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俄罗斯没有黑人,所以俄罗斯有罪么?
BBC昨天的头条:俄罗斯大剧院拒绝科普兰的“黑脸”批评
俄罗斯大剧院表示,尽管受到美国芭蕾舞演员科普兰(Misty Copeland)的批评,他们仍将继续使用化妆黑脸的演员。
美国黑人芭蕾舞演员科普兰(Copeland)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两名涂抹黑色的白人女演员正在为一场演出排练。
她说,俄罗斯的《
La Bayadère
》对种族不敏感。
大剧院弗拉基米尔乌林说,多年来,芭蕾舞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表演。
乌林在回应科普兰的评论时对俄罗斯俄新社表示:
“芭蕾舞剧《 La Bayadère》在俄罗斯和国外的演出已经进行了数千次,大剧院不会参与这样的讨论。
”。
科普兰于2015年成为美国芭蕾舞剧院首位非洲裔美国女首席舞者,并创造了历史,她上周发布这张照片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辩论。
她后来在推特上写道:
“我明白,在芭蕾舞界,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除非我们引发人们关注并让人尴尬,否则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
“考虑到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团拒绝雇用有色人种的舞蹈演员,而是选择使用黑脸的事实,这是令人痛苦的。
”
科普兰没有参与俄罗斯的创作,据报道,这张照片是由一名14岁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发布的,但由于一些辱骂性的评论,被从Instagram上删除。
自从她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支持以来,她的帖子已经累积了超过64000条赞。
不过,一些俄罗斯戏剧专家和芭蕾舞演员一直在为大剧院的制作辩护,他们认为,由于俄罗斯缺少黑人演员,因此有必要使用黑色化妆。
乌林说:
“在这种情况下非要说什么深深的侮辱简直是荒谬的。
” “没有人向我们抱怨或看到……不尊重行为。
”
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斯维特兰娜·扎哈罗娃对莫斯科24台说:
“这里没什么奇怪的,对我们来说绝对正常。
。
。
这就是艺术。
”
《LaBayadère》是以印度为背景的浪漫悲剧。
自1877年首次在圣彼得堡大剧院演出以来,它一直以身着黑色化妆的表演者为特色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科普兰一直对芭蕾舞界缺乏多样性以及美国国内的种族关系表达强烈的不满。
在她早期的舞蹈生涯中,她被认为是一个神童,尽管直到13岁才开始芭蕾舞。
在开始跳舞后的8个月里,科普兰的第一个节目是《胡桃夹子》,她在里面扮演主角。
说句公道话:俄罗斯没有黑人,这不是俄罗斯的错,而且《LaBayadère》既然是以印度为背景的浪漫悲剧,那么应该印度人出来发声才对,而不是黑人出来发声。
如果按照科普兰这种逻辑,《图兰朵》也没法演了, 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眠》就是图兰朵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图兰朵》就是中国的故事,发生于元朝,但是看看现在所有的《图兰朵》,不都是白人在演么,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输出型”的政治正确现在日益成了一种攻击武器了,俄罗斯没有黑人,不是俄罗斯的错,况且芭蕾舞就是一种艺术,涂黑涂白这都没什么,京剧里面,白脸是坏蛋,比如曹操,红脸是忠义,比如关羽,黑脸刚正不阿,比如包拯,这不代表说中国人对于黑人和白人的看法,就只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罢了。
这里面除了科普兰本人以外,还有BBC选取这个新闻的用心也非常可疑,这种新闻压根是不应该出现的,更不要说出现在头条了,除了BBC意图想给俄罗斯打个“种族歧视”的标签,还能有什么其他原因?
盎格鲁萨克逊圈子,常年搞种族歧视,这不是什么秘密,黑人平权运动一直到马丁路德金时代以后才完成,作为其他国家的人,我们能理解,也表示对于美国历史的尊重,但是绝不接受盎格鲁萨克逊圈子的这种“输出型政治正确”,种族歧视是盎格鲁萨克逊圈子的事,请不要把其他国家也拖下水。
俄罗斯没有黑人,难道俄罗斯就有罪了?
