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专家坐诊信息查询、预约挂号。 医院官网:WWW.CD120.COM 咨询电话:028-85423336 咨询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02:00~5: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5000+岗位!余杭大型招聘来了! ·  9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中考“个别生”报名,今天开始! ·  12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在线课程2025春季班招生开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院第七期华萤奖,请你来投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公众号  ·  · 2019-05-13 18:53

正文

各位亲,我们华西伊万坚持针对院内员工设立的特别奖项—— 华萤奖第七期 来了。


“华萤奖”,旨在关注微光精神,展现师生员工的人文情怀,体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服务中的微创新、微改变!

感谢大家之前踊跃、积极、认真滴给我们投票、点赞,有了你们的鼓励,我们也更加扎劲,这次的“华萤奖”有21个团队参加评选, 希望大家继续地给我们支持,继续地给我们投票!谢谢!



01

神经内科

渐冻症患者胃造瘘术 围手术期

关怀模式 温暖渐冻心灵

针对行胃造瘘术的ALS(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患者,创新制定了国内首创的ALS患者围手术期关怀模式。

从入院开始,由护理团队进行全方位评估和管理,给予居家照护和随访指导,为患者开通24小时随访电话,方便随时咨询。

自2016年起该模式使用后,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013-2015年的10.2天降至8.4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12%降至3.2%;申请省卫生厅课题1项;撰写相关论文2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和患者的高度评价。



02

期刊社

自主研发参考文献编校软件

助力医院期刊编辑质效提升

自主研发的“编辑助手”参考文献智能编校软件,可后台批量完成文稿后参考文献的检索、核对和格式修改工作,并给出文献数量、是否重复、是否引用等结果。对中文文献,该软件的检索准确率达90%,对英文文献达95%。

采用该软件后,编辑对参考文献的核对时间仅需5秒/条,相对于原始的1.5 分钟/条,时间效率提升了95%,实现了将重复的工作简单化、智能化,保证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质量水平。



03

腹部肿瘤科

建团队 以微信为纽带

助癌痛管理一臂之力

2018年4月,成立了由医生、护士组成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建立了癌痛专用微信号,用于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通过该微信号为患者提供定期知识宣教,并进行病人健康问卷,根据反馈给予个体化健康行为和用药指导,以及家庭、团体或个体心理干预。

目前有78名癌痛患者,121名家属从中获益。



04

胸部肿瘤科

口袋书,定规范

小身材,大能量

科室组织全体医生编写了《胸部肿瘤科常用流程(2018版)》 ,该书囊括了一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流程和规则。

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特意将该流程做成口袋书分发给科室所有的一线医生及实习同学。目前已经有超过120名医生收到了该书,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也明显提高。



05

胆道外科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

在胆道外科的创新性应用

2014年达芬奇机器人在我院装机以来,李富宇教授团队积极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肝胆胰微创手术,至今已完成逾200例,其中“达芬奇辅助肝门胆管癌根治合并胰头切除术”为全国首例。

李富宇教授团队是四川省最早开展机器人胆道肿瘤根治手术的团队,也是目前四川省达芬奇肝胆胰微创手术例数最多的团队,现完成约140例。同时率先涉足机器人手术术后加速康复(ERAS)管理,目前纳入患者超过100例,缩短了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06

康复医学中心

医护治一体化 全英文交班

脊髓损伤康复综合病房开展医护治一体化全英文交班模式已经两年,英文交班共计106次。按照病房长效机制,每周三医护治一体化晨交班采用全英文模式,其交班流程与中文交班流程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每周一进行医护治一体化英文文献分享解读,已开展一年半,共计85次;每周一、三、五进行医护治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已开展两年,共计308次。



07

温江院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院企合作共商共管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2013年以来从主院区往返温江院区班车13辆,每天往返20趟次,载客量1300余人次,乘坐包括员工、患者及家属,交通安全及服务管理是难点。

成效:院企合作,专人专管,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安全运输与良好服务,无一例重大交通意外发生,员工满意度由91%提升至99%。院企合作,提高院区运营效率,受一致好评。



08

门诊部/实验医学科

“二维码”实现无网状态下

华西 —成华医疗联盟检验信息对接

2016年“华西-成华医疗联盟”成立,华西医院检验项目全部向成华区开放,大量标本送华西检测。

项目组经7月研发,全国首创“二维码”信息对接模式,该模式与“手工录入”模式相比,省略手工登记环节,节约处理时间(单人处理120标本,420min VS 45min),操作人员满意度升高(30% VS 95%),病人信息及项目信息错误率降低至零。二维码无网络信息传输模式具有准确、高效、零差错、低成本等特点。



