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homas看看世界  ·  风光摄影四大流派!2024年度风景摄影年赛获 ... ·  2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聊聊专业撕拉片相机(和富士宽幅改造) ·  3 天前  
旅拍誌  ·  胶片里青春影像的杀伤力 ·  4 天前  
旅拍誌  ·  分享一组喜欢的照片 ·  3 天前  
玩转手机摄影  ·  一句话,让DeepSeek教我拍郁金香大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第2集

姚尧  · 公众号  ·  · 2019-08-14 14:58

正文

一东(中)

——文中加着重号的是入声字

沿:本义是缘水而下,如:沿江,沿途。引申为依照旧有的传统或规定办理,如:沿袭。

革:本义是去除毛之后的兽皮,如:皮革、制革。可引申为去除,如:开革、革职。又可引申为改变,如变革、革新。


“沿革”作为一个词语,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历程。语出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於礼乐沿革,刑政宽猛,则讴歌已远,万舞成风。”


“沿”字亦可与“逆”相对:

——出自隋·孔德绍《赋得涉江采芙蓉》



——出自宋·释绍昙《为惟翁题非画图》



“沿”字亦可与“过”相对:

——出自宋·丘葵《移居 其二》



——出自清·张思齐《秦邮道中》



“革”字作为“皮革”解时,常与“皮”相对:

——宋·陆游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 其一》


“马革”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即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后多用来形容军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羊皮”典出《史记·秦本纪》:“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语三日,缪公大说 ,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后虞国为晋所灭,百里奚成为晋国的奴隶,随晋献公的女儿陪嫁给秦穆公。百里奚在半道上逃往楚国的宛郡,被楚国边境的人捉住。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能,希望用重金将他赎回,又担心楚人疑心不给,就派使者对楚人道:“我陪嫁的奴隶百里奚在这,希望能够用五张公羊皮将其赎回。”楚人同意了这笔交易。秦穆公赎回百里奚后,与其交谈三日,谈得非常投机高兴,就将国政全部托付给他,号为“五羖大夫。”故后世常以“五羖”、“羊皮”等代指百里奚的这段君臣际遇。如“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唐·李白《鞠歌行》)(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


亦可与“衣”相对:

—— 宋·刘跂《 西溪次韵九首 其八》


“牛衣”典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后世遂用“牛衣对泣”来形容夫妻共守贫穷。牛衣,即用草编织而成,为牛蔽体取暖的衣被。


“革”字作为“革除”、“革新”解时,可与“图”相对:

——宋·刘克庄《宝学颜尚书神道碑》:“国势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诏,风厉有位,革旧图新,以回天意。”


亦可与“遵”相对:

——明·李昌祺 《送曹判官苏州治水二首 其二》


该对添字还可对作:

——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完全一致。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大同小异意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说文》记:“门,从两户。”又记:“半门曰户。”同门异户是指出自同门而分属不同的流派。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师从孔子的学生曾子,孟子则是子思的学生,合称为“思孟学派”。孙卿即荀子,荀子 名况,字卿,故称“荀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与孟子主张“性善论”不同的是,荀子主张的是“性恶论”。又因为荀子的两名学生韩非和李斯日后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更使得历代都有学者对于荀子能否算是儒家提出质疑。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党:偏袒。伐:讨伐。党同伐异意指偏袒自己的同伙,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出自唐·杨知至《覆落后呈同年》


——出自 ·孟浩然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

白叟:白发老人。

黄童:黄口幼童。因雏鸟的喙呈黄色,故用黄口代指雏鸟,又代指幼童。


该对或是出自宋·苏辙《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的“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庶几休焉,日月以须。”


亦或是出自宋·刘辰翁的《寿周耐轩府尹》:

“白叟”还可对作:

——出自宋·吴泳《永嘉劝农归舟中》

朱衣,本义是指古时绯红色的官服,亦可指代与此官服相对应的官职和官员。


——出自宋·吴芾《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 其二》



“黄童”还可对作:

——出自元·耶律楚材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白傅:即白居易,因其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故称。


——出自元·方回 《次韵金汉臣喜晴》


江风:江边的风。

海雾:海上的雾。

该对或是出自唐·骆宾王 《晚泊江镇》

“江风”还可对作:

——出自元·陈宜甫《晚霞》



——出自明·欧大任 《秋雨怀仲登贤甫》


“海雾”还可对作:

