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金融行业的十大猜想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4-12-23 15:14

正文

今天,恰逢A股迎来了近期风格切换最剧烈的一天——微盘股大跌近7个点,与此同时,超大盘指数涨幅1.5%以上,一头一尾,近10个点。

该来的,总会来。

之前和大家预告,俺在做一个全年的展望,汇编成了十大猜想,其中,《当货币基金跌破1%》和《2025是固收+大年》,算是提前剧透了其中的两点。

今晚正好有事要出门,没法更新了,我就收盘前,把本篇收了个尾,提前发了。

......

2024年初的这个时候,我们写了《今年最大的风险以及最大的机遇》,提到:

“2024年最大的机遇,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

而2024年最大的风险,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下的依然不够快。”

提到了2024年的主线是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带动债券和红利的投资机会,而最大的风险,则是监管,同那些阻碍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牛鬼蛇神“斗法”。从目前来看,进入12月之后,全年的逻辑仍在加速兑现。

本篇的观点,主要是结合了三个方面,一是监管近年来的政策思路,二是微观层面各类机构小伙伴日常的交流碰撞,三是资产价格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没有参考任何的卖方研究,所以观点还算是独家且新颖的。‍‍‍‍‍‍‍‍‍

同时,要做个风险提示,本篇的观点,均为“猜测”,皆为“猜想”,如实际情况,和本文有冲突,只能证明本人高度不够、能力所限。‍‍‍‍‍‍‍

如果对于明年的市场、行业、资产等,有其他观点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只要不是太偏激的,我都会放出来。‍‍‍‍‍‍

闲话不多说,开始吧,先列一下标题。


一、「低利率」时代继续,关键利率持续下调

二、以客户为中心、走向市场化,成为「监管主线」

三、「固收+」,迎来大发展

四、「红利」投资的时代继续,「自有现金流」策略崭露头角

五、「指数业务」多元发展,彻底占领资本市场的C位

六、「金融机构合并出清潮」,加速,加速,加速

七、「券商首席」,加速涌向实业

八、「海外投资」,进一步深入人心

九、「三方平台」,不得不加速转型

十、「A股」方面,各路资金的趋势
......




一、「低利率」时代继续,关键利率持续下调

1、在央妈的一手主导下,OMO利率(open market operations,也即央妈的公开市场回购操作)正式成为国内资产价格之锚,2025年将成为这一“唯一的政策利率”上台后,首次经历的完整自然年度。2025年,OMO利率在目前1.5%的基础上,预计累计下调30-40bps(也即0.3-0.4%),但预计幅度和节奏需要考虑汇率变化(前三季度,预计汇率将持续承压);

2、银行存款利率预计迎来2次左右的挂牌价下调,预计累计下调20-30bps,且预计每次下调,均发生在OMO利率下调后;

3、保险预定利率跟随OMO、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节奏,预计累计下调50bps以上,降低利差损风险;

4、明年上半年,部分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回落到1%以内,具体请见,《当货币基金跌破1%》。




二、以客户为中心、走向市场化,成为「监管主线」

1、A股方面,监管政策预计以《国九条》、《市值管理指引》为主要躯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同时,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赔偿制度(如集体诉讼)等,预计发生进展;

2、公募基金方面,降费第三阶段到来,销售服务费大幅下调,三方平台收入端预计受到较大侵蚀,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引导基金公司行为模式及行业生态变化;

3、金融相关的各类税收制度,预计同样面临改革;

4、保险方面,预计《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附加监管规定》完成制定并出台,偿二代二期确认延期,且未来节奏,预计需要根据保险行业发展态势,随时调整,对保险投资端进行松绑(2024年底已确认),保险监管进入宽松周期

5、理财方面,预计在理财信息披露、理财营销标准和合规性统一、底层资产约束和估值方式等方面,出台多项统一政策,同时为落实鼓励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政策初衷,高风险理财的临柜面签政策有望优化。




三、「固收+」迎来大发展

1、低利率时代,叠加三方平台销售服务费下调改革,预计固收+将成为渠道及电商端的重点产品;

2、前期产品系列打造完善的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预计2025年获得先发优势;

3、预计银行提高固收+理财和基金的销售积分,在考核中予以倾斜;

