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众多未出版的作品在抽屉里放了三年之后。有家台湾的出版社来找熊亮老师,本想建议说“可以去看看国外的绘本形式,会很适合”。熊老师忽然就把抽屉拉开,给他看。编辑都傻眼了━━
抽屉里是什么呢?
“全部是绘本,你要哪本?”
于是,当时第一本绘本《小石狮》就在台湾出版了,然后当年获得了诚品书屋的十大好书。
听到这个反转的小故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哈哈哈这酷炫的操作!”,然后第二个想法就是━━
“妈耶我好想拉开那个抽屉看看里面都是什么珍宝绘本啊!”
嗄?是哎,为什么绘本能让我们这么兴奋。
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所处的大环境里,绘本还是书籍类中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很难被认可。熊老师是编辑们一看见就想要躲起来的“阳春白雪”。
没有一本书是当时可以出版的,但他还是拼命地做,做一大堆的作品出来,然后放在抽屉给人家看,大家看见就更躲了。这些书大概花了三年时间,数量很多:二三十本。
他说:“因为我觉得,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愿望的实现,当你经过它之后,比如黑暗也是一样,只有经过黑暗,你才能把它放下,你反而只能用爱或者用建设的方式。在此之后,你也许会找见自己内心的出路。”
所以其实创作绘本,是这样一种用爱去建设自己内心的方式,不是吗。所以在看绘本时候的我们,不也是在这样建设自己么。
之后的一年又一年的故事,你就比较熟悉啦,每隔几年熊老师又出版新作了,每隔几年这些新作又获奖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渐渐被更多妈妈爸爸孩子们所了解,所喜爱着;就是你我现在手里翻的熊亮老师众多的绘本们。
所以,小孩(P.S.我在呼唤的,是每个你我他心灵深处所居住的小孩哦)你愿意走进这样的故事世界,一个整年么?
那就设想自己身处画室,拉开这抽屉吧!
“什么样的画室呢?”
联想这个场景得时间再度倒推20多年。
那会的熊老师还在自己的画室里。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个画室,那是一个阁楼。它对我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自从有了这个阁楼之后,我未来的生活好像就已经被这个阁楼给确定了:它一定是一个人的,有一个小小的书桌,你在上面去想你的心愿,想怎么去创作。”
在同样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还是小孩,身处在自己的空间里,也总在七想八想。那时候熊老师每天会在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创作,做什么样的事,但是时间其实是很难控制的。
设想你也拥有一间这样的画室,如同拥有自己小宇宙一般的拥有自己的时间。在一年四季的变幻中,会怎样配合着时令的变化,去创作相应的故事呢?
来一起想吧。
我们就从刚刚度过的腊月和新年开始吧~
▼
「灶王爷」
行善积德不因为他人的监管,而是纯然发自内心的良知与仁爱。这样,灶王爷的那一双大眼睛就来得更有意义。因此,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种种的时候,他总点头称是,咀里只懂说:「好――好――」当然,这不是因为糖瓜粘满张嘴,不得不为人间雕饰溢美。只是,灶王爷最终看到的是一家子和乐融融地围坐桌子吃饭,那团圆、那温馨的氛围足教灶王爷心头与嘴里甜蜜蜜,他得如实汇报:「好――好――」。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狗年末尾,我们又给灶王爷送糖瓜啦。可是,是不是为了黏住他的嘴呢?
WaterMelon:
娃每次看都会被逗乐,对她也有点教育意义,比如她发脾气的时候就说灶王爷看着呢,她就会收敛一点。
作者熊亮的绘本里都能读到一种万物有灵的敬畏,人可以无畏无惧,但是不能没有敬畏的心。
这个简单温馨的故事,却能够自然而然的感动小孩与大人,甚至有时回看还会泪目呢。
“出门远去天庭的灶王爷,我们会想念他,因为我们永远怀想善念与仁心,不容一刻怠慢。那出门远行的灶王爷呢?他同样想念我们,因为善念与仁心也将永久地在我们心中居停。”
然后,腊月转眼就到新年啦。
▼
「小年兽」
你听过“年”的传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住着一个孤独的怪兽,叫“年”。他有四只眼睛,一张大嘴,还挺着个大肚子。每到冬天很冷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生气,从山上冲下来,抓住那些孤独的人,把他们吞掉……救命啊! 怎样才能从“年”的手中逃脱呢?除旧迎新的习俗又有哪些呢?让这本充满年味的书来告诉你“小年兽”的故事吧!