——出自宋·刘弇《春日舟中喜晴三首 其二》



——出自宋·岳珂《珊瑚》


牧子:放牧的孩子

渔翁:打渔的老翁

该对或是出自明·吴琏 《和白沙先生与门人唱和诗》


“牧子”还可对作:

——出自宋·吴潜《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 其六》


髫:古代小孩下垂的头发。古代不论男女皆留长发,男子到二十岁时成年,成年需要行加冠礼,即将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而后再戴上帽子。童子因未能加冠而头发下垂,故常用“垂髫”来代指儿童,用“髫年”、“髫龄”来代指童年。


——出自明·谢榛 《过山叟》



“渔翁”还可对作:

——出自清·李骥元 《寄侄朝础》



——出自宋·傅察《晚发》

颜巷陋:颜,颜回,孔子的学生;陋,简陋。典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孔子说:“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清贫生活,可颜回却能始终保持快乐。真是贤德啊颜回!”箪dān:古时用来盛饭的圆形竹器。


阮途穷:阮:阮籍,三国魏诗人;穷,穷尽。典出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意思是说:阮籍经常独自驾车,毫无目的地任意驱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这才放声痛哭着返回。后人常以“阮途穷”来比喻穷途末路。


该对或是出自宋·范纯仁《李彦深哀词二首 其一》

“不违”典出《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会提反对意见,看起来像是很愚笨。可是等他退下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论,却能对我讲的内容有所发挥。颜回,那不是笨!”


“颜巷陋”还可对作:

——出自唐·白居易《自题小草亭》

陶庐,即陶渊明的房屋。晋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中写道:“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阮途穷”还可对作:

——出自唐·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潘鬓:潘岳之鬓。潘岳是西晋文学家,其在《秋声赋》开篇写道:“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斑白的头发。年轻时头发为黑色,随着年纪渐长而白发增加,发色呈黑白两色相杂,故称“二毛”。潘岳此句意指自己年仅三十二岁,头上就已经有不少白发,后常用来比喻未老先衰。二毛原是用来形容老年人,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然自潘岳秋声赋后,二毛亦用来形容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写道:“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庾信生于公元513年,丧乱即发生在548年的侯景之乱,时年庾信虚岁三十六。又如宋·李宗谔在《先公谈录》中写道:“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李宗谔生于公元964年,其父李昉死于996年,时年李宗谔虚岁三十


——出自宋·文彦博 《送胡秀才归绛台》

仪舌:张仪之舌。《史记·张仪列传》上记载:“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张仪完成学业后游说诸侯。有一次,张仪陪着楚国宰相喝酒,不久楚相的一块玉璧丢失了,门客们都怀疑是张仪偷的,道:“张仪贫穷,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了宰相的玉璧。”于是,众人将张仪抓捕起来,鞭打了几百下。但张仪始终不肯认罪,众人也只好将其释放。张仪返回家中,其妻道:“唉!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么会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其妻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笑道:“还在。”张仪道:“这就够了。”……后来张仪当到秦国宰相,给楚国宰相写信道:“当年我陪着你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可你却鞭打我。现在你好好看守你的国家,我反而要来偷你的城池了!”后常以“仪舌”代指巧言善辩之舌,亦指安身求进之本。

冀北:冀州北部,自古以产良马著称,如《左传·昭公四年》上记载:“冀之北土,马之所生。”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融传》上记载:“ 秦西冀北,实多骏骥。”因良马常用来代指人才,故冀北亦用来代指人才荟萃之地。今时的河北省简称“冀”,故冀北亦可解释为今河北北部。但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冀州,疆域远大于今时的河北省,大致包涵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北部及辽宁和内蒙的部分地区。


辽东:辽河以东地区,战国时燕将秦开击破东胡,燕昭王取其地设置辽东郡,辖境在今辽宁大凌河以东的地区。之后,秦汉历朝多沿袭此建制。《搜神记》上记载:有一辽东人,名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因思念家乡,遂化作白鹤飞回辽东,停在城门的华表柱头。当时有位少年人, 举弓欲射白鹤。白鹤振翅而飞,在空中徘徊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说罢一飞冲天。后人遂常用“辽东鹤”来表达离开家乡后对故土的思念,亦用来表达游子久别重回故乡时对于人世变迁的感慨。

宋代诗人有多首诗是以“冀北马”和“辽东鹤”相对的,如:

——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有感》



——出自宋·陆游《放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