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为《一百年前的美国移民》
1917年2月5日,整整100年前,美国社会曾经通过一项堪称当时“史上最严”的移民政策,即1917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917)。时隔百年之后,连日子都相差无几,历史在这个国家重演。
1910年,一艘开往纽约的船只满载移民。从面孔上看,多数人应该是来自欧洲。美国是一个移民及其后代组成的国家,不同时期,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怀揣“美国梦”来到新大陆,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也因此不断改变。有学者指出,美国移民政策历史上历经三大阶段:自由放任、品质限制与总量限制。建国后的最初100年,美国一直是以自由放任为移民政策理念;从1870年代起,美国开始制定相关的品质管制法案,包括1882年的《排华法案》。由于同期来自拉丁美洲与东欧的移民人数也很庞大,美国国会于1887年推动了读写能力的文化水平测验。到1924年,国会又规定每年移民人数将以15万人为限,通过一套复杂的计算方式,视国家和地域分配。
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颁布了一项行政命令,俗称“禁穆令”。该行政令要求,未来90天内,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另外,特朗普还暂停原有的难民接纳项目120天,而奥巴马任内启动的在美重新安置叙难民计划遭无限期中止。
1911年,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湾,亚洲移民抵达天使岛的检疫站。由于西部掘金热以及横贯东西铁路的兴建,加州等地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日本等国的亚洲劳工。20世纪初,亚洲移民威胁到白人劳工的饭碗,成为被人歧视的少数族裔。根据华裔作家李漪莲《亚裔美国人的故事》一书的记载,数万中国人与日本人千方百计不惜以违法的方式移民美国。亚洲移民会藏在火车车厢里,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入美国;或是躲在船里,从古巴和牙买加进入美国。运送亚洲人进入美国成了涉及不同种族、利润丰厚的买卖,不少希腊人、意大利人都参与进来,还有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和墨西哥蛇头。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客户伪装成其他种族,骗过边界岗哨。曾有报道称,一个加拿大边境上的蛇头经常把中国人伪装成印第安人,“给他们穿上‘印第安服装’,让他们拿着装满树皮的篮子。”
“我们今天的状况跟100年前正好一致。”在特朗普的移民禁令出台以后,美国CNN有线电视网的报道说,前后两项禁令不乏相似处:首先,支持者们都认为这些限制对国家安全而言是必要手段;其次,这些限制增加了某种形式的检测;最后,这项禁令似乎针对国别出身,涉嫌歧视。
1911年,纽约市埃利斯岛,卫生人员在检查女性移民的眼睛。当下移民美国也都有体检项目,但只需在原籍国家的医院完成即可。而100年前,在进入埃利斯岛这样的移民站后,移民们当时必须现场接受政府公共卫生人员的身体检查。有人负责检查眼睛,以确定有没有像沙眼这样的传染病;有人检查头皮,看有没有头虱之类的卫生问题;还有人负责检查肺结核、心脏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没有通过健康检查的移民,衣服上会被留下标记,很多移民后来回忆,他们最害怕的是眼疾检查。检查人员会用器具撑开移民的眼睛,翻开他们的眼皮。沙眼是导致移民被扣留或被遣返的主要疾病。埃利斯岛绝对不欢迎传染病患者。
与今天一样,100年前的《移民法案》同样挥舞“国家安全”的大旗。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起草和通过这项移民法案的美国议员们认为,此举对国家安全来说实属必要。法案禁止那些“主张通过武力或暴力推翻美国政府或所有形式的法律”的人,以及那些将“宣扬或教唆谋杀美国警察或官员”的人入境美国。
1910年代,加州旧金山海湾天使岛,很多来自中国的移民接受消毒后,在码头等待。位于天使岛东北角的移民中心是加州的历史地标,它于1910年启用,完成了对大约一百万亚洲移民的检查。由于天使岛的移民站对亚裔实施更严厉的移民政策,亚裔移民在此地滞留被审查的时间往往比东岸更久。华人在当时被拘留在天使岛的亚洲移民中占多数。早在1870年代,加州就已经开始出现排华运动,随后全美各地兴起一股排华潮。1882年,美国国会首开先例,通过《排华法案》,这是第一个以某个国家为特定对象限定移民的法案(2012年国会通过决议为此道歉)。据估计,从1910年到1940年之间,有超过17万华人办理入境手续时被隔离在天使岛,从数日到数月不等,最长的记录据称有22个月。
此外,法案还列出了一长串禁止入境美国的名单,这部分人群看上去定义模糊。根据《时代》杂志和CNN的报道,这项法案的目标人群包括“所有的白痴、傻瓜、弱智、癫痫病人、精神病人……长期酗酒者、穷人和职业乞丐”,以及患有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人。它还禁止重罪犯、一夫多妻者、娼妓、老鸨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移民美国。
