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ID:aicjnews)
文|AI财经社 周路平
编辑|祝同
继匿名聊聊、群印象等微信小程序一夜爆红之后,昨日一款名为“给赞”的打赏小程序在朋友圈蔓延开来。好友通过识别二维码,直接给朋友打赏转账,简单粗暴,而打赏的记录会留在页面上。这种做法被网友戏称为“朋友圈讨饭”。
“出乎意料,服务器都快扛不住了。”给赞的开发者喵咪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条形马告诉AI财经社,给赞小程序在昨天一天的访问量超过百万,不过他不愿意透露打赏总额。
打赏小程序的走红是个意外。
在给赞的产品介绍一栏里,这款小程序的定位为应用于自媒体点评场景,是收集用户赞赏及反馈意见的小工具。
条形马透露,给赞的出发点是解决苹果用户不能赞赏的问题。由于二维码赞赏无法对外展示,而用户通过小程序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给了更多用户赞赏的动力。“我们整个逻辑和功能都没有对用户进行诱导,是用户自己探索出来的玩法。”
4月19日,苹果出台新规定,对应用内支付规则进行了变更,用户给作者赞赏,需要向苹果公司支付30%的佣金,今日头条和知乎选择妥协,而微信则选择关闭了iOS版的赞赏功能。
给赞的打赏页面。 图/AI财经社 周路平
几乎在同一时间,喵咪咪公司开始开发小程序,弥补iOS用户无法赞赏的痛点。条形马透露,这个产品投入了10个人,从4月底开始构想,7月初最终完成。中途专门招揽了一批种子用户,在刷屏之前修复了多处bug。从昨天中午开始,这个小程序每小时都是以万为单位的浏览量增长。
条形马分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分享,主要是从众心理。从昨天上午开始,便开始有人给他发截图,图中可以看到很多创业公司CEO和大公司PM(产品经理)在使用赞赏小程序,大家觉得新奇。“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触达的圈层就比较高,从而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模仿现象。”
而在朋友圈的用户反馈来看,大多数人都是娱乐的心态,好友之间打赏的金额也较小。由于中途服务器一度访问缓慢,导致很多用户没有体验成功。
社交应用朋友印象曾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过全球170多款社交软件,给几万个UGC内容标注背后的需求,最后总结了六点社交心理需求模型:炫耀、荷尔蒙、孤独感、抒情、功利工具、发泄需求。不难发现,给赞提供的是功利工具与满足炫耀需求。
“人民群众真会玩,”条形马发现,很多人直接截屏之后放在朋友圈传播,成了一种游戏方式。但他一直在强调,没有恶意引导用户分享,不敢破坏微信生态。
“不敢踩到微信的边界,(像其它爆款小程序)立马就没有了,很后怕的。”条形马说,他最担心的是遭到微信官方封杀,被封杀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团队详细阅读了开发者规则,内容很多,但真正做起来发现,这个边界并不是很清晰。“操作权在微信手里,自己没办法判断。”
“用户在朋友圈的这种玩法,我们本身是不太赞成的。”条形马说,最早他们是希望解决iOS用户无法赞赏的问题,并希望用户愿意将小程序放在文末,从而实现长期的价值。他们甚至想过从技术层面限制用户把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产品,害怕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之前,朋友印象曾开发过一款一夜爆红的小程序“匿名聊聊”,这款小程序从出现到被微信封杀,一共存活不到五个小时,创造了1700万PV。
事后,朋友印象创始人栗浩洋表示,微信封杀的原因是“诱导分享”和“匿名聊天”,但他不赞同微信的解释,认为王者荣耀同样存在诱导分享的问题,但没有被封杀。“微信不是双重标准,而是没有标准。”
这是所有创业者所担心的问题,这也是微信极力克制的一种无奈。
2017年7月12日,北京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观众参观腾讯“微信和小程序”展台。图/视觉中国
而互联网分析师赵淑全则认为,这个小程序最大的风险并非来自微信封杀,而是涉及二清结算。所谓“二清”,就是未获得央行支付业务的许可,却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它并不被央行允许。
而打赏小程序本身也没有承载任何的实体业务,资金风险较大,容易触碰央行的底线。AI财经社通过体验发现,资金直接转给了公司的账户上,提现之后该公司通过微信支付再转账给个人。而提现会被收取1%的手续费。条形码解释,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防止信用卡套现,他们发现,羊毛党会用信用卡自己给自己打赏,变相套现。
“数据会不错,但没啥实际意义。”赵淑全说,他针对线下场景开发了一款小程序,他不认为一个项目刷屏就代表该项目具备商业价值。
