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唐本忠院士团队,Nature Photonics!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新乡村知识分子——一个学者对当前农村建设中年轻知识分子力量的观察与思考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2-22 12:07

正文

来源|作者投稿   

作者 | 王 艳,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编辑:学妹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关注几个学术公众号的寒假期间系列博士返乡记,发现绝大部分文章都是通过作者的亲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反映了当前农村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但是,当春节过去,年轻的知识分子们重新从“乡土中国”回到求学或者工作的繁华都市,他们笔端提出的那么多问题,究竟有没有得到关注,以及真正有一点改善?他们有没有去继续践行乡村探索?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究竟哪些人才是最有活力最值得期待的创新力量?如何提升乡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农村,并且为它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山清水秀的石舍村(浙江西部)


2017年的农历正月,我们走进了浙江省桐庐县石舍村进行田野调查。国家级古村落石舍村是富春江镇最偏远的行政村,是闻名遐迩的《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以及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它地处著名的浙西旅游带上,因村里石头多且有特色,早年间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头垒砌成的屋内居住而得名。这里的村民遵循着农耕社会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时光流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息,秋收冬蛰。对于出生和成长都在城市的我而言,去农村正是一种“情感还乡”。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现实中的故乡,但绿水青山,炊烟袅袅的乡村,是我们共同的“精神之乡”,怀旧而温暖。这无边的乡愁,需要具象的载体,这种寄托载体,就是田园牧歌里的乡村。“乡愁”非愁,它是生命、自然、文化、生活的浑然天成。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传统村落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我们的乡村,必须富有足够的魅力,才能真正让乡愁实现“诗意栖居”的可能。


那么,目前乡村最缺少什么?在我的观察中,其实最缺愿意扎根在农村的年轻知识分子。我们在村里转了几圈,发现在暖阳下聊天的,基本都是老人。而在我常年工作的城市,也就是2016年G20国际峰会举办地,令无数中外游客“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浙江省省会城市。我们平常会说,杭州虽好,就是交通拥堵,不管是否早晚高峰,高架桥上永远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但是,农历新年这几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个城市马路上前所未有的空旷,年节里“空”的是城市,很多人踏上了返乡路,而随着节后返程的高峰,城市又开始拥堵,而农村又开始“空”了,尤其是少了年轻人。


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在无数农村孩子的心里,通过高考或者打工,跳出“农门”,就是一条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实现可能的阶层跨越的道路。我曾经听来自偏远乡村的大学同学说过,他们上高中时候,老师就明确把“皮鞋”和“草鞋”放在高考倒计时的黑板前面。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思维定势,大家觉得没有办法考出去的孩子,留在乡村只能是和父辈一样,终生从事农业劳动。


而现在中国名校里面,寒门学子的日渐减少亦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似乎不走出农门,留在乡土,是一件“没有面子”和“没有出息”的事情。于是,农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在电子商务如此发达的浙江,我们却发现在乡村的经济消费中,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还是很少。因此,乡村的发展与带动,不能仅仅依靠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们。由于教育和眼界的局限,村里的老人们绝大部分不会使用互联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他们很难在信息化时代起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


在我的观察中,目前最重要的乡村建设引领力量,可以定义为那些扎根农村,有知识,有情怀,有创新精神,有行动力的“新乡村知识分子”,他们可能是年轻的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年轻的乡村创客……比如80后的村委蒋书记,说起村里的发展愿景,尤其是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工作,如数家珍。目前村里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这在很多城区都难以做到,可见公共管理的水平。作为乡村的传承者、创造者、传播者,新乡村知识分子群体在城乡交流和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而且能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他们能让乡村变得时尚而现代,变得精彩而好玩。


我们这次入住的民宿主人小张,应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之一,他兼做根雕艺术,写书法,画水彩,偶尔还承接企事业单位的拓展训练,去年主持承办了乡村篝火晚会。小张曾经在上海打拼多年,凭着聪明与勤劳,收入也达到白领水平。他说“魔都收入不错,但消费也高啊!这几年农村发展不错,家里也开起了民宿,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能赚到钱,我就回来了。”


