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S证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现代新国企 | 专家解读之一:准确把握打造现代新国企的五大着力点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0-02 18:30

正文

文 · 彭华岗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9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一是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大体上用了十五年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将国有企业逐步引向市场。二是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通过“抓大放小”、困难企业退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了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后暴露出来的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四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构建了“1+N”政策体系,开展了十项改革试点,推进了“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等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推动实施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许多基础改革任务历史性终结,许多关键改革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我们认为,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全体国资国企人士努力的认可。

深化改革让国有企业脱胎换骨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可以说,此“国企”已非彼“国企”。我认为,几十年来,国有企业不断进化蜕变,经历了三种形态。一是传统国企。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之前,国有企业都可以称为传统国企,其特征是政府直接管理。和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的是,通过放权让利,国有企业初步拥有了有限的自主经营权。二是老国企。主要是指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之间的国有企业。这一时期,虽然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开展公司制改革,但仍由政府直接管理。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开始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初步实现优胜劣汰。三是新国企。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二十大,经过不断深化改革,打造形成了一批新型国有企业。所谓新国企,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国资控股的独立市场主体。其特征包括:一是完成公司制改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二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资监管体制成熟定型;三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形成,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四是国有企业办社会等问题历史性终结,真正能够卸下包袱公平参与竞争。整体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拥有了上述特征,尽管一些国有企业还有差距,但方向、目标、路径十分清晰,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问题。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更好引领现代新国企建设
党的二十大对新征程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之后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新征程国企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部署实施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进行了系统部署,这为我们打造现代新国企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理解,现代新国企是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并为之提供关键支撑的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现代新国企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且能够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中建三局承建的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
现代新国企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合格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科学治理模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二是 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引领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发展,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 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主导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者,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四是 市场失灵的稳定器,能够改善供给需求、引导要素流动、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最优结合。 五是 安全发展的压舱石,能够应对重大斗争,化解重大风险,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六是 共同富裕的支撑力,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惠及人民群众。

准确把握打造现代新国企的
五大着力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打造现代新国企,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国有企业产业引领力。
二是完善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成为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的有效贯通,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应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为国有企业重大使命责任。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和能源资源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四是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要继续推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国有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五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要进一步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深化分类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改革永远在路上。打造现代新国企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这是时代赋予国资国企的重大历史使命,国资国企全系统需要共同努力。
(根据作者在现代新国企论坛的主旨发言整理,略有删减。)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