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促进你的人生发展。为18-48岁的知识工作者提供信息分析、行为分析、阅读、写作与编程等核心技能课程,助力你的人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和Solana哪个更像当年的EOS? ·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怎么提升自己的能量? ·  15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如何才能不返贫? ·  昨天  
白话区块链  ·  为何本轮比特币牛市也如此艰难?还有机会吗? ·  3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谁还在相信人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学堂

如何构建成功的职业生涯?人生发展咨询师的9个关键技巧

开智学堂  · 公众号  ·  · 2024-05-16 07:42

正文


作者:东木咨询
来源: 公众号「东木咨询」


关于职业定位


Q1:30+ 如何寻找人生定位?

在30+这个年龄阶段人,已经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源积累,对社会运转规则有了自己的理解,当前工作也能够轻松胜任,但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有人面临众多的选择却无法确定哪个方向更好,而有人别无选择只能不断学习探索新方向。
在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在职业选择上无法像老一辈那样从一而终,下一步的人生发展方向成为每个人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 30+ 岁之后的人生发展中,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可以借鉴。比如,随着年龄增长,诸如神经质、内外向性这种人格特质早已显化在工作和生活中,对接下来人生发展的影响会逐年降低。
因此, 在思考未来发展时,不必过于纠结自己的性格,更应该从人生资本的角度出发,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情境。 而 30+ 的人,普遍技能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接下来需要更多关注社会资本和婚姻资本。
原则比较普世,但具体到个人而言,结合每位来访者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当前资本情况,给到的建议方向又各有不同。30-35 岁是一个重要人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同时面对职业和生活的选择。无论选择专业发展、寻求独立出路,还是追求家庭快乐,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Q2:如何制定自己的长期规划?

关于远期的发展,是否要做长期规划并定期调整,还是在大时间周期的某个原则指引下直接向前推进?
我不建议精密规划。正如图灵奖得主 Richard Hamming 所言,「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成为伟大。
我更建议的是,从好的学习习惯系统、好的知识创造系统等「细节正确」的事情入手,保证每天有心流产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希望自己成为厉害的人,但实际上这点不重要,因为你永远会碰到比你更厉害的人。
我不喜欢做长期规划,如果非要说有的话, 那么我的长期规划就是成为一名内在动机驱使的人,其他随意
看得见的未来不叫未来 。未来一定是看不见的, 你难以预测自己的未来走向,全神贯注,拼搏当下,获得自增长 。在职业生涯多数时候,没有人会花心力来肯定你,因此,人们常常将外在奖赏误解为对自己的肯定。比外在肯定更重要的是,你得成为一名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Q3:如何选择一生志业?

如何选择一生从事的志业?自己目前凭直觉有一个小的方向,但如何判断这个方向没有受到大众审美影响?对普通人来说,如何选择一份安心踏实又适合自己的工作?
志业是涌现出来而非事先选择的 。在你刚毕业,开始工作时,尽可能寻找到你认识的最聪明的团队去工作,这样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尽可能在一个智力密集型而非人际关系密 集型的团队中工作。
在工作时,你可以遵从保罗·格雷厄姆的建议, 尽可能创造一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作品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你找到一生喜欢从事的事业。
年轻时受制于生理周期、理性发育周期,多数时候是不靠谱的。此时,典型表现是做事情不容易有始有终。为什么容易出现这类行为?
因为人类容易高估自己的位置,倾向以为上级领导、同事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但是人家其实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所以,在职业生涯早期, 即使没有找到志业,也尽可能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 。怕的是借寻找一生志业的借口,不断损害了人品。


关于职业成果


Q4:面临转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转行的主要原因,普遍来自缺乏希望感:行业下行、自己的人性系统与情境错配(最常见的是内向和高神经质)、职业天花板有关的职业倦怠等。但不管怎样,根本之处,就是没了奔头——在挣扎中躺平过、拉扯过、自责过,甚至逐渐得过且过。
在转行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最重要的提醒是:优势出发。
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刻,都已经有所积累,哪怕是人生资本很低的来访者。而这些积累,正是你转行的启动资本。当然,你可能会像我的来访者那样,自认为“没啥积累”。这其实是思路太窄、分析颗粒度太粗大的缘故。
有一些优势,你可能觉得像空气那般不以为然。例如年轻: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状态,你可以尽全力拼搏,做一些更冒进、更大投入决策,例如你可以在这个阶段一鼓作气读个博、申请n个专利、“死心塌地”地跟着贵人跑前跑后、跟随机会不断更换城市等等。
有一些优势,你可能放错了对比坐标,所以一直没意识到。例如我有一位来访者,他因为阴差阳错比别人累计早读书了 2 年,16 岁上大学,27 岁已经拥有了硕士学历和四年多的工作经验。但他却一直觉得自己很愚笨,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起跑点的难度是别人的 n 倍,更没意识智商是自己的优势。一旦意识到智商优势,那么,接下来的努力就应该朝着更多复杂脑力、专家型工作的方向上投入。
有一些优势,你可能错拿着望远镜在看,导致自己看起来渺小至极。例如,我有一位来访者,当问及优势时,他特别容易把自己放到一个宏观行业视角看,不停地重复类似的话:我这份工作其实谁来做都可以,关键能力其实只有拉客户的能力。然而,真是如此吗?真的是接上拉个甲乙丙过来也可以吗?归根到底,其实是在分析时,脱离了具体工作内容,这就导致分析时过于抽象,颗粒度太大。
分析优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向上向下”的策略 ,例如,在某一具体工作环节,我利用到的技能,更原子化的技能是什么(向下),可以横向迁移到哪些相邻的行业(向上)?
更多关于转行的建议,可以参考咨询师林彤的文章《 如果你也想转行,这些能帮到你