白关:
这么可爱的年兽,干嘛要吓走。
香槟铁皮屋:
能让人脸红的就是爱呀。
annie hall :
每个人都需要爱,小年兽也不例外呀。
在这个故事里,打动我们的依然是温馨的爱。
暖阳:
过年时和孩子一起读的,很应景,那几天几乎天天要看,每天还看好多次
设想着这样的场景,令我觉得买一打又一打《小年兽》送给侄子侄女应该是过年标配了!
其实像这样与民间传说有关的故事,熊亮老师还画了很多。一说到传统艺术,人们想到的都是它过去的形态,所以,大家对传统艺术形式相对陌生,觉得它比较疏远。其实,艺术应该形成一种外在的客观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人们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欣赏。
在这些作品里,虽然看起来是传统的传说故事,却都是全新的、当代的阐释。在这样的阐释方式中,不再是与我们很遥远的传说,反倒是像家长里短的日常故事,带着日常的温度,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很贴近。这样的温情才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吧。
用自己的文化去理解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更生活化、更真切的体会。中国的美感和西方的美感是不一样的。它不是那么艳丽,不是一眼看上去很漂亮的那种颜色,但会越看越有味道。它同时需要孩子有很好的体验感,对笔的体验,对墨色的敏感。这样的美感都是中国式的美感。如果我们把这种美感保持好的话,今后我们的孩子会以此为起点,有新的创造,而不会只能简单地从西方汲取养分。
春
█
在《小石狮》这个故事中,有点像我们年开始了,我们回到老家。
而年又过完了。我们又要离开自己生活过的小镇,重返城市。虽然离故乡很遥远了,好像总也回不去;但没关系,你知道的,总有小石狮在镇守着这里,成为我们各自的心灵寄托。
▼
「小石狮」
小石狮知道人们也许记得它,也许忘记,但它有信心记得每一个人,不会忘记。我们看小石狮昂头看雪和淋雨这两幅画,原本是寂寥和难堪的情境,但它的表情多么纯真愉悦和神采奕奕,乐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是《小石狮》的好画和精神所在。
它看着孩子嬉戏玩耍,它给走夜路的孩子壮胆,它伴着人们老去,它目送年轻人离开,它记得镇上所有的事,也许有人会淡忘它,但它不会忘记每一个人……
小石狮的独白平实质朴,短短一百多个字,述说着它对小镇的眷恋,对离家人的挂念,每一句都让心触动。
画面是美不胜收,不同的视角荡漾着古朴、自然的情怀……
乡村的小石头狮子,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但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性情
乡村的小石头狮子,在岁月的风雨中看人世间:
它的怀念、它的所见、它的遥想,它的感怀,都是时光变迁……
它的温暖、它的情结、它的古朴、它的情感,全闪耀着民族的光辉!
这是一本有关怀念的书,纪录了值得铭记和传承的时光。
似乎每个村落的村头都有一株参天大树,冬日凋敝,夏日华盖,绿绿盈盈的造出一方荫凉,有老人在树下纳凉,摇着蒲扇,围坐着下棋、闲聊。也总有三五个孩子挤着观棋,。村头的这棵大树就像城市里的商业综合体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你看,全文没有提到一个“传承”的字眼,但是,我们都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了这份暖意。
熊老师在创作这本《小石狮》的时候,也是西方舶来品在国内很盛行的时候。西方名著的插画,要比东方的更被读者接受. 可是熊老师开始感觉到,中国文化需要被重视起来。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点,这个潮流点需要创作除了中国名著之外的、新的东西出来了。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像宣言。不过你看,在故事中我们一点也感觉不到这种“口号”,但又无处不在落实这个方针。
这也是绘本创作中最值得考虑但总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怎样写好一个故事?不是试图去诠释一个预设好的道理、也不是去教化小孩,而只是和和气气又诙谐幽默的讲述。
这样的绘本,给小孩的心灵建设才来的深入人心吧。
年过完了,春天就近了。
在和煦的春风里,一起来到郊外,赏花,野餐,晒太阳,聆听风带来的讯息。
(也许还能遇见小木客呢?!)
