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支付宝刷屏的朋友圈,无外乎:
你在支付宝上刷着账单,支付宝却在芝麻信用刷着你。
真相永远残酷,而悦耳的话谁都爱听。
支付宝的产品团队可谓深切洞察了,这一年人们面对财富焦渴而确幸的内心。以下这则刷屏的截图,虽说是段子,也道尽了一个炫字背后的各样心机。
被夸上了天,这一年,你支付宝的钱用在哪了呢?
美妆,名包,豪车,iPhone X,还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晒支付宝账单的你,又到底在晒什么呢?
颜值,尊严,自由,生活品质,还是有很多钱……
虽然,你的账单收获了很多赞,但你一定不知道,那些从来不晒支付宝账单的他们——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1%,他们在晒什么。
实际上,他们什么都不晒。
这些金字塔顶端的1%是哪些人呢?
在美国,根据《Business Insider》2015年时的数据,要跻身城市的1%:在纽约,需要年收入达到60万美元;在三藩,需要达到55万美元;在波士顿,需要达到52万美元。
在中国,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当一个家庭年收入超过 48.5 万元,就是中国收入最高的 1% 的家庭。
那么,这些金字塔顶端的1%把钱花在哪了?
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养老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三大核心需求。
以美国的1%人群的子女教育为例,他们在教育上的投入,数额占家庭年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产在教育上的开销则基本没有增长,只占家庭年收入的1%。(数据源自:南加州大学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炫耀性消费的终结》)
你看,那1%的群体,不仅收入基数庞大,投入子女教育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远超中产家庭。
如今,那1%的群体,已经很少用外在的物质以及炫耀性消费行为,来区分自己和其它阶层,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你看不到的低调奢华。
而与之相反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中产阶级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原来专属1%人群的奢侈品,如今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甚至很多时候,普通的中产阶级,在外在装饰上,看起来比1%的人群来得豪。
这一年来,很多人都在谈论阶层固化,而阶层固化的本质就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导致教育水平的差别。
这些金字塔1%人群冷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来维系自己的社会地位,试图以此封杀掉其他阶层的上升通道。
这1%群体隐性地通过营造子女的文化教育隔离带,来提高阶层门槛,不仅出现在国外,在当下的中国,也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思考。
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富二代”的标签,等同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然而,随着城市新中产阶层的崛起,吃苦耐劳、勤勉自律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反而,穷人家的孩子却被从小娇惯,不少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已经穷过一次的家长,对于孩子,在物质上是绝不会有所亏待的,恨不得把口袋里的100块钱全都花在孩子身上,意识上也只看到了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
口袋已经捉襟见肘的他们,不管是从意识还是经济层面,都少有对孩子教育上的投入。
这个现象的发生,才是现在人们所谈论阶级固化的致命伤。
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不仅在于比你有钱的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有钱的家族,一代接着一代努力。父母的格局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呢?绝对不是!
只是,在教育资源不匹配的主客观条件下,底层阶级向上的通道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阶层的跨越需要积累,这个积累既有知识上的,格局上的,更有经济能力上的。若一味抱怨不公,不思进取的话,就真再难有翻身的余地。
要知道,阶层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而教育永远是一件,不进则退的事情。
所以,下一年的支付宝账单,教育支出的选项,是否已经在你的计划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