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考试信息与考试资料。点击订阅我们可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获取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免费资料。也可以给我们留言,会有专业老师为你在线解疑答惑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升温!下周直冲19℃!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颜值不高找工作会被拒?求职中你遭遇的套路还有多少丨这个时候你需要考个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公众号  ·  · 2017-06-06 07:30

正文

👆

听说关注我们的,教师资格证都考过啦~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一项调查显示,75.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找工作时受到过不公平对待——下面这些就业歧视,你曾经遭遇过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曾发布歧视性招聘要求,说明以下五类人不要:简历丑的;研究生博士生;开大众的;信中医的;黄泛区及东北人士。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一些网友指责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对此,企业方面回应,涉事人员已被辞退,同时对其不当言论表示歉意。



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饱受社会各界关注。去年11月,在教育部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陈宝生部长强调,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


这样一出“闹剧”再次将就业歧视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在种种明文禁止的法律条款和规定之下,隐藏的就业歧视依然在行业间盛行,成为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此,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来自100余所高校的6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7%受访者表示曾在找工作时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


女生遭遇就业歧视相对严重


柳艺秋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最近,她办完了毕业手续。因为早早就确定本科毕业后不再读硕士研究生深造,她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不断向各大公司投递简历,但结果皆不尽如人意。


“我学的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开始只找专业对口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但后来没收到回应,自己也就降低了要求,不对口的公司也会投递简历。”


在众多的意向岗位中,柳艺秋通过了两家企业的筛选简历环节,其中一家,她还进到第三轮面试。她花了大量时间准备那次面试,依然没有被录用。反复修改简历的纠结,每次面试前的紧张,一年多找工作的经历让柳艺秋感到有些疲惫。


“感觉所有面试官对男生的态度更好一些,当时和我一起面试的那组,3个男生全都被录用了,其中有一个是我同学。说真的,他各方面都很难说比我好。得知这样的结果,我特别崩溃。”比起可以摆上台面的“能力不足”这个理由,因为性别原因而被淘汰,柳艺秋难以接受。




我国“劳动法”第十三条规定: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3.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用人单位有性别歧视现象,而这种现象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毕业生身上。


李晓梦在广东一所高校就读硕士研究生,她将在今年7月毕业。可是现在,她还没有找到工作。


“我在广州的一家媒体实习了很久,写过一些重要的报道,前辈们对我印象很好,说我一毕业就可以入职。我以为自己可以顺利进入这家媒体,可临近毕业,这家媒体却没有与我签约的意向。”后来,李晓梦从在那里工作的师兄处打听到,考虑未来可能有夜班,他们就招入了一名男生。


“女生就不能上夜班了吗?”她表示不理解。


陈宁是浙江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小就有一颗教师梦的她早早就把理想单位定在中学,但在应聘时,她发现不少学校都对男女应聘者“区别对待”。有些注明“男性优先”,有些则变相要求“女毕业生学分绩点需在全系前10%,男毕业生则只要前30%”。



大一时,陈宁就对“女师范毕业生找工作难”有所耳闻,因为从整个师范类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来看,女性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男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足够优秀,才能得到和男性毕业生同样的机会。”陈宁也承认,男老师精力、体力和时间更充足,更容易出教学骨干。可当看到类似就业歧视的消息时,她也深感不公。


同时,陈宁也多了一层反思:“很多‘歧视’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原因,他们和我们都有无奈的地方,怎样用实际行动去破除这些偏见壁垒,才是我们这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需要考虑的。”



985、211成固定标签


如果说先天条件——性别因素导致的不公平,让女毕业生耿耿于怀,那么是否出自名校,更是让一些毕业生发出“输在了就业起跑线上”的无奈感慨。


陈伟昊即将从福建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毕业,他所在的学校目前正在准备着二本升一本的相关工作。他心想如果学校能在他毕业前升成一本院校,他日后找工作或许会顺利些。


可现实往往不那么简单,招聘单位对于求职者毕业学校的要求远比陈伟昊想象的高。哪怕是在一些校招活动中,他依然强烈地感受到了挡在部分企业与求职者中坚不可摧的“名校壁垒”。


“我参加过在福州大学举办的一场校园招聘活动,有很多不同的企业前来招聘。当时,我觉得一家深圳的企业还不错,只是我人还没坐下,面试官就问,‘你是985、211高校的学生吗?’”如此直接的提问,让陈伟昊吃了一碗猝不及防的“闭门羹”。他坦言:“我连简历都来不及递上去,就被无情拒绝了”。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凡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



尽管如此,企业依然将是否名校毕业作为隐含的条件。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42.15%的受访者受到了学校档次不够所带来的阻碍。


其实,非985、211院校不乏有能力的人才,浙江一所高校毕业的顾瑶瑶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不要说在正式就业上有歧视了,单纯想拿到大公司的实习资格都很难。“在挑选实习生时,985、211出身的毕业生就具有天然优势,而对于我这种没有名校背景的,筛选条件就很苛刻。”


顾瑶瑶曾凭借全系第一的绩点争取到了纽约投行实习的机会,而在同期的中国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出身名校。“一开始和名校学生一起工作我也有点犯怵,但真正工作起来,我们都是一样的。”


在实习期间,顾瑶瑶和名校的学生同样面对着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最后的实习成绩不是靠‘拼学校’,而是靠我们实打实的努力和实践得来的。”


顾瑶瑶也承认,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大部分有“质量保证”,但这不应该成为企业在招聘时区别对待的理由,大公司不能堵死非名校生的就业路,“如果让我们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我们不一定就比名校的学生做得差。”


顾瑶瑶提起了自己曾出国交换的经历,和她同班的也有国内名校的交换生,还有国际名校的交换生,但在一门英文课程的期中考试中,顾瑶瑶以98分名列第一。


“事实证明,如果有相同的平台,非985、211高校的我们,依然有机会比名校学生做得更好。”


但顾瑶瑶坦言,目前要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确实较为困难,她也不想在院校出身上“低人一等”,她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家乡、属相、星座等也成被拒因素


林承琦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的户籍地是河北。参加过浙江省内各大招聘会的他总结:“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对户籍限制比较严。”他还发现许多口碑不错的企业和机构的招聘海报上都写着“本地户籍优先”,有些甚至还强调“仅招收当地户籍或附近地区的毕业生”。


因此,林承琦不得不放弃浙江省内大型事业单位和企业,试着将简历投到了杭州当地一所对应聘者要求不算太高的民营学校,但在对方表露出签约意向时,他还是退却了。


“民办机构没有保障,而且员工的压力也大。我又不是杭州本地人,挺难‘摸清’私营机构的底。”林承琦坦言,“如果我在杭州定居,就不得不考虑未来的买房的问题,而现在杭州又出现了购房限制。再加上我是家里的独子,也得为父母考虑。”


林承琦周围的大多数非浙江户籍的朋友大多选择了回家乡工作。“之所以回到家乡求职,不仅是因为在家乡也许可以得到更高的待遇,更因为遭遇着没有当地户口的无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