▼
「和风一起散步」
如果一片原始山林数百年间未受惊扰,未被砍伐和迁移,就会产生“木客”——他们是一群小小的人。 郭仲产《湘州记》有云,无论老幼,木客的形体看起来都像是小孩,唱歌和哭笑的声音也和我们相仿,只是非常非常小。木客的起居行踪隐现难测,所以很难被人发现。听说他们精于手艺,住处装饰得极为精巧特别,也从未有人见过。 这样的小人,世界上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没见过,可能是他们躲起来了,可能是你们感觉不到他们……
这是宋玉《风赋》这篇古文的视觉表达版,在文末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本高古难懂的赋,被这样可爱的故事重新解读出来,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被小木客这个主角带领着,游历了一番。 而主角又是我们。那么我们怎么从故事中感受到了《风赋》的意向呢?
因为这个我们将“我”代入其中,代入了情境当中,我们与这些诗的意向就不是观赏与被观赏了,而是围绕着「我」这个参照点产生了众多感受。
这
其实也是8岁之前的孩子认知的方式,通过『我』,了解了世界的秩序,建立自己的语言,开始用绘画表达自己,以及各种记忆。所以是通过观察体会到了秩序变化,一步步建立起来孩子思维最初始的本貌。
不论是
绘本创作
还是
艺术教育,都是这一个道理。所以绘本中及教育中保持孩子的自我探索,才是符合认知的。
香槟铁皮屋:
第一次看到这种从传统中国古代典籍中汲取灵感融汇现代童话故事的绘画及叙述,很可爱,大道至简。入选未来的孩子的床头书~(说的好像会要生一样)
Artemis:
张扬又安静,奇妙的美。如此可爱的小书
那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小孩“好慢”“怎么就讲不通”“我得好好教育教育”…… 直接告诉道理,直接告诉定义。自我探索这个方式就迅速被切断了。也很难找的回来。
举个极端例子,这篇风赋,我们是选择让孩子朗读并背诵呢,还是先通过绘本这样的自我探索,在画面里寻去:
风在哪里?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又是怎么变大变强的?小木客被风吹着飘来飘去,很多动物也被大风惊扰到了;风为什么变小的呢?他在看到这些他带来的窘况之后意识到了温柔的力量,然后才一点点变小了。
再来摘一段很美的书评,结束这个清爽又意犹未尽的故事:
作者:果粉(来自豆瓣)
其实古老的《风赋》原是通过“雄风”与“雌风”的论证与比较,针对楚襄王生活骄奢淫佚提出讽谏。如果孩子一开始接触,就是这样一篇古文的话,难免觉得晦涩难懂,不解其意,最终可能也就潦草带过,最终抛之脑后了。
可是《和风一起散步》巧妙的摘选了其中讲述风的产生:由弱及强,又自盛而衰的过程,这段文字可以说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记述简洁。而绘本的图文传递了原文的意蕴,将一个段落,改编成一个活波、完整、充满意趣的故事。
有时候,我们说让孩子接触一些国学,了解一些传统,知道一些古文很重要。但是对于懵懂的他们,要如何理解和接受呢?果妈向来不是很赞成死记硬背或者生搬硬套,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想要的传承的,是意境、思想、韵味,而不是语言和辞藻;能真切的体会到古文中的美,体会到思辨中的智慧,不是更高的追求吗?
从远古起的风,吹过历史的烟尘,跨越千万年,从未停歇。风,未停,我们追寻的脚步,也未停。
绘本附有《风赋》选段的原文,本以为果子没有兴趣,结果他强烈要求我读给他听:果然是喜欢的书,一个字都不愿意漏掉呢。
希望将来,果子学习《风赋》原文的时候,会想到童年有一本绘本,讲的就是风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小木客,有一阵时而活波时而放肆时而又轻柔的风。希望他想到这一切,学习晦涩古文的时候,能感受到一阵自先秦而起的、令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之风。
哇哦! 南方的小孩,你们的梅
🌦
雨
🌧
季
⛈
又双叒叕来啦!