赵淑全认为,人们为什么给第三方转钱,原因是基于人和人的关系链,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这个产品不具备改变某种交互体验,仅仅是实现了一种转账链接。
事实也是如此,这个产品开始让喵咪咪团队受到创投圈的关注,“外界觉得在小程序方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所以往后会有很多的商业机会。”条形马告诉AI财经社,自从昨天这个产品走红之后,已经有好几批投资人找上门来,寻求投资的机会。
和当初的H5游戏一样,现在的朋友圈时不时出现几个刷屏小程序。而作为平台,从封杀到引导,微信在其中的心态尤为复杂。微信小程序总算经历了从万众期待,到迅速降温,如今进入蛰伏探索的阶段。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发布,互联网圈的热情空前高涨。这被认为是张小龙继推出微信后最重要的产品,张小龙也专门选择了iPhone诞生的日子来发布小程序。马化腾曾经多次为小程序站台,这在腾讯内部,是一种至高荣誉。
根据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解释,微信小程序“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这在当时引发了关于小程序消灭App的恐慌。
当时人们的普遍观点是,小程序将取代App。条形马却处在观望状态,他没有看到合适的机会,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直到iOS赞赏的关闭,才让他看到了小程序带来的商机。
马化腾曾专门出面解释小程序的价值。“小程序在很多场景是可以提高留存率的。”他举例称,摩拜单车已经火爆全国,但很多还是不愿意“花几块钱骑车,还要下载 APP”的用户,造成流失率很高。微信测试后发现,摩拜单车转入小程序后,留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揭秘小程序。图/视觉中国
他反复强调,小程序不想取代APP,而且在更复杂的场景下,还要引导用户去下载app,而轻量的用户需求可以由小程序去实现。
事实上,小程序与App之间的界线成了最难把握之处。
并非所有的场景都适合小程序。关于小程序,外界诟病最多的是,用户用完即走,这是用户的主动行为,而很多本身没有流量的产品,他们需要互联网流量,然后主动将产品和服务推送到用户面前,而小程序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微信内部也在对使用场景进行探索和引导。8月1日,微信已向部分流量主发出内测邀请,将广告直接植入文章之中。而用户通过点击外层图片或按钮将跳转至指定小程序落地页,完成购买流程。
未来,小程序在哪些场景下使用,如何使用,都是需要微信去深度思考的问题。根据自媒体三节课的统计,微信小程序自去年 11 月 3 日开放公测以来,大半年时间经历了 23 次迭代,其中 22 次是在 3 月 27 日以后,平均下来,每 5 天迭代一次。微信在不断针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改变。
譬如,小程序号称没有入口,也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微信也在对搜索做了体验优化,从一开始只能搜索准确的名称,到现在可以关键字搜索和模糊搜索,小程序都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而没有入口的小程序在不断延伸连接用户的途径。从早期只能扫描二维码,到后来可以长按识别,从只能搜索查找,到现在公众号与小程序绑定,公众号图片文字可跳转至小程序等等,微信在不断创造小程序的应用场景。
而小程序经过半年多的迭代,在微信这个爆款产品的加持下,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成绩。除了少数几个爆款小程序之外,人们接触的小程序并不多。而爆款小程序却由于触碰了平台底线,难逃被封杀的命运。
赵淑全表示,小程序的一个原则是不能影响到微信的原有业务,之前朋友印象开发的匿名聊聊之所以被封杀,除了诱导分享之外,更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小程序涉及到社交,这是微信的核心功能。
目前,小程序给开发者们带来的价值还非常有限。在开发上述打赏小程序的条形马看来,他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变现方式,甚至也不知道未来能做哪些事情。
但他相信的一点是,微信要想让开发者陪他一起玩,“小程序一定会让开发者赚到钱。”
【AI财经社原创,《财经天下》周刊出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社长互动话题
你会在朋友圈打赏别人吗?
后台回复“群”加入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