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聊历史那点事
历史风云,硝烟无声,谋略无形,诲汝谆谆。这里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聊历史那点事,与君共忆往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操场“靓” 教室亮 巫山学校“焕新颜” ·  昨天  
三峡小微  ·  三峡枢纽春运客货运量实现双增长 ·  昨天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2 天前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聊历史那点事

向来勇猛的林彪,为何始终反对出兵朝鲜,邓小平一语道破他的心思

聊历史那点事  · 公众号  ·  · 2025-02-19 12:00

正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原本只是一场民族内战,可因为美国的缘故,硬生生将中国卷入了这场争端。

这仗是非打不可了。


毛主席一下子就想到了林彪,无论是从才能还是资历上来讲,他都是出兵朝鲜最合适的人选。可林彪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主席的请求。


世人不是被称作“战神”吗?这还没开打就已经怕了。不是说有“韩信”之威吗?究竟这些是虚名还是拒绝出兵这其中另有原因呢?


一、林彪反对出兵朝鲜


毛主席说当年朝鲜战争支持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的其实只有一个半,一个便是毛主席本人,另一个则是彭德怀元帅。


毛主席的这句话足以证明当年这场战争并没有几个人支持出兵朝鲜。


事实上当年在决定要不要向朝鲜派兵作战这一问题上,我国高层领导人内部存在严重的分歧,而在这些反对者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林彪。


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干预,原本统一的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并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以三八线划分界限。长此以往,南北交流切断,人民暴动,一场大战发动在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起初,北朝鲜势如破竹,眼看马上就要统一朝鲜半岛,实现南北统一。


这原本只是一场民族内战,但在这关键节点,美国却偏偏要来横插一脚。

7月7日,美国擅自召开联合国会议,苏联代表因事未能出席。


美国和苏联都稳居世界霸主的地位,作为当时世界两大霸主之一,在其中一方未能到场的情况下,另一方要操纵一场会议简直是易如反掌,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成功假借联合国的名义,组织“联合国军”参战。


所谓的“联合国军”是以美军为核心,总共由15个国家组成,美国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总司令。


美国的这一举动无疑使更多国家卷入这场战争,这使得朝鲜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战争初期,朝鲜占据了上风,先后占领汉城、大田、木浦、晋州等城市,逼得韩国军队和美军只得撤守釜山。


总司令麦克·阿瑟这下坐不住了,若是在联合国军出面干预的情况下还让朝鲜占据上风,他这个总司令面子上怎么挂得住,他怎么能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说服其他高级军官实行仁川登陆计划,从朝鲜军队后方实现突袭。


9月15日这天,美军正式登陆仁川,大批的联合国军队从后方袭来,朝鲜方面一时慌乱,未能提前做好部署,让敌人直驱内部。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的军队与在釜山留守的军队形成默契,将朝鲜打了个措手不及,重新又夺回了仁川港和汉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战争局势一下子发生了扭转。


10月1日,眼看当前局势对朝鲜不利,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金日成连忙向苏联和中国求助。


在中南海的毛主席收到来自朝鲜方面的求助,眉头紧蹙。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局势还是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其实早在5月底,毛主席就提醒过金日成,指出美军若是干涉战争,登陆朝鲜,其地点必是仁川,只是当时的金日成又怎能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若是早听劝告,早在仁川做好布防,今日又怎会如此狼狈。


毛主席紧急召开会议,商量下一步的对策,众将领却都只是沉默不语。


毛主席率先打破沉默,他将目光投向林彪。林彪年少便显露军事才能,解放战争中领导四野取得了辽沈一战的胜利,为解放东北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颇为勇猛,况且林彪与苏联军官的关系很好,若是中国真的介入这场战争,苏联怕是也不能独善其身,若是让林彪坐镇,中苏两军便能更快地磨合。这样看来,若是出兵朝鲜,林彪正是不二人选。


“这仗你来指挥如何?”毛主席问道。


林彪沉默片刻,推辞道:“主席,你也知道我的身体,还是没能好利索,估计是不能支撑我去朝鲜的。”


林彪的确曾在抗日战争中受过伤,平型关大捷后,他在骑马回城的路上,因身着日本军官的服装,被一个不明所以的小士兵误伤,险些丧命于自己人手上。


虽说立即送去了苏联治疗,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落下了病根。既不能冻着也不能热着,而且还变得非常怕光,时常头痛、腰痛难忍。