呜呜,不过不要被雨扰心,在这个故事里感受一下梅雨怪对待生活的态度。
▼
「梅雨怪」
梅雨怪说,对不能改变的事,我从来不抱怨。 梅雨怪住的地方终年大雨不停,梅雨怪的衣服常年湿哒哒,梅雨怪的朋友们……可梅雨怪的生活仍然充满了乐趣。当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个样子,你会选择作梅雨怪吗?
这是一本听得见密雨声的书。
Cuckoo:
让我想起多年前某些夏日的午后,当把天空捂得严严实实的乌云压在小学教室的窗檐,空气飘着潮湿土壤的味道,教室静谧得反常,但其实所有人都已经听不下去课,“所有的时间都是为了等着它落下。”
很多人读过之后都很想关心关心梅雨怪:
雀の涙:
嘛,想給梅雨怪遞一顆薄荷牛奶糖。等待也好,長蘑菇也好,荒蕪也好,懦弱也好,浪費也好,孤獨也好,梅雨怪永遠把自己打理得很乾淨。
也有很多读者感觉看到了自己:
不流:
想起了残雪的《雾》:“自从降雾以来,周围的东西就都长出了很长的绒毛,而且不停地跳跃。”梅雨怪虽然直接写一个小怪物,却没有残雪的诡异,毕竟是不同的文学。《梅雨怪》满满的每一页都是密不透风的梅雨的感觉,我想自己在小时候也是一个被梅雨困在家里的小怪物,因为实在无事可做,而且在湿暗的光线下也不能开灯,就只好做各种有的没的的胡思乱想,黑角落里是不是藏着妖怪,屋檐下有没有长出灵芝,如果梅雨永远不结束,不晒太阳的人们是不是会发霉,从此以后不能在种植和收获庄稼,我们要不要每天穿着雨衣光着腿脚去捉鱼和虾来充饥,而我最不喜欢吃的就是鱼和虾……喜欢熊亮的绘本,孤单可爱的孩子怪是最亲切的形象,总觉得自己的童年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Atsacoj:
要是我一哭就下雨就好了,像小龙女一样
不过,还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绘本里看似超简单但特别花心思的图像编排。
Bravo:
很喜歡這種一個開頁文字一個開頁圖畫的編排方式,也喜歡繪畫的風格,像看一部小電影一樣,紙張的選擇很好。梅雨怪的順勢而為讓人自在,拿自己身上長出來的木耳、蘑菇煮湯有點可愛~
kaizo:
在梅雨怪这个故事的讲述中,从每个页面内容的选择和舍弃,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iamsherry:
我很喜欢看绘本,画面风格好多充满想象力还有故事情节,但是呈现的方式很静态。
文小妖:
很散文的一部绘本,故事性不强,有着一股子风轻云淡的人生哲学的意味。
xv:
只有旁白的水墨记录片,描述了梅雨怪的终年大雨不停的枯燥生活。再简单的生活,只要用心体会,远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无趣,一样可以找到乐趣。
这其实是熊亮老师在创作时一直在思考的“纸上剧场”。有时候上演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哲学剧”。
"我想真正找到我们内在的一个生活哲学,如何面对环境,或者是社会矛盾。如果我们从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个跟自然特别协调的生活哲学的话,那它也会变成我们未来的理想,我要实现的部分,那么我们所有的智力都会去为可持续发展或者平衡而努力。所以我觉得,其实绘本有时候,可以给小孩的时候做心理建设。━━熊亮"
先记得这个云淡风情的散文风的水墨纪录片吖! 在接下来的对比中我们再来感受~
嘿!蹡蹡cei!
猫剧场在夏日的月夜里,粉墨登场啦!
