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开工,广州高层们也开工了,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正陆续召开。
新的一年,不知道你老板有没有给你定目标,反正广州市定了:
6万亿!
也就是说,今年广州重点产业产值
不仅要实现正
增
长,还要实现
2万亿的涨幅
。
说实话,这个目标不小。
广州打算通过哪些产业来实现?各区又将迎来什么机会?
我们先来看下,6万亿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
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的深圳,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
5万亿左右
。
对比不难看出,广州这是要上强度了。
注意哦,这还只是
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的目标产值,不是全部产业。
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万亿级产业...
几乎广州最牛掰的产业都在这个集群里面了。
广汽、里工人形机器人、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低空飞行器、力箭一号、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琶洲实验室脑机接口产品、粤芯半导体广州第一芯、无缺血肝脏灌注系...
它们2025年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冲刺
6万亿!
怎么冲?
广州提出了一串制胜密码:
“12218产业体系”
。
具体到执行,广州各区都
立了
Flag。
首先
是
明确GDP增长目标。
除了一向跑得较慢的越秀区,其他区定的目标都不
低于5%,全市
GDP增速是
5%左右
。
其次
更重要的是
产业发展主线
,广州11区都量身定制了策略。
比如“宇宙一哥”天河锚定数智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大佬”海珠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数智产业;“自贸先锋”南沙则主攻五港联动...
以天河为例,多个部门形成了一套缜密的
“作战计划”
。
而且今年广州打翻身仗的决心,比以往更坚定。
相比幕后运筹帷幄,这次高层选择
亲自下场
“蹲点”
、
“扎营”
,在一线摇旗呐喊
了。
这次的产业大进军,对各区而言,是
“任务”
也是
“机遇”
。
从
战略性产业
的分布格局中,楼市君看到了一些区域的
增长
点和机会
。
咱们挑几个重点来讲:
智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楼市君认为,最大的赢家有两个:
一个是坐拥小鹏总部的
天河智慧城
,
新总部
预计
今年8月
启用,办公空间翻三倍。
去年小鹏多个车型上市热销,新车型P7+开始预售,20.98万元起,1小时48分钟订单就突破
30000台
。
今年1月,小鹏单月交付新车
30350辆
,同比暴增
268.88%
,反超理想汽车,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
当然,小鹏只是其一,智慧城片区的高端企业浓度非常高,
网易、极飞科技、亿航无人机
等企业大鳄都在这里。
片区还独揽了全市全市
18%
的独角兽企业,产业红利可以用“汪洋”来形容,片区的价值自然不必多说了。
另一个是集结了广汽集团总部及相关部门的
番禺莲花湾
。
数据显示,今年1月广汽集团汽车终端销量为
15.1万辆
,
节能车销量同比增长
56.36%
。
广汽集团透露,上半年广汽本田烨品牌首款产品
P7、埃安UT、昊铂HL、传祺S7
等广受关注的全新车型将陆续上市或
启动预售。
得益于地理优势,未来莲花湾协同万博CBD产业发展,产业就更加
如鱼得水了。
除了以上两个区域,从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载体分布来看,
南沙、花都、增城和从化
也能因此水涨船高。
再来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虽中心区白云、番禺等都有布局,但
最大的话语权在
黄埔
。
一方面,产业布局上是
围绕黄埔
“两城一岛”
展开的。
(两城即科学城和知识城,一岛即生物岛)
另一方面,
广州市
2528家
生物医药企业中
,黄埔独占
671家
,全市最高。
(统计截至2023年)
可以说比生物医药产业,算是黄埔的
舒适区
了,它
的水平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企业主体数更是从2017年1000家增长到了
4800家
,营收规模从2017年650亿元增长到
2300亿
,遥遥领先。
黄埔本身就是广州公认的产业强区,
生物医药产业也只是众多增长极的冰山一角。
广州的互联网企业阵营十分强大,
除了
网
易
、
唯品会
两家头部“大厂”外,还有
希音、微信、Temu、YY、虎牙、酷狗音乐、三七互娱、荔枝
等企业。
布局上主要集中在
四个区,将是
天河智慧城、金融城;番禺万博、莲花湾;海珠琶洲;黄埔科学城
再
次腾飞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