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译文】
经文:天道佑之。
天道从来佑善人,刘公抗疏触丹宸。
几番濒死皆无恙,奸相空劳设计频。
注:天道不讲亲疏,常和善人一道。或忠臣义士,或孝子贤孙,或贞女烈士,或蒙难之人,皆可得天保佑,化险为夷,此非人力所能相比,以上四种人皆有上天护佑。
案:宋朝刘器之考上进士以后,力学不倦,每日讲求人性天命道理。别人劝他注意休息,他说:“隐居求志向,行义达道理,本来就是一回事。我侥幸早成功名,但毫无知识,昔人漆雕开已成圣门高徒,尚且自谦,我算什么,怎敢偷闲
?
”
刘公任谏官,忠直敢言,多次在皇上面前辩论,痛斥小人章惇,人皆替他担心。后来某当政,怀恨刘公,借机将刘公贬到边鄙之地。当时以两粤之地为极恶地,人言“春”、“循”、“梅”、“新”、与死为邻
;
“高”、“廉”、“雷”、“化”说着便怕。凡此八州,刘公经历了七州,虽盛暑炎日,泛海冒险,监督者毫不宽容,人们都以为刘公必死无疑,但刘公却安然无恙。章惇用刺客行刺刘公,刺客夜闻钟声,似重物击头,吐血而死。章惇行刺不成,又捏造罪名,诬以死罪。结果,还没等到章惇报奏天子,章惇事就败露了。
皇帝想起刘公当日御前骂章惇之言,立即请刘公回朝,任以宰相。刘公以福寿而终天年,这是天佑善人之明验。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太上感应篇图说》- 连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00:前言
01:得富灵验记
02:得贵灵验记
03:得寿灵验记
04:得子灵验记
05:祈病获痊灵验记
06:遇难成吉灵验记
07:散离复合灵验记
08:合宅同升灵验记
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报)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恶报)
11: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12:算减则贫耗
13:多逢忧患
14:人皆恶之
15:刑祸随之
16:吉庆避之
17:恶星灾之
18:算尽则死
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2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21: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2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2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2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5:不履邪径
26:不欺暗室
27:积德累功
28:慈心于物(甲)
28:慈心于物(02)
28:慈心于物(03)
28:慈心于物(04)
28:慈心于物(05)
28:慈心于物(06)
28:慈心于物(07)
28:慈心于物(08)
28:慈心于物(09)
28:慈心于物(10)
28:慈心于物(11)
28:慈心于物(12)
28:慈心于物(13)
29:忠孝友悌
30:
正己化人
31:矜孤恤寡
32:敬老怀幼
3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34:宜悯人之凶(甲)
34:宜悯人之凶(乙)
35:
乐人之善
36:
济人之急
37:救人之危
38: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39:不彰人短
40:不炫己长
41:遏恶扬善
42:推多取少
43:受辱不怨
44:受宠若惊
45:施恩不求报
46:与人不追悔
47:所谓善人
48:人皆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