09

内分泌代谢科

践行“药物+教育”双处方,

打造特色糖尿病慢病管理服务

2012年起科室在国内率先制定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包含综合评估、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血糖检查、复诊计划,推行“药物+教育”双处方,辅以糖尿病教育大课堂、微信群、QQ群、电话随访等多形式管理,使患者HbA1c由8.10%下降至7%,血糖达标率达40.5%上升至72.6%,用药依从性由36.9%提高至78.4%,患者满意度由92.1%提高至97.3%,门诊复诊率由69.2%提高至90.4% 。

科室以全国第一名成绩在全国首批荣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



10

消化内科

健康科普从娃娃抓起

健康公益宣讲走进校园

自2015年起,先后走进川大第二幼儿园、盐道街小学等十几所学校,活动覆盖了成都市多个区域。宣讲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手卫生”、“远离垃圾食品”及“预防儿童食道异物”等主题讲座,还自编了洗手歌和舞蹈等,用简单的图片、文字、语言和动作,寓教于乐使小朋友们更容易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

截止目前受益人群累计超过2000余人,宣传报道达十余次。



11

皮肤性病科

构建中西合并治疗模式,

加速疾病康复

医护人员勇于创新,赴知名中医皮肤病医院学习,成立中医治疗的医护小组开展中医治疗,耳针治疗两年共治疗患者3130余人次、拔罐治疗两年共治疗患者3670余人次、中药浴治疗三年共治疗3.3万余人次。

成效:1.病员病情恢复加快,复发率低;2.中西治疗加速疾病康复,降低了住院日。



12

感染性疾病中心

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良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循证实践

科室医护团队开展了针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循证实践。

措施:1.完善模式。基于最新循证方案,加入"NRASA"营养行动计划,完善慢性肝病患者营养管理模式。2.开展培训。针对医护团队开展营养培训,帮助团队掌握具体的筛查、评估、干预方案等。3.优化系统。将营养筛查与评估植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成效:从2018年10月最佳证据应用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低14%;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循证护理比赛并获得循证读书报告类一等奖,同时申请卫健委课题1项。



13

实验医学科(检验科)

移植配型报告系统

让配型结果更快速、准确

针对我院移植配型的工作特点,实验医学科(检验科)经过近半年时间建立了移植配型数据库以及自动报告系统。该系统优化并规范了移植配型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且缩短了报告时间(报告编辑及核对时间由20分钟变为5分钟一个样本);将无关供者筛选受者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并且可对数据库内所有等待移植的患者进行筛选。

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风险,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14

健康管理中心

智慧化模式

缩短体检者等候时间

为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缩短体检等待时间,健康管理中心作出举措: 1.自主研发“华西健康APP”,实现线上预约、报告查阅与对比、重疾预警等多个功能;2.科室分层分级管理制度,精细化分级分管,建立可视化数字报表,随时更新查阅;3.采用智慧导检与人工导检相融合,通过电子屏幕发布等候信息,减少排队拥堵,提高体检者满意度;4.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体检硬件与软件无缝对接,实现报告一体化打印,优化流程。

通过以上举措,体检客户现场等候时间缩短近2小时,满意度及客户体验感得到提高。



15

膳食中心

“ 膳待家人”

为春节值班人员 提供团膳供餐服务

膳食中心在2019年春节期间改变既往供餐模式,在保证餐厅常规供餐的情况下,增加了春节团膳供餐服务。团膳方案从去年12月开始策划,期间邀请医院职工福利委员会代表和临床科室代表15人征求意见定制餐盒、保温袋、“华西年味”贴纸、定制每餐不重样菜单等, 2019年(大年三十至初三)期间进行生产及配送。

本次团膳服务运用微信平台提前通知和接受预订,本部、温江两个院区共计57个科室订餐,订餐数量341套,由膳食中心52位工作人员春节加班(4天)共同完成,团膳制作期间全程安全质控,无一列不良事件发生,此次“春节团膳”的供餐形式获得一致好评。



16

洗浆消毒供应中心

工服“芯”思路

传统的工作服管理方式存在手工回收单欠规范、二次污染、记账低效、无法追溯等问题。经过科室共同努力,实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工作服的智能化管理,对院内每位医生、技师、护士及工人的每件工作服嵌入拥有唯一ID号的RFID芯片,收发人员采用RFID智能终端设备对工作服进行回收扫描,并将洗涤消毒处理后的工作服准确无误的配送至每位工作人员。

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1.定点封闭式快速识别回收,回收平均时间从15分钟降为1分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污染机率;2.回收及发放电子清单整齐规范,对单发放,有效避免了遗失纠纷;3.账务自动生成,计费简易快捷。4.实现了流程追溯。



1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