加普遍。


许多人戏称如今的工资水平为“白菜价”,这种形容或许看似夸张,却深刻揭示了目前医护人员所面对的严峻现实。


在这个传统上被视为崇高的职业中,薪酬的大幅下降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极有可能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足感,进而影响全面医疗服务的质量。


薪酬降低成普遍现象


降薪这一趋势已在全国各地愈演愈烈,成为常态。许多医护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经历,数据让人震惊。


一位在二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生透露,他们的科室有些成员的薪资削减了20%至50%,甚至有些人绩效几乎全军覆没。


随着许多医院强调“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必要性,医护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而长期薪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困惑无奈。


即使面临大幅度的绩效削减甚至仅剩基本工资的情况,许多医护人员仍不敢轻言放弃。


这份坚守背后有多重原因:一部分人对于辛苦获得的编制心有不舍,另一部分人则因为目睹行业的普遍困境而不敢轻易跳槽,更有人忧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难以找到新的工作。


在医院倒闭潮和裁员潮的涌动中,医护人员的就业焦虑加剧,他们选择不离职,是对现状的无奈妥协,也是对未来的不安猜测。


降薪的深层原因


医院层面的薪资削减现象无法被忽视,其背后的根源极为复杂。全国范围内超过六成的医院正面临亏损,运营难度不言而喻。


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加上盲目扩建、医保政策调整、药品与器械零加成以及耗材集采等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作用,众多医院不得不陷入了运营困境。


为了压缩开支,降本增效成为首选策略,而医护人员作为人力成本的主体,自然首当其冲被纳入削减之列。


生活方式的改变


薪水减少使得医护人员的消费方式发生剧变。曾经通过下班后去餐馆小憩以奖励自己的习惯,如今变得愈加简约,更多人在家做饭解决饮食问题。过去定期购置新品的消费方式也逐渐转向实用和简朴。


在经济不稳定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压力下,理性消费成为主流,像拼多多这种性价比高的购物平台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此刻,节约开支成了必修课,安全感只能在缩紧预算中一点一滴积累。


薪酬改革的新探索


为了破解薪酬困境的难题,许多地方探求薪酬制度的新改革方向。三明市的医疗改革经验备受瞩目,年薪制作为新的尝试正逐步推进。


按照这一最新政策,年薪基数将不再与医院等级挂钩,而是以岗位来划分。医生、技师、药师等岗位各有其对应的年薪标准。


这种制度设计旨在打破传统收入与个人薪资的不平等联系,并重新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置于首位。


对于年薪制的改革,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持乐观态度,认为稳定的年薪制度既能为医护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也能让他们专注于医疗服务;但也有人担心年薪制未必能真正改进医护人员长期待遇的问题。


然而,相较于降薪甚至欠薪,大多数医护人员仍对此怀有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薪酬方案,获得更稳定且公平的经济保障。


医护人员的未来展望


面对医疗行业普遍“紧日子”的背景,医护人员对职业生涯的未来充满困惑。


他们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只能祈祷每一份努力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与尊重。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唯愿每个坚守使命的医护人员都能看到前途的曙光。


正如破晓的晨光必将照亮黑夜,他们的辛苦付出也终将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