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21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21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钞二次预约号段公布!重点关注这些号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第16集

姚尧  · 公众号  ·  · 2020-10-19 14:47

正文

六鱼(上)


——文中加着重号的是入声字


——唐·郑谷《松》


——唐·李商隐《春日寄怀》




——宋·王禹偁《官舍偶题》

奉身:献身,尽职。


——唐·杜甫《秋兴八首 其二》

三声泪:出自《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盖古时长江三峡两岸夹山,水道纡曲,水势湍急,渔夫或行人乘舟途径此地,无不胆战心惊。且江岸高山之上多有猿猴出没,猿声凄厉哀转,此起彼伏,空谷传响。渔夫或行人处此险境,又闻此猿声,故不忍而下泪。

八月槎: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故后人常以“八月槎”来比喻如期往来的船只。杜甫在成都时曾追随西川节度使严武,严武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杜甫后又称为杜工部。严武是朝廷派出的地方军政长官,故称“奉使”,任期结束后就当重返长安,杜甫认为自己届时也将随严武重返长安。然永泰元年( 765 年)四月,年仅四十岁的严武突然因病去世,杜甫既无法再依严武居于成都,更无望追随严武重返长安,故称“虚随八月槎”。之后,杜甫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 766 年)抵达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作了八首七言律诗,皆为因秋而兴,故称“秋兴八首”,本联为第二首的颔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和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借景以抒情。

“作赋”还可对作:

——唐·徐晶《赠温驸马汝阳王》

体物:描述事物,摹状事物。晋·陆机《文赋》记:“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绮靡:美好艳丽。浏亮:明朗清亮。


——唐·卢照邻《相如琴台》

“观书”还可对作:

——宋·陆游《遣兴二首 其一》

望道:仰慕有道之人。


——明·陈琏《寄用拙彭徵士》

壶觞:酒器。

绿窗:绿色的窗子,常用来代指女子居室,如唐 ·李绅《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前蜀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亦常用来专指贫家女子居室,与代指富家女子居室的红楼相对,如 白居易《秦中吟 · 议婚》 记:“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朱户:朱红色的大门,为古礼中的 “九锡”之一。锡在先秦时与“赐”字同音通用,九锡即为九赐,是古代天子赐予王公大臣的最高礼遇。《韩诗外传》记:“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后亦用朱户来指代富贵人家。

“绿窗”还可对作:

——唐·沈佺期《杂诗三首 其二》


——清·黄之隽《古意下 其十一》


“朱户”还可对作:

——宋·陆游《中夜起登堂北小亭》


——明·黄佐《沙河新阙》


宝马:名贵的马。

香车:华丽的车。 “车”字在普通话中读 chē 在平水韵中却分属上平六鱼韵和下平六麻韵,但不别义。因本章为上平六鱼韵,故此处 “车”当读作

“宝马”与“香车”相对的诗句较多,如:

——唐·秦韬玉《天街》


——唐·吴融《寒食洛阳道》

连乾:马饰物。

历碌:车轮声,亦代指车。


“宝马”还可对作:

—— · 杨载《即事》


——明·欧大任《过南阳饮方司勋允治宅》

江淮:江,长江。淮,淮河。唐朝设江南道和淮南道,两者统称江淮地区,即在今长江中下游至淮河之间,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天下赋税仰仗江淮”之称。

宛洛: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二者自古就是名都,并用亦可代指名都。

“香车”还可对作:

——唐·权德舆《七夕》


——明·林鸿《早朝》


伯乐:本为天上负责养马的星宿,因春秋时孙阳善于相马和驯马,故时人便以伯乐称呼孙阳,其本名反渐不为人所知。又因人们常以千里马比喻人才,故以伯乐来指代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的人。唐·韩愈《马说》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浩然:即唐朝诗人孟浩然。明·张岱《夜航船》记:“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亦成语“踏雪寻梅”的由来。后人常用“浩然驴”或“踏雪寻梅”来形容文人赏景作诗的雅致。

“伯乐”还可对作:

——宋·姚勉《示同学》

上联典出《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有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早上在集市上卖马,可是没有人能识别这是匹骏马。于是,卖马者前去拜见伯乐,对他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连续三天早上在集市上叫卖,都没有人前来过问。希望您能去环绕着马审视,离开时再回望,为此我愿意支付您一早上的费用。”伯乐遂去环绕马而审视,离开时再回望。结果,一早上马的售价就涨了十倍。

