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想必很多人对电影的关注度,大概都从《前任3》转移到了《无问西东》。
其实这部电影从2012年就已经开拍,同年年底杀青。
因为片中涉及到敏感话题,导致它失踪了6年,如今才得以上映。
但强大的演员阵容还是为影片积累了不少的期待值。
毕竟现在想在一部电影里凑齐章子怡、张震、黄晓明、王力宏,如果不是名导演出马的话,恐怕还真有点难吧。
不过电影上映之后,在口碑上却爆了冷。
说
“章子怡张震也拯救不了这部烂片”
的有,把它怼得一无是处的也有:
甚至还有人抓住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片”进行强势吐槽:
抱着以身试“毒
”
的心情,小拇哥也去看了。
说实话,看完之后,
以上一切吐槽我都不想反驳。因为它确实有烂的地方。
剪辑不够流畅,配乐过满,剧情上也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几句鸡汤台词出来得也有些突兀。
如果紧紧揪住这些点,以偏概全,那么气愤地打出一星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从以上这些角度出发,小拇哥也可以列列《无问西东》的几宗罪。
但我之所以不想把列为2018第一尬片,是因为看完之后,
整部片子给我的触动远远多于尴尬。
《无问西东》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两个字——
“真实”
。但导演并没有对真实下定义。
有人说,那这部片子不就成了空喊口号的公益宣传片吗?
但如果我拿同样的问题问你,
真实是什么?
恐怕你也很难具体地形象地说出来。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真实。
《无问西东》用4段清华学子的故事力图告诉我们的,不是真实是什么样子。
而是把
为什么不真实
血淋淋地剖开,再告诉我们
为什么要真实。
┃ 1923年 吴岭澜
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是上世纪初清华园的一名高材生。
能进清华,当然是人中龙凤,但在一群龙凤中,自然也会有人占据龙头,有人沦为凤尾。
让
吴岭澜
不真实的理由很小,但也足够强大到令大多数的学子陷入自我怀疑。
吴岭澜的
文科很好,经常能稳居第一名,但理科总是考出不及格。导师让他弃理从文,他心有不甘。
为什么别人能考好我却不能?为什么我是别人眼中的榜样,却也成了笑话?太不公平......
吴岭澜
的不真实,
源于内心强大的自卑和低劣的自尊。
但“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寒窗苦读,是学给别人看,还是为了自己?
┃ 1938年 沈光耀
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南迁,在云南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大。
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
虽然远离了北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依然蔓延到了云南。去保家卫国,成了沈光耀的心之所向。
但于父母而言,当然是反对的。
影片中最触动人的一段,就是米雪饰演的母亲,含着眼泪对沈光耀说的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我和你父亲都没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
听了母亲的话,沈光耀克制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念头。
沈光耀的不真实,源于为人子女的责任。
不去当兵,不忠;去当兵,不孝。
但他知道,“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 1962年 王敏佳
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因为小时候生病而错过了与主席合影的机会。
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王敏佳不仅向身边人撒谎,当年代替她合影的那个小女孩就是她自己,每年生日还会跑到天安门前和主席的画像拍照,以此来编造和美化自己的谎言。
一面是虚荣心作祟,但另一面,王敏佳也是个敢作敢为的女子。
因为看不惯师母对老师的打骂,王敏佳和朋友李想一起给师母写了匿名信批判她的不是。
结果还是被师母发现。
忠于自己的是真,为他人所羁绊的是假。那么真实都是好的吗?当然不是。
除了告诉我们为什么不真实,《无问西东》的故事讲到这里,终于又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事实——内心的真实感有好也有坏,
而坏的,必然会有代价。
王敏佳用虚荣心编造的谎言一个个被戳穿,在特定的大环境下,最终被昔日友好的同事批斗、殴打,险些致死。
而相似的代价,在师母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自己的付出在丈夫身上得不到对等的回报,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值得、不甘心,以至于报复到了无辜的王敏佳身上。
但只有她知道,对王敏佳的污蔑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最后不堪重负,跳井而死。
小拇哥一直觉得,真实不仅仅是内心的真善美,那些植根于人性本身的
虚荣、嫉妒、贪婪......同样也是真实的一部分。
而那些性本恶的东西,也会因为某种利益化的推力,潜移默化地把你推到不真实的怪圈。
王敏佳的不真实,源于越来越放大的虚荣。
┃ 现代 张果果
很多人都不喜欢张震饰演的张果果的那个片段。
的确,与前面三段故事比前来,张果果的故事少了宏大的历史背景,看起来
有些
贫瘠又违和,
甚至还有点像无病呻吟的文青日记。
但是反过来想想,那些在夜深人静时的无病呻吟,恰恰也是大多数现代人的通病。
战争年代下,保家卫国成了义不容辞的己任;而和平年代下,对错、信仰、追求却变得越来越模糊。
张果果一心执行上司的决定,最终却成了职场斗争的牺牲品;出于善意帮助贫困的四胞胎家庭,又被反复变相勒索。
当真实的善良面被抨击、肢解,我们还应该真实吗?
这是张果果的疑问,也是我们的疑问。
影片中,同事问张果果:你是个有野心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