▼
「武松打虎」
这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生来脸上有花纹的,就是京剧猫。没有斑纹的猫,就是观众。每天晚上,剧场空无一人时,他们就登上舞台,表演一出出精彩的京剧故事。别看这只是京剧猫的舞台,却也是闪闪发亮的舞台。只要你功夫练得好,就有发光的机会,灯光环绕、掌声雷动;哪怕你不是演员,坐在台下,却也有评判和表达的机会,真诚地送出掌声和嘘声,都是一种纯粹的猫生态度。 真希望人生的舞台也能如京剧猫的舞台,纯粹得好,努力了,就有掌声。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能疯能傻,难得糊涂;俗话又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别小看了任何舞台,也别小看任何舞台上的演员,这京剧猫演出的《长坂坡》和《武松打虎》,还真能博君一笑
▼
「长坂坡」
三更半夜,剧场里没有人,只有猫。「锵!锵!锵!」猫跑龙套,筋斗可漂亮了!黑脸猫大叫:「张飞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观众喝彩:「好!」这几只猫, 没有亮嗓子,也没有硬身段,只有热爱京剧的心。 锣鼓声中,他们粉墨登场,包办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真是空前绝后! 连台好戏!午夜开演,不收门票,人类止步,限猫入场,谢谢。 这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生来脸上有花纹的,就是京剧猫。没有斑纹的猫,就是观众。 每天晚上,剧场空无一人时,他们就登上舞台,表演一出出精彩的京剧故事。
这下,可真的是在纸上实现“小剧场”啦!
对比梅雨怪的故事,这个京剧猫系列可要欢闹的多了,剧情的演变充满着跌宕起伏,在热闹的剧情过后,留给你什么感想呢?
是因:
各种表情猫帝
若ε❤з水 :
这个故事真好,武松猫和老虎猫是好基友!生活就是场戏呀,相亲相爱多好:)
hanabeats:
好好笑 纯真的好好笑,是真心的喜欢!!
神奇的剧场,演员都是猫咪,猫的神情动作画的生动,传神。虽然故事简单,孩子看的哈哈大笑。
珞爸:
武松和老虎都是由猫咪来扮演,从它们刚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的握手言和,原来它们之间的怒目相视一直是在演戏啊,其实它们私底下是特别好的朋友呢!这样急转直下的故事情节,给了读者一种新鲜感和惊喜感。与此同时,绘画风格是融汇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配以猫咪可爱蠢萌的形象,极具个人特色和辨识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卡通形象。
nini :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一点都不显得生硬,小猫的表情也非常形象,看了还想再看的作品。
绘本大王:
非常难得的优秀原创绘本,可以让孩子了解京剧文化和三国故事。
回想起来,京剧猫与《和风一起散步》,都令古典鲜活起来。初看完可能只觉得哈哈哈乐了一阵,但余味里总带着几分中国传统的悠长气息。有见到小孩读完绘本就去找《风赋》的原文去朗读的,也有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找水浒、三国的故事了。
这简单的博人一笑的可爱故事,可不就像种子,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中可以萌发出可爱的芽,渐渐长大。
熊老师自己也说:
“我觉得在故事当中,能够把这个友爱的关系特别鲜活和生动地传达给读者的话,或传达给孩子的话,孩子会受这个感染的。我每次读一些民间故事或者是童话的时候,最受打动的是他们之间的喜悦之情,他们互相友谊的那种快乐,所以我也希望把这些东西传达给大家。”
▼
「什么猫都有用」
在京剧猫的世界里,有锅底黑脸猫、赤红脸猫、粉白脸猫,还有三块瓦花脸猫。他们都是好角色。故事的主角则是一只没有特点的猫。一张大脸又平又圆,眼睛、鼻子、耳朵都那么小,也没有斑纹,真是一点儿特点都没有。 这样的猫,有什么用呢? 露天戏场就要开演了,谁也没想到,这只没有特点的猫派上了大用场!
这本是和京剧猫剧情类似,但属于『野孩子』系列的一本书。 讲完这本,我们可就要到暑假啦,去做“野孩子”啦!
也许不熟悉故事内容,不过……看到这张圆圆的饼脸,你也许会想到夜晚天天一轮圆圆的……?