子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楚国有位善于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可真正能欣赏领会伯牙所弹奏的乐曲的,就只有钟子期。《吕氏春秋·本味》记:“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当伯牙弹琴而心里想着高山时,钟子期赞叹道:“弹得太好了!就像是巍峨的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赞叹道:“弹得太好了 ! 就像是浩荡的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奏,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为其弹奏的人了。后常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得。


——明·董纪《答张通山见寄二首 其二》

诸梁:即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军事家、政治家,被楚昭王封在叶邑(今河南叶县),故称叶公。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记:“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带上画着龙,酒器上刻着龙,房屋上雕刻的文案也都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后,便下凡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前探望,龙尾伸展到了厅堂。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赶紧转身逃走,失魂落魄,脸色不定。由此可见,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看起来像龙而并非真的是龙的东西罢了。此即成语“叶公好龙”的由来,后常用以比喻口头上说喜欢,实际上并非真喜欢。

“浩然”还可对作:

——宋·严羽《寄郭招甫时在浔阳》

陶彭泽:即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担任彭泽(今江西彭泽)县令,故称陶彭泽或陶令。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清·张英《雪中再过玉蝀桥》

霁景:雨后的景色。

王摩诘:即唐朝诗人王维,摩诘是其字。王维的代表作《山居秋暝》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弋雁:射雁。典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带绳子的箭,用来射飞鸟。

“弋雁”还可对作:

——明·陶安《野人二首 其二》


——明·黄佐《挽丘侍御母》

丸熊:用熊胆和制的药丸。《新唐书·柳仲郢传》记:“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行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故后常以“丸熊”代指母教。

“求鱼”还可对作:

——宋·俞德邻《范仲山以涧谷居自号为赋二首 其二》

覆蕉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有个郑国人在野外打柴,遇到一只受惊吓的鹿,便上前将其击毙。樵夫又担心被别人看见,遂赶紧将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里,然后用打来的柴盖好,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樵夫想不起来了藏鹿的所在,便以为刚才只是做了个梦,沿途还不断地念叨这件事。路旁有人听说后,便根据他所说的话把鹿取走了,取鹿人回到家后,告诉妻子说:“刚才有个樵夫梦见自己得到了鹿,可是他不知道鹿藏在什么地方。现在我得到了这头鹿,那个樵夫做的梦简直就跟真的一样!”后常以“覆蕉得鹿”来比喻将现实中的真事当成梦幻。蕉:通“樵”。

缘木求鱼: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孟子道:“那么,大王所追求的大目标就可以知道了,就是想开疆拓土,令秦国和楚国前来朝拜,君临中原而安抚周边民族。可是,以你的做作所为,要去追求你的这个大目标,就好像是爬到树上去捕鱼一样。”齐宣王道:“有这么严重吗?”孟子道:“只怕比这更严重呢!爬到树上去捕鱼,虽然捕不到,但也不会有什么灾祸。可是你的所作所为,去追求你大目标,费尽心力地去做,日后却必有灾祸。”后常以“缘木求鱼”来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成目的。缘木:爬树。


——宋·范成大《题夫差庙》

养虎遗患 :典出《史记 ·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刘邦打算西归,张良、陈平建议道:“汉国已经拥有大半个天下,而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士兵疲劳,粮草耗尽,这正是天要灭它的时机。如果现在将其放走而不予以攻击,那就是所谓的‘饲养老虎而给自己留下后患’啊!”后常以“养虎遗患”来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纵容,结果为自己留下后患。


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史记 ·管晏列传》记:“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经商 ,在分红利的时候,总是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并不因此而认为我是贪财,他知道我是真的贫困。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后常以管鲍之交来比喻知己。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便致信赵惠文王,提出愿用十五座城交换。这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若是把和氏璧交给秦国,又怕被秦国欺骗,拿不到那十五座城;若是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又怕秦王恼羞成怒,派兵前来伐赵。蔺相如主动请缨,奉璧前往秦国,见秦王无意给让城池,又携和氏璧完璧归赵。

“分金”还可对作:

——明·王绂《为黄侍读赋瑞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