1913年,埃利斯岛,四位移民远眺纽约市,他们分别来自欧洲四个不同的国家:波兰、挪威、德国和俄罗斯。历史上,最早一批抵达美洲的移民来自英国、德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到了1890年代,西欧及北欧移民开始减少,新一代的欧洲移民主要来自东欧与南欧的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希腊等国。许多人来自贫困地区,不会说英语,只受过很少的教育甚至没有受过教育,他们的涌入打破了原来移民组成的社会,也引发了相关移民控制政策、法案的推出。当时,美国社会舆论大力宣扬保持美国民族、文化同质化的重要性,并渲染无限制移民对此带来的危机。虽然社会上对新移民法也有质疑,认为违反广纳百川的美国精神,但法案后来在国会遇到的阻力很小,顺利通过。
与特朗普的禁令一致,这项法案也划定了“禁区”。它将所谓“亚洲禁区”的人们挡在了门外,包括现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国。中国并不包括在内——因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已经有更严厉的限制。
1916年,纽约市,男性移民们在入籍办公室的走廊排队等候。早期的美国缺乏劳动力,国内各界无不欢迎劳工入境。这张东海岸移民站点的照片里,黄种人面孔较少,但是在美国西海岸,亚裔劳工占据的比例更大。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曾在他的书作《美国人的历史》中如此描述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劳工移民:“中国劳动力的涌入,起初是几百人,后来是几千人,最后是上万的人,直到整个海岸劳动力的状况就像发生了一场革命。白人劳动力不能同中国人竞争,他们不能仅靠一捧稻米生活,也不能为微薄的薪俸工作,最后他们发现他们自己正在被勤俭节约、技术熟练的东方人排挤出雇佣大军……”
1917年的《移民法案》在美国社会同样遭到了异议。事实上,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曾在1915年否决了该法案的早期版本。威尔逊认为,这一法案违背美国的价值观,几乎完全关闭了过去一直向人们开放的避难之门。要知道,政治避难曾经为美国带来许多品质崇高而且志向高远的移民,此举可能将这些人挡在美国社会之外。
1920年,一艘刚刚抵达旧金山的船,3个日本小孩站在Shinyo Maru船只的甲板上。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放松了对国民移居海外的限制,人口压力和经济压力也促使日本人对外移民。在此背景下,美国尤其是西海岸各州,迎来日本人移民的高峰时期。1907年,美日两国达成“君子协定”,日本同意自愿限制移民美国的人数。但是到了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新《移民法案》,对移民行为做出了极大限制,全面禁止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人移民美国,相当于单方面废除“君子协议”。该移民法通过后,曾引起日本政府与民众的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将该法律通过的日子定为“国耻日”,个别抗议激烈的民众甚至在美国驻日使馆前自杀。
不过,这两番风波时隔百年也有很大的区别。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签署以后,遭到联邦法官叫停。之后,美国国土安全部停止实施该命令,并表示他们将按照禁令未颁布之前那样,继续对旅客进行标准的检查。特朗普则责成司法部上诉,力争恢复法令,但后被法庭驳回。“禁穆令”沦为一纸空文。而1917年的《移民法案》无论是政策本身还是执行情况,比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影响更加深远。
1912年,纽约市埃利斯岛,在岛上等待转移的移民。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没有其他名字比这个小岛更贴近美国移民史。埃利斯岛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西南,离“自由女神像”只有数百米远。作为当时美国的主要移民检查站,欧洲移民从大洋彼岸乘船来到美国,须经此才能到达美国本土。自1892年美国政府在埃利斯岛设立入境检查处到1954年关闭,60多年间,经埃利斯岛进入美国的移民人数高达1200万。移民们漂洋过海来此,在自由女神像的见证下,顺利入境的移民开始追逐美国梦。有数据称,现在40%的美国公民中,至少有一位祖先是从埃利斯岛进入美国,该岛后来也被改造成博物馆,成为现代的美国人寻根处。
这些照片,是一个世纪前美国移民的面孔,记录了那个年代前后美国移民入境时的光景。他们身份各异,离开熟悉的故土,从世界各地,涌向这片土地。很多人远渡重洋,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抵达美国。然而,迎接他们的可能是顺利入境,也可能是被扣押,最糟糕的,莫过于被遣返。他们盼望跻身于“种族大熔炉”的美国社会,他们渴望寻找更多的机会,追求更好的生活。
1920年,埃利斯岛的移民们在被拘留期间,在女舍监的指导下学习针织。大多数美国移民到达埃利斯岛后,只停留数个小时。在接待大厅,移民们面对移民官员,在数分钟内回答大约30个问题,包括姓名、年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身上带了多少钱、是否只有一位配偶等。经过背景调查、健康检查和文化水平的测验,幸运的人们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美国国籍。但也有人无法通过这道关卡。比如,被怀疑有疾病,身体被标记的人会被拘留以进一步检查,如果确定是可治疗的,就会被送进埃利斯岛的医院,无法治疗的会被遣返。
文/曾鼎 图片编辑/丁大伟
文字编辑/孙杨 美术编辑/虎妹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8期总第609期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