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18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身为父母的网友们要注意了 ... ·  2 天前  
冷兔  ·  以防你没见过喜欢玩踏板的狗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不看春晚,年还可以怎么过?| 蘑菇新鲜说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02-14 22:00

正文



2019年的春节已经过半,小时候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过了元宵十五才叫过完年,讲究的家里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那才叫过完年。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快得过年都变成“绿色精简版”,在大城市漂的年轻人们有的初四初五就结束了过年,离家返城。对于春节,每个人都会忍不住说一句“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烟花鞭炮都能进博物馆了,一点儿年味都没了。”

“小时候三十晚上都睡不着,眼看着妈妈把新买的从里到外的全套新衣放在床头,必须初一早上才能穿。”


“小时候谁家今年挣大钱就看谁家礼花鞭炮买的多,跨年时刻的前后半小时呐才叫一个热闹,当然也有很多免费看别人家热闹的,小时候觉得硫磺味就是年味。”


“小时候每个初五早上,都被我妈从床上提溜起来,握着菜刀剁剁剁,脸上挂着眼屎,嘴里还要念叨,初五初五剁小人。(儿时的我一直不知道到底剁的这个小人是谁?)”


“姥姥说过年期间不准扔垃圾,我家严格到一直到初五(才扔),你可以想象大过年的我们家里好好保存了多少垃圾?每倒一点都要用脚在垃圾桶里踩两下,能省点儿地就省点儿。”

除了“舌尖上的春节”,除了一箱箱从家里带来的年味,春节还有什么样的“年味”呢?过去辛苦劳作一年都只为了这一时刻,不论是庆祝,还是炫耀,或者是分享;而今天,这7天假期和其他的法定假日相差无几,许多年轻人“错高峰回家过年”:早一个月,或者晚一个月,也有“错限流过年”:你们往家走,我们往外走。


年味,人们对这一词语赋予了很多意义,今天也增添了新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依旧还延续着传统过年仪式的地方,他们的“年味”是怎样的?

# 年味,就是家族的香火旺盛 #

@λ · 浙江金华

浙江的农历年离不开宗族与村庄。浙江的很多村落都是一村一姓,所以基本上每个村子都会有祠堂和地方庙宇。通讯工具发达以后,一般每个村还都会配上一个宗亲微信群,每逢过年前后群里都会十分活跃。

大年三十:祭祀祖先和神灵

每家每户都会摆上条肉、猪头、米酒和各种各样的水果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总结一年收获,祈求来年平安。再者是放礼炮和烧黄纸锡箔。放炮是邀请神灵和祖先来吃贡品的信号,通过燃烧人世间的纸制品给祖先和神灵捎去财富。而那些供过神灵祖先的贡品也会带上神圣的色彩,听长辈说,吃了这些贡品寓意着健康福寿。

祭过祖先就是年三十的团圆饭,一家人一起守岁,往年是看春晚,现在也开始流行起了一家人一起去ktv唱歌,老一辈们在ktv唱黄梅戏,父母一辈在ktv唱张学友,我们这辈年轻人除了捧场就是连麦打游戏。

大年初一:庙宇祭拜

村里很多人家都会到本村的庇佑庙宇祭拜,庙宇所供神灵不一,有何仙姑,也有本保老爷。老一辈会带小孩子们一起上香祈求一年的平安。这也是年轻人们一年一度的封建迷信,仪式感在这种时候更需要。


初一后:舞龙灯、请福神

舞龙灯和请福神一般会在正月里进行,时间不固定,龙灯队都是村里自愿报名的青壮年村民。龙灯走在前,福神在后,这只游行的龙灯队会绕村一周,各家各户如需请福神,需要提前告知村委,在自家摆好贡品,准备好礼金,福神队伍会去“请福神的家里”游行,让村民供拜。


龙灯队在正月里除了游行以外还另有任务。他们代表着一个村庄的富有和团结,村与村之间每年都会有龙灯PK,比谁的龙灯更厉害。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 年味,就是多民族的仪式感共襄盛宴 #

@曼曼 · 四川阿坝州松潘古城

四川阿坝州松潘古城是一个汉藏羌回聚居之地,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最浓的民族情,甚至在一个家族中就可以看到四个民族互相通婚的现象。在这样一个民族融合之地,“年味”有着别样的热闹。

春节前的一星期:团年

分散各地的松潘游子要回来“团年”。团年就是年前的大型家族聚会,过年的氛围在春节来临之前就在人们口中的“上松潘团年”中弥漫。


热气腾腾的团年饭,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欢快奔放的锅庄舞,香甜可口的青稞都在提前迎接这个“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日子,节日的气息在不经意间已弥散开来,屋里挂满了年货,各族人们欢聚一堂,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向往与喜悦。家中的肉猪却要在新年之际跟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因为它要被做成腊肉造福全家,屋子的横梁上挂满了腊肉,火塘的烟虽然有些迷眼睛,但是腊肉的香味太迷人了。