4、理财能否重新登陆电商平台,成为固收+规模分布的胜负手。2025年预计会被大规模讨论,但实际落地速度,取决于上述“理财信息披露、理财营销标准和合规性统一、底层资产约束和估值方式等方面”的优化进度,也即,面向互联网大规模销售的理财产品,应该是信息披露健全、营销标准统一、合规制度健全、底层资产清晰的标准化资管产品




四、「红利」投资的时代继续,「自有现金流」策略崭露头角

1、低利率的无风险环境,是红利崛起的核心贝塔;

2、基本面处于周期底部的现实,现金流的健康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投资价值,这是红利的价值投资一面,根据指数公司以及监管的最新动作,明年预计会有大量的自有现金流相关指数产品出炉。值得注意的是,过往30年,美股的自由现金流相关指数——COWZ指数(US cash cow 100),取得了年化16.23%的复合收益,远超标普500全收益(10.79%)及相关的红利指数;

3、国九条重塑资本市场的审美,对市值管理有追求的企业,预计会加强分红比例、提高分红频次、说好分红故事;

4、以保险资金为首,南向资金,扫货港股高股息的趋势不变,南向资金预计持续净流入,保险举牌上市公司的公告将阶段性涌现,AH溢价中长期来看收敛,港股的红利税改革有望取得突破(特别是A股走牛的背景下,如A股走弱,则很难,会分流资金;但无论如何,在“兴港”的政策基调下,预计内地监管将持续出台对港有利的金融举措);

5、倘若ETF能够计入保险的OCI账户,则红利相关的ETF,规模有望上一个台阶,而非现在这样,在2年的红利牛市下,“仅仅”刚刚突破了1000亿。




五、指数业务多元化发展,彻底占领资本市场的C位

1、神秘资金,预计开始入驻A500指数,A500在目前3200亿的基础上,2025年,超越沪深300,成为A股第一指数;

2、《市值管理指引》涉及的核心指数,成为机构投资者底仓。同时,进入指数成分股,预计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最核心要务之一,《指引》预计持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优化,引领上市公司行为;

3、Smart beta(红利就是典型的smart beta之一)和指增(比如A500增强)业务,预计成为指数业务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优秀的指增团队待价而沽,券商金工团队,预计加速转型加盟买方指数团队;

4、债券指数预计迎来进一步的大规模发展,在前期的利率债指数基础上,预计信用债指数迎来爆发期,包括特定区域的信用债指数,预计受到省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而债券市场婆婆多的现实(监管对口部门复杂),预计成为这块业务唯一的主要掣肘;

5、可转债指数,同样规模上台阶(事实上,近期开始,机构资金已经加速涌入);

6、券商的指数营销端,开启“场内ETF投顾”的浪潮,根据牌照颁布的时间,预计可能是严格意义上的场内ETF投顾,也可能是在牌照到来之前,总部或者分公司引导的,建议型投顾;

7、陆家嘴论坛提到的,保险开放商品类基金投资,预计落地,险资开启黄金ETF投资;

8、迷你基金加速清盘的过程中,指数产品、ETF产品,预计成为清盘的“重灾区”,行业进一步头部集中化;

9、理财子公司,预计开始涉足指数业务;

10、今年年中在香港上市的加密货币ETF,规模大踏步提升。




六、金融机构合并出清潮,加速,加速,加速

1、银行业预计继续加速分化,中央加杠杆、央企加杠杆的背景下,业务预计继续向头部银行集中,且国有行迎来1万亿注资,而中小银行的外源资本注入不足,资本金成为硬伤;

2、公募基金行业,预计见证首次公募基金公司合并的序幕;

3、中小公募基金,生存压力预计开始加剧,股权出售无人问津的问题,预计将会不时登上媒体版面,行业开始出现牌照出清,或者单一主体实质性无法经营的情况;

4、省内农商行,加速合并,预计2025年底,绝大多数省份,完成农商行合并,或确定合并方向;

5、保险公司,预计开启兼并重组之路,原有的监管工作组接管模式,预计退出舞台,采取市场化兼并重组路线,降低监管和保险保障基金的压力,也避免不必要的道德风险,具体请见财经的文章《财险业将迎“重组时代”?》;

6、券商合并路线不变,北京的头部券商,预计也启动合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