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持SP和EP准证,可以在新加坡生小孩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我家在几线城市?终于有标准答案了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9-05-26 20:54

正文

xx算几线城市?


这是读者大大们最爱问的一类问题。


终于找到一份起码我自己最认可的排行榜,来自《第一财经周刊》。


这本杂志我从大一看到现在,能吃上自媒体这碗饭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它影响。


这份榜单的可信度也是最高的,以5大维度,79个指标为依据制作:



目力所及,这已经是我见到的最真诚合理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果如下:



当然,肯定有人不满意:


为啥xx没上榜?三亚房价那么高才三线,搞笑呢吧! 无所谓,忽略就好。


稍有心仔细看下你会发现,79个指标里,没有一项和「房价」相关——这也是我认可榜单的原因。


房价本来就是结果,不是原因。


市场上也流行把「新一线」叫成「强二线」,关于城市选择,我有几个建议:


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把自己所在城市研究透,深耕。


不在新一线的,卖掉自住房以外所有多余房产,往新一线搬家。


这么做固然有很多难度,比如跳出舒适圈,很可能你在三四线城市活得挺好也没压力。但为了下一代,我仍建议你这么做。


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 累世之念 ,也很难有长期的家庭规划和资产布局。


一个三线家庭,为了下一代以后能在心仪的城市有更多选择权,主动置换资产,年过半百也不惜再背上大额债务。 年过花甲还要猫进次卧,洗衣做饭伺候孙辈。


多替下一代考虑,很多决定与选择,做起来可能就没那么困难了。


另外,买入新一线城市,深耕一个足矣。


不要买好几个城市,日后装修、出租、打理都是麻烦事,夸城折腾费心费力。


对二线城市来说,眼下限购严格的比限购宽松的更安全。


关于产品选择,尽量首选2015年之后的低楼龄商品房——这个阶段的房子户型人性化,90平米也能买到三居室、小区普遍做了人车分流或地下车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