既然林彪以自己身体为由拒绝了毛主席的出兵请求,主席当即也不好再说什么。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思来想去,认为还是林彪最合适出兵,他骁勇善战,善于排兵布阵,若是出兵朝鲜一定要从东北出境,东北布防兵中有众多原先四野的官兵,都受过林彪的指点,若是让他出兵,必能省去许多麻烦,因此私下里毛主席又多次找到林彪,给他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再出兵一次。


林彪却还是反对出兵朝鲜,他认为可以出兵但不能出境。既然害怕美国会对我国的东北造成侵犯,那便只守在东北边境,若是美军敢来进犯,那么我们便把他打回去。


其实不只是林彪的想法,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毛主席自然也知道林彪的顾虑,只是主席有自己的考量,他仍还是不死心,想尽量说服林彪,可谁知,林彪这个时候却发病了。


据林彪的内勤楚成瑞所说,林彪的确时常遭受病痛的折磨,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见状,毛主席只好放弃让他出兵朝鲜的想法,嘱咐林彪好好养病,也就不再给他做思想工作。


其实从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林彪对于出兵朝鲜一事的态度,病痛不假,但反对出兵也是真。


林彪是毛主席一手提拔的,早在革命时期,毛主席曾经在政治上经历过失意,政治策略不被人采纳,一番凌云壮志,却无人看好,只有林彪写信支持他,可如今在是否要出兵朝鲜一事上,林彪却一再否定他的想法。


其实林彪代表的是大部分领导人的态度,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说那句“支持出兵朝鲜的人实际上只有一个半。”


林彪虽反对出兵朝鲜,但这一仗似乎非打不可。


二、邓小平道出林彪心思


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庄严声明,“我们绝不能容忍任何侵犯国家主权的事情发生,同样也不能容忍邻国的领土主权被侵犯,若是发生侵犯,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然而正处于上风的美军又怎会将中国的警告放在心上,10月7日,美军耀武扬威,完全不顾什么三八线,继续向北推进,直逼中朝边境。


毛主席一向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就是利用朝鲜,这个中国的北大门,长驱直入,出兵攻占中国东北地区。前车之鉴,怎能第二次上演。


眼下这仗是打到家门口了。


18日,美军飞机轰炸我国辽宁丹东地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完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的举动。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下子坚定了中央领导人出兵朝鲜的决心。


19日志愿军正式出兵,队伍浩浩汤汤,向着朝鲜进发,向着正义出发。


出兵朝鲜,此举不光是为了邻国的安全,更是为了守护我国的和平。


东北在我国占据极为重要的工业地位,保卫朝鲜也就保卫了东北进而守护了全国。


我国刚刚成立,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军事力量,发展重工业,那么就必须守住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


既然朝鲜一战如此重要,朝鲜对我国有如此之意义,那么林彪为何还执意拒绝出兵朝鲜呢?


邓小平一语道破了他的心思,他指出林彪其实是想观望形势。


如今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回溯历史,知道在朝鲜战争一仗中,中国必然胜利,可若是换成当局者的身份却要考量许多东西。


不光是以林彪为首的中国许多领导人,就连美军的总指挥,麦克·阿瑟也认为中国不会出兵。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战争要耗费巨大财力,但凡“识相”一些的都不会出兵。


当初他信誓旦旦的向总指挥部保证只打三个月足矣,甚至官兵们可以回国赶上过个圣诞节,可谁也没想到,这仗一打就是三年,最终还是美国吃了个败账。


这麦克阿瑟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荣获过多枚荣誉勋章,朝鲜战争让他来当总指挥就是奔着胜利去的。


林彪等人也是出于此种考量,认为此时的美国早已建国百年,这一场战争或许并不能伤到美国的筋骨,但却能伤到我国的内脏。


当时的新中国从浴火中走来,历经磨难才获新生,已经经不起战争的折磨了,况且为了支援朝鲜而出兵必然会劳民伤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加之我国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已解放,但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台湾问题,这其中不仅有党派问题,更有美国方面的干涉。


林彪等反对出兵一派认为当务之急应是解放台湾而不是出兵援助朝鲜。自己的家务事都没有解决哪有那个闲心思去处理别人的家务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