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高端专栏,犀利观点,欢迎投稿。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为什么中国几乎没人用三星手机了?

创事记  · 公众号  ·  · 2019-12-16 16:30

正文


文/大包   编辑/李浩然

来源: 瞭望智库(ID:zhczyj)


10月初,三星电子称该公司已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产品,原因是来自中国国内竞争对手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也意味着,三星在中国最后一家位于广东惠州的工厂也已经停工关闭。


而在11月,关于“三星中国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悉,手机业务是裁员的“重灾区”,有消息称三星在中国的11个分公司和办事处最终会合并成5个,裁员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被裁的几乎都是三星手机在中国的一线销售人员。


对此,三星没有直接否认裁员的消息,而是官方发布了声明。 声明称,三星电子以5G产品为核心调整了产品线,此次“业务调整”是为了强化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移动业务,以此推动在中国5G市场中的快速增长。


尽管三星的回应宣称是为了更好地发力5G,但外界却都清楚,三星这几年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1

三星太子的临危布局



11月1日,在庆祝完三星电子成立50周年之后,实际掌门人李在镕发誓说,要让三星在未来50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成为百年企业。


但三星帝国的危机还没有过去。 李在镕陷入的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案,正面临重审。


韩国政坛有反财阀的民主党和支持财阀的国家党。 在任的文在寅和挚友卢武铉属于民主党,李明博和朴槿惠属于国家党。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在60年代推行“出口主导型”经济战略,为私营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出口补贴,成为财阀系统的建立者。


卢武铉在任期间,曾多次调查三星的政治献金等行贿手段,但领导过财阀企业的李明博上任后,一直保持有利于财阀的政策。 三星董事长李健熙曾因涉嫌金融犯罪而被控告,最终却因“国家利益”而被李明博特赦。


2017年,朴槿惠因“世越号”和“亲信干政”丑闻而下台,民众的选票再次倾向于反财阀党,这对当时刚刚经历Galaxy Note 7“爆炸门”的三星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几年,在文在寅和民主党的努力下,“胜利事件”等对财阀不利的新闻不断被曝光,而李在镕如果行贿金额和财产外逃罪名被重新认定,可能会被判处10年以上监禁。


三星帝国更大的危机,在于电子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将在几年内不复存在。


此前存储芯片暴涨让三星维持了几年滋润,但随着中国企业大力投资,武汉、合肥和南京等地几座砸钱超过1000亿的存储工厂开始量产后,三星的好日子也不可持续。


在LCD(液晶显示器)领域,三星等韩国企业已经被中国的低价攻势击溃,正纷纷缩减流水线,转移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虽然三星垄断了智能手机OLED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但京东方已经启动了一个中小型OLED工厂,韩国信息显示器学会会长柳在秀认为“虽然韩国在OLED领域暂时保持优势,但两三年内预计就会被中国赶上”,国际市场机构的预测也认为,2021年,中国将在OLED屏幕生产上超过三星。 届时,LCD市场的历史就会重演。


在高性能CPU核心上,三星已经自研了五代,最新消息称,三星将停止自研CPU核心,已经投入了170亿美元但效果不理想的奥斯汀半导体研发项目将搁浅。 放弃自研CPU核心后,三星猎户座(即猎户座CPU,是三星自主研发的CPU)未来可能完全转向ARM公版架构。


虽然三星掌握了许多控制韩国国内经济命脉的产业,但真正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还是三星电子。 然而,2019年上半年,三星电子盈利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48%,集团的保险、金融等业务也表现不佳。 一旦李在镕身陷囹圄,三星集团将处在内外交困之中,若还在苦苦支撑的智能手机业务滑下王座,三星靠什么成为最好的百年企业?


在生存面前,“三星制造”的自尊心被放下了。


可能面临入狱的李在镕作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重要安排,将6000万三星手机交由中国厂商设计制造,而三星仅仅贴牌。 这些以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方式委托中国生产的低价智能手机,包括Galaxy M和Galaxy A全系列,占到了三星年产手机量的20%。 在中国市场苹果、华为手机牢牢占据高端的局面下,为了与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竞争,三星不惜宣判韩国中小供货商死刑。


(图为韩国国旗与三星旗帜 图源: 新华/美联)


今年9月,三星关闭了惠州最后一家中国手机工厂,而最近几年,三星在印度和越南加大投资,设立了许多新工厂,年产1.2亿部手机的印度诺伊达工厂成了三星全球最大工厂。 这些南亚、东南亚国家无论物流体系还是技术工人、工程师都无法与中国相比,个中滋味,恐怕三星自己最清楚。


李在镕在自己面临重审,可能将无法继续重大决策的危局下,抓紧作出依靠中国代工厂重返中国的决定,生存命题之严峻,可想而知。


2
三星手机在中国的沉浮



5年前,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近20%,但2018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334万部,市场占有率仅为0.8%。 大厦倾倒,一溃千里。