Q5:如何取得更加非凡的成就?

每一件大事的成就都伴随着人生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站在当下看未来,面对更高的山峰,显然会心存敬畏,但自己心里要很清楚的是:如果我不走上山的路,就将走下坡的路。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然而, 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背后都代表着某一项或一组支撑这个目标得以成就的能力。 当你把焦点定在事情的结果上,往往会很容易行动瘫痪,而当把眼光放在目标背后的技能、能力上,就更能够安心下来。
比如要成为一名写作者,就要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解锁一个个的小技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更高处。先从每天能写 1000 字开始,18 个月后每天 3000 字,然后每周能写一篇万字文,再到三个月能写成一本 10 万字的书,再到挑战更大体量的书……
有做大事的心气,配上做小事的耐性,让原本觉得很难的事情不断变成自己的舒适区,其实无形中也就登上高峰了。
这里还有一个反常识的点: 做大事和做小事需要的时间精力其实是一样的。 大事和小事其实是系统性的区别,大事直接影响思考问题的维度,也会获得做小事所接触不到的能力和机会。

Q6:如何提升工作的满意度和有效性?

每天有忙不完的琐事,工作很没成就感,该怎么办?
答案是: 找到大块时间,专注完成要事。
你可以对工作任务进行重新设计,找到大块时间专注完成一件重要任务。比如,相比于每天投入碎片时间,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一份报告,不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集中撰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知识工作者如何利用时间,如果你把时间花在一项工作上并没有取得成果,下次还要重新再来,那意味着这次的时间投入是一种浪费。
与其把时间切分地四分五裂,哪样都做,但哪样都做得蜻蜓点水,不如有计划地设计自己的时间,有更多大块的时间可以完成重要的任务。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重点不在于做多少工作,而是不断思考如何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当你感觉工作忙乱、疲惫,也许可以尝试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尝试对它们进行分层和分类,把不必要的工作砍掉或做到底线,把真正高价值的事情找出来,用大块时间聚焦完成,当你每天都能够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这样专注的心流时刻,也许你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效。


关于职业关系


Q7:如何与段位更高的人共事?

职业成长最快的方式,是找到历史上的伟人、智者作为自己的榜样去对标,同时在生活中要找到一个高自己 1-2 个段位的人近距离共事。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比自己段位更高的人,始终停留在远远地仰望,不敢向前一步。
更好的方式,是 把自己看作对方的同盟军,和高段位的人一起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以下三个要点送给你。
第一,主动链接。 尽可能主动创作机会与高段位的人一起共事。当你有机会与对方密切协同,你也就有了机会结合具体的事情理解对方做事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快速模仿。而在实际做事的过程中,你也在测试自己的能力边界,找到可以更精深发展的方向。
第二,主动跟上节奏。 高段位的人的眼界与认知往往会高于你,当他们预判一些新的机会和方向时,如果你还没有思考清楚这背后的逻辑,又没有发现显而易见的风险和问题,更好的方式是选择信任、主动跟上节奏,让这个方向在执行层面变得更加正确。
在做的过程,你会更理解这件事为什么要做。并且这样的事情往往是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你当前的能力范围的,先不去纠结自己能不能搞定,做的过程中,你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甚至是跃迁。
第三,成长能力、孵化作品。 当你跟高段位的人共事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渐渐地,你会对某些问题更有感觉,更有兴趣研究,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在这个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进而有机会有更深入地研究与思考,你的作品自然从中而来。

Q8:如何平衡老板的目标与自己的追求?

跟随厉害的老板工作,是职业发展成长期的捷径。如何平衡老板的指令与自己的追求,追求双赢甚至多赢,则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跟随老板工作,一味追求个人需求和利益,往往很难建立起来信任关系,自己的认知也会持续与老板的认知打架,无法实现真正的跃迁式成长。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跟着老板的思路走,失去自己的节奏。这容易陷入一味做事的恶性循环,自己的成长受限、也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越来越背离初心。
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和Solana哪个更像当年的EOS?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怎么提升自己的能量?
15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如何才能不返贫?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谁还在相信人性?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