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对灵活性需求的日益增长,短时高频高功率储能技术成为解决能源波动性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这类储能系统能够在秒级或分钟级时间内提供高功率输出,有效应对电网频率调节、峰值负荷调节及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挑战。当前,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的进步为短时高频高功率储能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推动了其在电力系统、电动汽车、工业应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是电力储能的重要方向,将在新型电力系统的高频次调节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年来部署了超级电容、飞轮储能以及高倍率电化学储能方向的多项研究任务,极大地推动了短时高频次储能技术的进步。
鉴于此,《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定于
2025年8月
出版
“短时高频高功率储能专刊”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该专刊的
特邀主编为
安仲勋、戴兴建、
谢佳
。
专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超级电容,飞轮储能,惯量飞轮,高倍率电化学储能,混合储能,短时高频次储能应用等。
专刊特向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征稿,综述或研究论文均可,综述以介绍自己的工作为主,中文
8000
字以内。
特邀主编: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
安仲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
戴兴建
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 谢佳教授
交稿时间:
2025
年
5
月
31
日前
审 稿:
交稿一个月内
修回时间: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
编辑出版:
2025
年
8
月
专刊出版后将在相关论坛上宣介并在《储能科学与技术》、能源学人等公众号上推介。
安仲勋,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投身超级电容器研发20余年,担任国家“十四五”储能与智能电网专项责任专家,负责国家高功率储能指南制定及项目管理。主持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5项、省部级9项,授权专利47件,发表论文25篇,参编专著2部,主持/参编标准7项。受“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浦东新区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及“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专利一等奖等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奖项。
戴兴建,博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委员,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飞轮储能技术研发20余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等20余项。获河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三等奖3项,飞轮储能编著1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
谢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在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陶氏化学资深研究员、合肥国轩高科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研究,主持储能电池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青年973和联合基金重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2),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和首届青年科技奖。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0余项。担任《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
杂志介绍:《储能科学与技术》
(月刊)(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创刊于
2012
年的储能领域唯一的
Scopus
收录
、
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核心(
CSCD
)
期刊,统一刊号
CN 10-1076/TK
、
ISSN 2095-4239
,中国科协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化工学会和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
主编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审稿周期约
2
个月,发表周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