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吃饭,七八分饱就好 ·  18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洗脸巾别乱买,看错一个字就花了冤枉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一口下去全是糖和油!包装上有这个字的面包饼干,别随便给孩子吃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25-02-08 09:05

正文



说到面包,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喜欢吃的这种牛角酥、丹麦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还有这类酥酥脆脆的饼干,是不是也是孩子的最爱呢?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家长常常会选择这些面包饼干,给孩子们做早餐、加餐或日常解解馋。


孩子爱吃,配料里有鸡蛋、有小麦,看起来营养也不错。


但这种类型的面包和点心,真的不建议给孩子吃。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酥性食物」,很多产品在包装上, 都有一个「酥」字 👇。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酥性面包、饼干是隐藏的热量炸弹

一口下去都是糖和油



为什么这类食物不建议给孩子吃呢?


因为酥性面包、饼干常常热量较高,它酥脆美味背后是靠大量油脂和糖。


咱们可以先来了解下面包、饼干的制作工艺。


日常吃的普通面包、饼干在制作时,需要通过尽可能长时间的和面过程,使面筋(也就是面团里的蛋白质)充分延展,形成网状结构。


这样面包吃起来就会很筋道、韧性十足,饼干吃起来也会香脆可口。


但酥性的面包、饼干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制作时需要尽可能阻止面筋的网状结构形成,这样做出来的面包、饼干才会具有「酥到掉渣」的易碎、松脆的口感。


为了达到这样的口感,酥性的面包、饼干里面常常需要加入大量油脂去阻止面筋成网, 加入油脂量有时候高达 30% 以上。


像牛角酥,有的在制作时面团本身就加入了 10% 的黄油,做好面团后还要额外加入 50% 甚至以上的黄油和面团混合,去折叠成层,才有层层酥脆的效果,整个面包的油脂含量惊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酥性面包、饼干不光酥脆,为了口感和风味还需要加入大量糖, 一口下去都是糖和油。



红框里是糖,黄框里是油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孩子在享受这类面包、饼干的酥脆香甜时,也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会让孩子摄入过多的「坏脂肪」


烘焙「酥性食物」时的油脂,需要在室温下是固态,并且拥有良好的延展性,才能很好制作酥皮。


满足这样要求的油脂,必须是饱和脂肪高的 起酥油


饱和脂肪是对健康无益,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的「坏脂肪」。


根据 USDA 数据:通常一个牛角面包(57g)就有 231 千卡的热量,脂肪 25g,其中有 7g 饱和脂肪。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2023)的限量标准,3~6 岁孩子,饱和脂肪的限量大约每天应当控制在 10~12g 以内。


你看,一个两口就能吃完的牛角面包,就有 7 g 饱和脂肪了。


如果孩子一口气好几个,饱和脂肪很容易摄入超标,再加上娃一天内还要吃其他食物,这一天的饱和脂肪摄入直接爆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会让孩子摄入过多的糖


根据 USDA 数据显示,一般牛角面包的糖含量可以达到 10% 左右,曲奇饼干的含糖量可以达到 15% 左右。


烘焙产品里面额外加入的糖分,跟含糖饮料里的糖分一样,也属于「游离糖」。


根据我们膳食指南建议,3 岁下儿童不建议摄入「游离糖」。


3 岁以后,添加糖的限量最好低于每日热量需求的 5%,折算成糖就是大约要少于 17g/d。


这样一个酥性面包、一袋酥性饼干就给孩子带来 15g 甚至更高的糖分了,很容易就摄入过多「游离糖」。


对于儿童来说,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龋齿、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尽量少吃点糖,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很大好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可能会让孩子摄入「反式脂肪」


最早的起酥油是各种动物油脂,比如猪油、黄油等。由于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植物油经过改性而制作成的起酥油,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反式脂肪」产生。


反式脂肪酸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这几十年来技术其实一直在演进,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起酥油都能做到「0 反式脂肪酸」的要求了。但按照我国标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只要 ≤ 0.3 g / 100 g(mL),就可以标示为「0」。


而一些非预包装食品比如面包房里面的饼干、面包不经过检测,可能会含有更多「反式脂肪酸」。


对于 2 岁以内婴幼儿,「反式脂肪酸」没有安全剂量推荐,幼儿摄入上限约为 1.2 g 左右。


孩子吃的酥性面包、饼干,一口又一口,累积起来「反式脂肪酸」可能就摄入不少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总而言之,酥性面包、饼干拥有过高的糖和油,给孩子带来过多饱和脂肪,过高的热量,可能有反式脂肪,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


儿童正处于「饮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这种糖油混合物很容易「上瘾」。


建议孩子 3 岁前尽量不要吃这类酥性的面包饼干,3 岁后尽可能少吃。



年龄

酥性面包

约 100 g/个

酥性饼干

约 100 g/袋

3 岁~

≤ 1/3 个/天

≤ 1/3 袋/天

4 岁~

≤ 1/2 个/天

≤ 1/2 袋/天

5 岁~

≤ 2/3 个/天

≤ 2/3 袋/天





避免选到「酥性食物」

主要这 2 点



简单判断:名字里带「酥」字的面包、饼干尽量不买


如果名称里就带有「酥」字, 产品形态也是以酥皮或容易破碎的酥松形态为主,那基本可以判断它是属于酥性的面包或饼干,里面的油脂含量肯定不会太低。


比如一些常见的名称:


● 面包:牛角酥、羊角酥、红豆酥、酥皮吐司

● 饼干:蝴蝶酥、千层酥、一口酥、桃酥、


此外还需注意带「酥」字中式点心比如:蛋黄酥、核桃酥、枣花酥、凤梨酥等等。


有些其他名字里面没有酥,但是也用了酥性工艺,我们也需要避免,比如:


● 面包:可颂面包、苹果派、菠萝面包、丹麦面包、手撕面包

● 饼干:曲奇饼干、老婆饼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进阶判断:学会看成分表、配料表,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面包


有的面包、饼干,我们无法从名字判断, 最根本的解决的办法是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能避免这类食物。


☝️ 尽量选择热量 < 1500 kJ/100 g

☝️ 尽量选择脂肪数值 < 10 g /100 g

☝️ 配料表看添加糖的顺序:配料表里白砂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等游离糖等,越靠后越好,排名靠前,说明加入较多。



那孩子爱吃面包

哪些相对健康,不容易踩坑

碱水、贝果怎么样?

我们邀请营养师总结

「健康面包种类」 及「健康面包清单」

点击下面公众号

关注:丁香妈妈,发送:面包

即可获得





点击下方

关注

丁香妈妈





回复关键词

「面包」

获得清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