王家哥哥屋内的腊肉们和自家屋内墙上的年货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锅庄舞

春节的热闹在羌、回、藏和汉族为迎接新春聚在一起舞起的锅庄舞中愈演愈烈。这一天清早吃过早饭后,阿妈就要为女子梳妆打扮,换上节日服装。松潘古城的广场上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每当这时候,身着长衫和羊皮褂子,带头帕、束腰带以及着革履的羌族男子与穿着精美刺绣服饰及佩带雕花首饰的妇女聚在一起,伴随音乐的旋律,围成几圈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来欢迎新年。

大家舞起锅庄舞 ©曼曼

热闹的节日氛围,必然少不了饮酒助兴。既然已“上松潘”,喝酒不再是推杯换盏,而是更加有趣和独特。一个咂酒坛尊放在火塘前,全家和客人围着火塘边烤火边饮酒。


饮咂酒是一个极具仪式和趣味的活动,从咂酒坛本身的构造谈起,咂酒坛的顶部放满了青稞,在青稞上面插有三根长管,直通酒坛底部,待家中长者进行完开坛仪式,选出一名酒司令,负责饮酒的顺序和选定在饮酒时刻唱歌的人选,选谁全凭酒司令的个人喜好,酒司可是一个不小的“官”呢。


今年家中的三叔担任了酒司令一职,这件事可够他在新年里炫耀好久喽。

三叔担任酒司令,拎着热水壶为大家添水 ©曼曼



# 年味,就是丰盛菜肴背后的精心准备 #

@安琪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

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东北小镇,打从记事起关于过年的记忆总是离不开我的奶奶。儿时的我十分期待回农村的奶奶家过年,因为我除了可以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放炮仗捣蛋、下河滑冰外还能够吃到奶奶像变戏法一般从一口据说比我爸爸年纪还要大的桦树木头箱子里拿出的各式各样的零食,瓜子、糖果、花生、柿饼应有尽有。


奶奶的两个儿子——父亲和叔叔,都在离奶奶家十几公里外的小镇上工作,也分别在镇上安了家。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除夕那天才能够回家。

当地的交通并不是很发达,从奶奶家到镇上的车都已停运,叔叔和父亲为了团圆会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冒着寒风骑行几个小时回家,奶奶也会在路口等候归家的孩子们。到家时太阳早已西下,进屋便能够闻到满屋的菜香。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是对辛苦工作一年的家人们最好的犒劳,奶奶用每道菜肴默默传达着对全家人的爱。

奶奶一手操办的这一桌子年夜饭,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奶奶准备了很久。年三十前的采买年货工作就是是一件非常费时劳神的事儿,不过腊月二十三的农村大集真的是热闹非常。

户外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保证了食材的新鲜,集市上除了蔬菜以外都是以冰冻的状态出售的,就连水果也不例外。严寒也成就了不一样的滋味,冻梨便是其中一个,冰冻后的苹果和梨吃起来更甜。


腊月二十八:走油和贴春联

奶奶会在这天制作很多如萝卜丸子、麻花、炸糕等需要油炸的食物在正月里吃。我记得往年是在腊月二十九贴春联,但今年爷爷翻了黄历发现年三十也是立春,立春前后两天是民间所讲的“绝日子”,这一天贴春联不吉利,所以改在二十八提前贴好。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腊月二十九:烀肉

奶奶会将所有猪排骨、猪肝、脊骨等杀年猪时留下的猪肉放在大柴灶中煮熟,待第二天备用。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拜菩萨

在村西头有一座菩提寺,香火旺盛,近几年村民们对其进行了修缮。奶奶每年初一都会到这里争上头香,祈求新的一年家人万事顺遂,风调雨顺。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三:秧歌队拜年

奶奶年轻时爱唱爱跳,曾经也是村里秧歌队的成员,但近年来腿脚不方便加上村里经济不景气解散了秧歌队,不然她一定要上去扭一段。现下只能在旁围观,过过眼瘾了。邻村的秧歌队来拜年,这种秧歌队通常会轮着几个村去,到我们村时,天已经黑了。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三后:离家

父亲、叔叔还有哥哥姐姐们过了初三便要离开家回去工作了,所以对我们家来说,到了初三年就算过完了。奶奶会在村边的那个路口送儿子孙子们离开,一年的结束和开端都有奶奶的参与才算得上圆满,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周期轮回。无论走多远,不忘来路,方能心安。




# 年味,就是家族祠堂里的热闹 #

@Frank · 福建泉州丰富村

我是从小在北方出生和长大的福建人。小时候每年最期盼的就是全家一起回福建老家过年。那会儿我们三家住在一个闽南四合院里,名字叫阳山居,以我爸兄弟三人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我们村很多人平时在外地做生意,年底会从各地回到村里过年。以前都是一大家族一起在老房子过年,后来随着我们长大,人越来越多,就各自在边上修了三栋房子。


腊月二十九:扫房

先打扫房子,然后自己手写春联和贴春联,还要准备供品,用扁担挑到祖厝里去给祖辈们上供。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三十:守岁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会约在某家一起过年,摆上四五桌,吃炒菜的、吃火锅的、吃烧烤的,传统和创新结合吧~喜欢吃啥就吃啥。吃完就守到零点,放炮和放烟花。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新春茶话会

自从修建了林氏宗祠后,每年正月初一我们都会到宗祠参加新春茶话会,亲戚朋友互相拜年,十分热闹。

左右滑动 看更多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