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是黑虎庙小学的全部家当。
虽然条件简陋,但对于张玉滚来说,却比十几年前好得太多:“2001年刚来学校时,只有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孩子。”
当年,张玉滚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前任校长吴龙奇的一句话:“玉滚,泥巴砖头垒个灶台,顶多能用个十年八载。咱们教学生认的每个字,他能用一辈子。你要不来,这个班就开不了台,孩子们就得上山放羊去。”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作为吴校长曾经的学生、当年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深知:“要想刨除穷根,改变命运,必须从教育开始。”
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像极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张玉滚鼻子酸了:“老师都走了,孩子们咋办?”
“啥也不说了,我不走了。”就这样,21岁的张玉滚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
面对微薄的工资、艰苦的环境,张玉滚也曾犹豫过。2009年,学校一下有3位教师面临退休,马上春季开学,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没老师啊!张玉滚着急了。他思来想去,把“主意”打到了自家侄子张磊身上。
张磊200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当时,我叔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教书。”一开始,张磊没有答应。但是,“小时候我叔背我跋山涉水上学的情景,咋也忘不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磊决定带着女友余超凤回老家看看。张磊和余超凤来到黑虎庙小学。“教室破破烂烂,窗户两面透风,孩子们冻得直哭。有个孩子连鞋都没有,脚肿得像胡萝卜。”余超凤心软了。小情侣商量后决定,余超凤留在黑虎庙小学教书,张磊到县里的石佛寺镇学玉雕手艺,挣钱养家。
后来,张玉滚转为公办教师,并接任校长。因为师资缺乏,张玉滚再次动员张磊回来代几天课,却没成想,张磊一“代”就“代”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