而且这位叫“Misty Copeland”的姐们,现在是美国芭蕾舞剧院的首席,也就是传说中的ABT的首席,13岁才学芭蕾,这是知乎网友对此人的评价
能把糖果仙子跳成砒霜仙子,把朱丽叶跳成人猿泰山,柴双女变奏要把地板踩穿,水泽仙女跳成泥沼仙女,吉赛尔连音乐都合不上,黑天鹅连32圈富艾泰都转不了,手臂丑得不忍直视,手型难看得不忍直视的一位“首席”,她是ABT堕落的最大证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758082
我们定义一下什么叫“输出型政治正确”。
所谓的输出型政治正确,意思是这个事情,本身发生在美国或者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圈,对于其他文化圈压根不是个事,但是由于美国超强国力的影响,导致所有的国家都必须把这个事情视为头等大事,这就叫输出型政治正确。
俄罗斯确实没有黑人,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有白种人,黄种人,俄罗斯现任国防部长叫绍伊古,是图瓦人,并非俄罗斯族人,属于蒙古人种,但是俄罗斯没有黑人,不是俄罗斯的错,只是说这是环境造成了,俄罗斯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政治正确,强行往芭蕾舞群体里面塞个黑人。
同样的,中国传统上也没有黑人,韩国也没有,日本也没有,东南亚国家也没有,我并不是说今天要指着黑人或者白人说三道四,而是说理智一点,没有必要把有没有黑人当成衡量艺术的一个标准。
我对黑人并没有什么看法,黑人历史上受到歧视,确实让人同情,但是针对于黑人的歧视,不是俄罗斯人做的,而是盎格鲁萨克逊圈子做的,谁作孽,谁就应该承担这个罪孽,而不是自己作孽,让全世界承担。
在知乎有一句让人喷饭的问题:
“华裔等「新移民」是否需要承担美国的「历史责任」,支持对奴隶制度等历史错误的现实弥补?
”
这是一个美国知友白人David Rand的观点,他认为
美国的奴隶历史是整个国家的国耻,不仅仅是当年那些白人奴隶主。
所有美国人(包括奴隶制消除之后移民美国的后代)都得承担美国的这段历史。
这是做国人的基本责任。
对于这一点我完全不否认,没人否认黑人受到歧视这个指控,问题在于:
如果所有的美国人都来承担,那么印第安人承担不承担,拉丁裔承担不承担?
如果如此的话,那么全体美国人要不要承担印第安人被屠杀的责任?
全体美国人要不要承担亚裔被歧视的责任?
实际上这就是白人为了甩锅,把所有的族裔都拖下水,奴役黑人的,不是华裔而是白人,同样的,屠杀印第安人的,不是华裔而是白人,而排华法案也是白人做出来的,如果美国白人想要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那么自己去承担,而不是把所有的族裔都拖下水,否则除了白人以外,谁在当年白人统治下好过?
结果不管是考大学牺牲的是亚裔,竹子天花板牺牲的又是亚裔,活该亚裔倒霉还是怎么着?
其他国家没有大规模歧视黑人的历史,这是盎格鲁萨克逊圈子自己的问题,中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支援非洲建设,从建国一开始就对非洲的独立事业进行支持,而且一直在和南非种族隔离做斗争,苏联人当年作为白人主体的国家,也在支持南非的黑人抗争,明明是美国一直到80年代才终结对南非的支持。
而今天的美国人摇身一变,好像突然成了“种族平等大使”,为了种族问题,今天指责这个,明天指责那个。
不光是种族问题,现在移民问题也是政治正确,蔓延让人吃惊,这是德国之声的一个新闻
德累斯顿市一名德国巴士司机因展示用日耳曼语书写纸条宣传其国籍而被解雇。
该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被迫在国外招募新员工。
可能作为中国人都觉得没啥:
德国的司机,在德国的公交车上,写上“我是德国人”,有什么问题?
虽然确实看起来有点傻X一点,比如说中国一个公交车司机,在自己开的公交车挡风玻璃标记一个“我是中国人”----一般人基本上都认为这个人可能是什么小粉红,爱国者之类的。
但是在德国,这个人可能就变成种族主义者,排外主义者。
推特上铺天盖地的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坐他的车了云云。
我看了以后是一脸懵逼的:
“发生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问题?
”
这是德国之声的一个报道,报道里面说这个叙利亚难民在德国混得很好,原文就是“幸福结了婚,学业和工作都很成功”。
我还没点开这个视频的时候,我以为的是什么?
我以为的是这个叙利亚难民,好不容易来到德国,但是终于在德国扎下根,通过艰苦的学习,取得了XX学位,而且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同时找了一个德国姑娘相爱,于是两个人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正常剧本是不是应该这么演的?
如果真的是如此,我倒也无所谓。
德国人大爱无疆,既然当年愿意开门放难民进来,那也有了接受难民的准备,德国人经常说本国劳动力匮乏,所以需要接受大批的移民,而如果移民真的符合这个资格,我觉得也无可厚非。
而且既然拍这部片子,掐指一算,从2015年叙利亚难民到达德国,到2019年,差不多四年了,如果不是非要拿学位,仅仅是做技能培训, 其实德国还挺缺学徒工什么的。
结果这位难民到德国四年了,收入目前是每月1250元,就这个收入,还要招老婆,而且面对镜头,四年了,一句德语都不会说。
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和老婆沟通的。
这还是被德媒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那不优秀的呢?
一般的呢?
默克尔今天又警告说,德国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引发企业外流,德国希望从欧盟以外地区招聘合格的工人,以防止公司将业务转移到国外。
柏林希望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填补这一空白。
2015年默克尔放进德国的难民差不多有150万,这150万还不足以满足德国的劳动力需求?
不可能吧。
为什么还希望从墨西哥,越南,印度之类的国家引进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