如今,随着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在江南的农村做民宿的很多,但形式上难免雷同。石舍村最出名的民宿,却是“树上的浪漫”的创意树屋,有着鸟类栖巢般的野趣。它是以大树为支撑,因势而建于树杆上的一座木质房屋,依山傍树,凌空架起。居住于树屋之中,“枕着夏夜的蟋蟀声入眠,让黄鹂鸟拨响我的闹钟,开窗就能接住清晨第一粒圆润的露珠”,意趣盎然。树屋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妻。男主人小童被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童工”,我向他提出疑问,为什么明明是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会被人称呼为“工程师”?他朋友告诉我们,因为小童很有创新想法,装修设计方面也是无师自通。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最好的能工巧匠。


小童给我们看照片,是他去年春天自己酿造的桃花酒,色艳不可方物,他说是就地取材,只造了300瓶佳酿,通过手机微信很短时间内便销售一空。从特色民宿主人,到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到新年计划中的“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等,他们的创客之路,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小童说,现在各地发展民宿和农村产业,最缺的就是有能力的年青人,年轻人想得到魅力乡村的宁静健康,又不想失去个人发展的成长空间。自然环境总有被超越的一天,必须将文化扎根在此,将中国乡土隐逸文化氛围的断层以新的方式续上。而他们就想的做这样的文化传承尝试,同时带动乡村的发展,以及乡民们的致富,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图:童工经营的树屋民宿外景与内景


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往往需要多元业态的开发与经营。童工的好朋友老邢在村里经营的咖啡馆叫“洒秀”,一楼是展厅,也可以读书,插花,品咖啡,看美景,二楼是特色民宿。小伙子并不是本地人,但他对农业情有独钟,名牌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稳定而高薪的工作,开始自己的围绕农业的创业之路。他扎根农业多年,做过农产品互联网,自己种植有机农作物,至今在杭州城郊经营着农场。他与石舍村有缘,第一次来这里就喜欢上了,于是在村里尝试了更多的业态创业。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咖啡馆的开幕首秀,这是一场关于石舍村的水彩画和摄影展。实际上,他已经在开拓艺术品业,通过活动策划的会展经济,带动创意餐饮业的发展。活动展出的是一位画家和一位摄影师的作品,他们都是外来者,偶然进入到石舍村,被这里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所吸引。明山秀水激发起创作激情,于是他么用画笔和快门勾勒出石舍村的美妙和隐逸。摄影师陈先生在展览序言中动情地写出了他与村子“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感情:“与石舍之缘,来自一份牵引。偶然的采风,闻悉了石舍的地理风貌和那段久远的典故。


记得抵达的那天已是深夜,我们入住的民宿古意盎然,掌柜随和而儒雅,让人倍感轻松。次日,环游古村,欣赏了这些保存尚好的古建筑群,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均在一砖一瓦,栩栩如生的雕刻中得以体现,沿袭并传承了祖辈的审美和出世之道,这便是我对石舍珍贵的第一印象。”老邢说,他在上大学时候就玩过乐队,接下去,他打算策划一次乡村音乐会。我们可以想见,清风徐来的黄昏,吉他和民谣,那是属于青春的歌吟,也是属于乡村的夜曲……他告诉我们,乡村在很多人心中,也许是传统与守旧,沉闷而落后的,但他们会让乡村增加更多新鲜有趣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图:老邢经营的咖啡馆里正在举行石舍村画展和摄影展


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存在着代际相继的知识精英“到农村去,到民间去”的运动,比如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就曾经大力推行并实践“乡村建设运动”,因此,知识分子的百年乡村实践,其实是一部中国乡村建设的探索史。时代更迭,如今这些扎根在农村的新知识分子们,沿袭着先贤们的道路,以饱满的家国情怀,奋进的开拓精神,书写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篇章。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创建着智慧、活力、精彩、魅力的新农村,也召唤着更多的游子回归“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中国!


2017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立春日),于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



►作者简介:王艳,文学博士、文化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学妹(ID:xuemei700) ,媒体转载请联系学妹要授权



征稿 | 我的故乡:与费孝通先生对话”

本次征文依然采用开放性选题,即“我的故乡:与费孝通先生对话”,你可以写在外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人情冷暖,也可以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家长里短,还可以写环境的变化、交通的变迁,总之要以一个外出学子、游子返乡的角度去反观都市生活与故乡农村的变化,都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那些在你头脑中挣扎的意象都可以在笔端倾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查看详情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l


论文排版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未来简史》颠覆你的认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