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高管会
一群浪漫的IT高管 宗旨:真诚互信 创新求实 分享互助 融合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小牛财经  ·  deepseek最新消息23家公司新增概念 ·  17 小时前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19 小时前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19 小时前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昨天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昨天  
涵江时讯  ·  负债千亿!一代零售巨头苏宁,宣告破产!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负债千亿!一代零售巨头苏宁,宣告破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高管会

【人工智能】你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孩子,它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你

IT高管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6-02 06:36

正文



IT高管会( ITGGH13 ----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 [email protected]


来源:花生地,微信号:Amber201606


1


2032 年,我刚毕业,就失业了。

我生于 2010 年,中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虽然家里每月要还 3 万元的房贷,妈妈还是拼尽全力,让我上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 12 万元, 因为她不想让我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有外教的幼儿园。

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从 3 岁开始,每个假期她都带我去国外玩,特别是美国。因为,她计划让我长大后在这里读商学院。

进入民办小学后,我上了奥数和英语课外辅导班,我还上了钢琴、马术和击剑兴趣班,每门课的学费都超过 2 万元。隔壁子涵学的是围棋和游泳,妈妈说格调不高。子涵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不好,妈妈叫我不要跟他玩。

初中毕业,我就离开了中国,妈妈早就帮我联系好了美国的私立高中, 4 年学习和生活,又花了 200 多万元。

妈妈说我是个碎钞机,我本来可以有个弟弟或妹妹的,但是为了集中财力和精力,她打消了这个主意,毕竟质量比数量重要。她说,按照她严密的规划,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我就可以变成一个印钞机,就像我的小舅舅,在投行工作,年薪百万。

到了大学,正如妈妈规划的,我上了美国前 50 的学校。

这时,中国的 GDP 已经超过美国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美国还快,妈妈决定让我毕业后回国,虽然,美国的工作签证已经很好拿了,中国学生基本一申请就有。

我回到国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没有结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高级管理层, 99% 的金融交易员,包括股票、期货、债券都已经换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经理、投资顾问, 80% 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剩下的 20% ,是多次精简后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员工,公司还在裁员,很少招新人。

妈妈千算万算,没有算进人工智能。其实,在我 7 岁的那个 5 月,柯洁也输给了阿法狗,标志着围棋领域人类彻底被 AI 击败, 专业的算法,已然开始渗透进各行各业,偷偷地取代人类。


那时,美国的银行金融业也已经开始裁员,但中国还没有太大动静,一直要等到 5-6 年后才开始发力,到我读大一的时候,超过美国的更替速度。

回头看时,处处都是线索,只是妈妈过于关注我的学习,聚焦于和周围孩子的竞争,没太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对她来说,人工智能只是个“狼来了”的传说。 在她精心为我设计的世界里,只有人算,没有天算。

子涵没有考上高中,他考了职高,学的是编程。工作几年后,有了经验,他又重新进入大学升级了编程技能,专门为人工智能做程序设计。现在,到处都有人抢着要他。

人算不如天算。


2

人工智能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先弄清人工智能的 3 个层次:

  • 弱人工智能: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智慧医疗、金融交易、法律咨询等等。

  • 强人工智能:是指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 AI ,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

  •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智能人工思想家尼克·波斯特洛姆把超人工智能定义为:“在几乎任何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讯和社交技能。”

让我们采取倒计时的方法,看看这些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影响。

超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是对全人类巨大的挑战,可以参考 《超级人工智能毁灭人类,还是让人类永生?科学家说或许我们能看到这一天》


电影《我,机器人》


对于超人工智能,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出现的时间点是 2045 年。专家们则相对保守,预测中位数为 2060 年。

对强人工智能——和人类并驾齐驱的人工智能,专家预测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 2040 年。



2040 年,你的孩子有多大?

如果说,在这之前,人工智能还在悄悄地、慢慢地在各行各业玩“换人游戏”,那么 到了 2040 年,人工智能就很有可能要玩“杀人游戏”了 ——在大多数人类从事的行业无情地碾压人类。


电影《终结者》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里,提到 “无用阶层” ——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如果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成两类, 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小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又或者各种事情的决定权已经完全从人类手中转移到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 ,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主义都将崩溃。”

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成为无用阶层的人类


这里所说的超人类,指的那些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他们可以选择进行生物学上的升级——基因检测,器官更换,长生不老,或是像尼克·波斯特洛姆在他的《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和应对策略》一书里,提到的人类的半机械化:人脑—计算机交互界面。

电影《机械战警》中很早就展示了半机械化的警察


或许你认为 2040 年也还是太过遥远,那让我们来聊聊现在。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的世界 ,它们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会受到影响,恐怕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来不及退休就受会到影响。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取代人来越来越容易 ……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是对大多数现代工作来说, 99% 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足够。” ——尤瓦尔·赫拉利


电影《我,机器人》剧照


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王坚在《在线》里提到:互联网、数据和计算加在一起,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在很多时候都被低估了。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互联网、数据、计算相类比,那便是火、新大陆和电。


3


那么,你会问了,那么未来从事什么行业,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会受到影响的行业。

2013 9 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 20 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

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 47% 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 2033 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 99% 的概率会被取代,运动赛事的裁判有 98% 的可能性,收银员 97% 、厨师 96% 、服务员 94% 、律师助手 94% 、导游 91% 、面包师 89% 、公车司机 89% 、建筑工人 88% 、兽医助手 86% 、安保人员 84% 、船员 83% 、调酒师 77% 、档案管理员 76% 、木匠 72% 、救生员 67%


《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收垃圾机器人瓦力


另外根据《未来简史》的预测,军队会大规模消减,就业会受到重大影响的还有:各种流水线上的工人(比如制衣)、银行柜台人员、旅行社、金融交易员、基金经理、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秘书、客服人员……


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中照顾老人的家用机器人


以医生和教师为例,不是说所有的医生和教师都会消失,而是大部分基础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日常检查、诊断和手术,少部分医生会留下来从事像精英特种部队一样的工作;未来教师做的更多的,可能是类似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而不是基础教学。

电影《超能特工队》中的健康助手机器人大白


常有人说,艺术是人类最终的圣殿。然而,并没有理由让人相信,艺术创作是完全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戴维·柯普,写了计算机程序专门模仿巴赫的编曲,虽然写程序花了 7 年功夫,但是这个程序一出来,短短一天内就写出了 5000 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一次音乐节上演出,听众还以为这就是巴赫的曲子,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深处。


电影《她》中主人公爱上了和他对话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有一些工作还算安全。到了 2033 年,计算机能够取代考古学家的可能性只有 0.7% ,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而且能够产生的利润又颇为微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企业或政府愿意在接下来 20 年间投入足够的资本,将考古学推向自动化。

当然, 到了 2033 年也可能出现一些新职业, 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然而,此类职业可能会需要比当下日常工作更强的创意和弹性,而且医生和金融交易员到了中年失业,能否成功转型为虚拟世界设计师,也很难说。就算他们真的转型成功,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再过 10 年又得重新转型。毕竟,算法也可能会在虚拟世界里打败人类。所以, 不只需要创造新工作,更得创造“人类做得比算法好”的新工作。


电影《机械姬》剧照


由于我们无法预知今后的就业形势,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在学校学的一切知识可能都已经过时。 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和之后的工作期。但这种传统模式也很快就会彻底过时, 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只不过,恐怕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4


还在纠结上不上贵族幼儿园?上公办、民办还是国际小学?搞哪门乐器 / 体育更容易,还对升学有帮助?娃上了奥数完全不得要领,要不要停下来?中考考不上重点,要不要送娃出国读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