2016年,Note 7“爆炸门”让三星品牌严重受损,在石家庄的一次订货会上,三星中国区高管集体向经销商下跪,一时舆论哗然。



三星公关称,韩国高管是因为经销商在三星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大量订货,感动下跪,而中国区高管是“被感动下跪”,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但从网上流出的现场图片看,有两个中国高管是被按着头下跪的。


求经销商订货,却没有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不仅如此,三星一度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召回了Note 7,唯独不召回中国市场的产品。


但三星手机在中国迅速衰落并不是自那时才开始的。


2013年三星鼎盛之后,小米第二年就异军突起,超越三星排名第一,而三星跌至第二,跌幅达到22.4%。


到了2015年,小米保持第一,华为成为第二,苹果第三,OPPO和vivo分列四五,此时的三星已经是“Others”。 在市场上失去了存在感,在渠道上丧失了话语权,难怪只能行如此大礼,跪求经销商订货。


在最顺风顺水的时候,三星手机的问题被潜藏了,比如本土化做得不够,界面功能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又如优化不足导致慢、热、卡(国内的App和国外的谷歌市场的App有差异,而三星没有像国产手机厂商一样,为中国市场专门优化系统)。 更大的问题是由于企业冗长的层级机制,渠道难以下沉,许多地方没有代理商,库存积压降价抛售更是家常便饭。


凭借各自在互联网和线下营销渠道的深耕,华为、小米、vivo、OPPO等国产品牌全面崛起,保守的三星在中国失宠已经是时间问题,产品的缺陷也更多暴露出来。



Note 7也不是三星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傲慢。 2012年,Galaxy S3发售后,因质量问题,部分手机出现无法充电、无法开机的问题。 而三星当时就选择了差别对待: 海外消费者可获免费维修或更换新机,中国内地消费者却不得不花上千元维修费。


不甘心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2017年5月,三星更换大中华区负责人,曾负责华东区销售工作的权桂贤接任总裁。 权桂贤的第一刀,是向三星中国区的组织架构下手。


原来的三星中国区,是七大支社的架构,从总部到支社,到区域办事处,再到门店,七个支社的负责人都是韩国人。 这种不扁平的架构,导致距离消费者太远,在每个支社下辖的省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但支社却是一刀切的策略。


权桂贤将中国市场的7大支社改编为22家分公司,常务、次长、副总等级别的领导变为各分公司的负责人,调整后分公司77%以上负责人为中国人。 权桂贤还将销售和营销权力从北京总部下放到各个分公司。


三星也开始改变过去区别对待中国和欧美市场的不同态度,在中国增加了以旧换新、换屏及电池检测优化等服务。 三星给S9系列定了全球最低价,又将A系列产品全部交给中国设计生产,以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


但尽管做了上述种种努力,放低了姿态的三星依然无法在中国市场东山再起。


今年11月4日,网上有爆料称,三星电子中国区分公司及办事处最后将合并成5个,裁员在三分之一以上。 对此传言,三星中国尽管没有回应裁员人数,但表示三星电子以5G产品为核心调整了产品线,以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今年三季报显示,三星电子实现营收62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3%,营业利润同比降低55.7%,净利润下滑52%。


3
三星电子还能傲视群雄多久



伴随着中国厂商的崛起,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失败,会在海外市场一再重演。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 在2018年印度销量前五的品牌中,除了三星,其余四家都是中国品牌。 2017-2018年在印度市场发生的,和2014-2015年在中国市场发生的,何其相似!


三星如今还在王座上,主要是欧洲、北美市场的认可。 从欧洲手机市场二季度的销量情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的销量降低了16%; 而三星手机销量却提升了20%。


但三星的没落已经不可避免。


据IDC的数据,2018年三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21.7%降至20.8%,由于三星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多少份额可丢失,结论只能是其海外市场在被中国厂商不断蚕食。


智能机时代,三星能够抢夺王座,不是偶然的。 三星拥有全产业链的研发能力,包括屏幕、SoC、存储、CMOS、镜头,都能以一流的配件供应自家产品。 2018年,三星利润达3460亿元,是华为利润593亿的近6倍,三星电子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2012年,三星电子实现营收1900亿美元,相当于微软、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的总和。


“谷歌创造的一款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收入都不及帮助三星带来的多。 ”分析师说。 这一年,三星共出货2.15亿部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约为40%。 董事长李健熙说,公司需要克服自满情绪,摆脱“快速追随者”的标签。


当时,处于顶峰的三星,也开始思考未来,那时的三星已经没有了效仿对象,而手机行业瞬息万变,摩托罗拉、爱立信、HTC、诺基亚和黑莓潮起潮落,李健熙和三星员工都清楚其中的残酷。


三星的选择是Tizen,这个移动操作系统已经研究多年,三星希望能像苹果一样,做到软硬件的无缝整合。


我们今天都知道了结局,李健熙病重、李在镕被查,而Tizen没有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