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慧智  ·  中秋佳节话中秋 ·  昨天  
墨香中华  ·  小漫画:中秋快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人者莫明于性与慧——“明”的字源与字义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4 19:04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甲辰月 辛巳日


 

明的本义


甲骨文的“明”,左边是“月”,右边是“日”,月借日发光,照显物相,表示明亮透物。


表6-2明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体

 

楷体

续表

 

小篆的“明”,左边是一个“囧”字,右边是个“月”,从月,从囧。从月,月象征人体质象的性光,这是用物相描述质象的生命性光,如同月之光照物。从囧,囧指户牖、窗户,人体之内,既存在中丹田内的心似太阳而发出光明内照,同时也存在月亮光,它是以身内的地炁肾炁为依托,在心光明亮的前提下,继而产生身内的月光之明。这种生物质元光的光明能够从内而外,透过身体内的户牖和体表的户牖,首先用于朗照身内修内圣,继而朗照体表与身外修持外王,成就生物质元光态下高质量的内圣外王之实证。内观身中,应用生物质元光之明作用质象的精炁神三宝和臟腑器官组织。体内月光之明,常常在下丹田内能够比较明显地出现,显现的位置与阴蹻存在距离性和偏移性,这种特点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明”文构形中存在着象意。


 

“明”字的本义,是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说文解字》:“明,照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国语·周语》:“明,精白也。”这个“明”是指处在精细而透白的性光的状态,是描述性光状态下的质象光之明。《尚书·洪范》:“视曰明。”内视时能够看得到才叫明。《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告诉我们东方有一颗明亮的启明星,在黎明清晨的时候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光昭示着天快亮了。


“明”的五个层级分类


在天者莫明于日和月,在地者莫明于火和电,在人者莫明于性与慧。

 

(1)物相的明亮


明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清澈明亮,环境明亮,天空明净,月色明洁,明白流畅,光线充足,房间明亮,镜子明亮,窗明几净,光明灿烂。这些词语,都是指物相的明亮。


 

(2)意识的不晦暗


清晰,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懂得,了解。

明悊保身,只有明白慧识悊学,才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后来在意识哲学文化时期以及到现在,人们将其弄成了一个贬义词,实际是错误的。


我们要明白事理,深明大义。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明做,态度明朗,通情达理,明快坦直,乐观开朗,明照中天,明烛驱暗,表明心迹,明立心志,耳聪目明,明辨是非,明白事理,眼明手快等等这些词语,都是指意识层面明的意义。



(3)心清意正智明


英明,贤明,明君,文者以道明,明死生之大,明道德之广。明善则茂亲,明德则近道。


阳土克阴水,忠信易明智,阳水注髓海,智明达性天。心圣则精明,

明则察细微,明则愚转智,明察秋毫。


 

(4)双重视觉的明


眼睛明亮,明眸皓齿。性光明堂,照澈内外,明晰物相,清楚质象。明于治乱,内圣外王。后天视觉和先天慧眼视觉这两种明,都有各自重要的意义,这里有失明于外和失明于内的区分。作为常人而言,普遍都是失明于内,只有盲人才是失明于外。所以,我们人类存在着内盲和外盲两种客观情况。双重视觉的明当中,如果没有失明于内,就容易进入到比较理想的修身明德阶段当中;但是,需要保持一种正善治的方法维系,用之正而不用之旁,才能够达成此明,提升自己的实证。


 

(5)明心见性之明


心光明亮,照澈内境,穿透物相,进入质象,在色象境中明德,在无色境当中证道。修身中的“太阳栽在明月中”,即是心肾能量在下丹田的合一之明。


江船火烛明,内照五臟亮;为学读书益,阴意转明王,内圣外王治,明珠腹中藏。能进入“明珠腹中藏”层级时,腹内的月照之明就能产生。


真正把握住这五个层级的明,将其转化成为我们的文化和知识,并且坚持应用在我们的修身实践当中,再来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能够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经典中对“明”的阐释


《德道经》和《黄帝四经》当中,对“明”也作了多层次的阐释和揭示。


(1)《德道经》中的“明”


明道如费。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


和曰常,知和曰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五色令人目明。


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自见者不明。


不自视故明。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知常明也。


 

(2)《黄帝四经》中的“明”


公者明,至眀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至知者为天下稽。


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輮刚。


正以眀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


静 则安,正治,文则明,武则强。安得本,治则得人,明则得天,强则威行。参于天地,合于民心。


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


化则能明德除害。


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


眀眀至微,时反以为几。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


前知大古,后达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古清明的度数信

牡丹开时 春盛装——古清明物候

晨动养阳,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古清明的正善治养生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文人雅聚 曲水流觞——古谷雨和上巳节的民俗篇

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春捂”了——古谷雨的身识与口识养生

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古谷雨的正善治养生

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古谷雨物候

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谷雨清明时序考

谷雨成溪濯地新 天地清明万物生——古谷雨简述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