Strelizeia:
我们都有用,虽然脸都只有大,但是也可以做月亮哦!本中提及的李白的诗可以用唱的说法表现,颇为吸引。
这本图画书个人比较喜欢,故事不复杂,但蛮有深意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个是一定会有的,圆脸猫说不定就会在什么时候发光了呢~
这本给孩子的心灵建设是“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过,用诙谐的故事来讲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会讲到孩子心里去的吧?你瞧:
墨轩:
京剧系列,这次从观众到演员(布景)的转变,给孩子说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
儿童读:
你以为的缺点有时也是你的特点,短板也会有可取之处,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成人读:大脸也有春天,请等待那个爱你如满月般娇颜的人吧(⊙o⊙)…
嘻嘻。
夏
█
到暑假了! 暑假该干什么呢?当然是玩玩玩!野野野! 除了兴趣班之外,也别忘了留给自己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留给自己空闲的时间来遐思。
熊老师在自己的书桌前在想自己的心愿,想怎么去创作;而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是否也能将这样的环境当做自己的书桌、书房、画室呢?
『以天为庐地为席』,是野孩子这个系列的意境,因为熊老师在创作这个系列的时候,真的是在乡下带孩子呢呀!
"2008年,我就开始建立“小石头剧场”,有一点乡村和田野剧场的感觉。那是汶川地震时,我和红泥巴的几个朋友在竹林里建造了一个临时小学,把树林里的杂草和藤蔓都砍了,铺上石子,再在上面搭上帐篷,给小朋友上课。我的上课方式一直是比较闹的,就像今天这样,孩子们就在我周围跑来跑去。"
▼
「蝈蝈和蛐蛐」
《蝈蝈和蛐蛐》改编自北方童谣。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蝈蝈和蛐蛐间天马行空的对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幽默感十足。读这本书时,一定要唱出来,而且是俩人对唱。一听见歌声,头脑中自动出现画面,很小的蝈蝈和蛐蛐就在桌前跳跃,甚至连水墨的画法笔法都在想像中一应俱全。
墨轩:
京味儿十足。可以以京韵调子为主题磨一系列课。报灯名、一园青菜成了精、看不见的马,得空当一试。
叶秋:
我小时候怎么没有接触到这么美好的绘本!
读起来朗朗上口,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父母,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
「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园青菜成了精》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辣椒脸通红。 打得花生到处蹦,打得扁豆把头蒙。 打得豆腐流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挞塔獭挞:
感觉青菜们下一秒就会哇呀呀呀的唱起来
洛木:
画风真的好随意,但却又很逼真。调皮
😜
。
进击的刘安娜:
改编自北方童谣,虽然我没听过,大概我是个假北方人,图画采用实物+绘画的方式,我只有一个问题: 画完还能吃了吗?
▼
「我的小马」
“你们没看见,
是因为它不喜欢被关在马厩里。
它也不喜欢和牛羊,
还有叽叽喳喳的鸡鸭住在一起。
连和它亲密的大黑狗也无法挽留它”
黎婉秋:
国风就是不一样 这么大的孩子不是撒谎,只是分不清想象现实。想象中的世界也许才是美的世界。 我也有一头小马,我信。
化风:
想到他也许迷路了,我的心也空空的。
要珍视孩子们的小小愿望,而不是武断地否定他们,因为那里头有着最宝贵的童真。为了配合故事,本书的绘画风格亦是充满了中国水墨画意境的留白,空灵、幽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
「看不见的马」
朗朗上口的童谣,稚气真诚的童语,还有精彩热闹的童戏,汇聚成《熊亮绘本中国》(第二辑)。这本书里有一匹马,可一开始啊,你好像看不见它。
在京剧的舞台上,演员拿起一根马鞭,做出各种动作,就能表现出奔驰、战斗、爬山、过河等各种情景。
说起来简单,演起来可不容易。
你看,京剧猫的戏班子又开演了。
别看舞台很简陋,行头也不全,但他们演得还挺认真呢!
来呀,带马!
相同的马,在另一个故事中,也是看不见的。
“ 这本书里有一匹马,可一开始啊,你好像看不见它。
在京剧的舞台上,演员拿起一根马鞭,做出各种动作,就能表现出奔驰、战斗、爬山、过河等各种情景。”
在夏天最适合在乡间的晚上看大戏的时候,这些马,可都是由同一个戏班子的京剧猫们上演的。
“来呀,带马!”
一只小兔几:
熊亮老师的画风很容易辨认,这本漫画中马一直没有出现,却通过骑马的人和马童的表演让人感觉马真的存在,神奇。
暑假正是留给放空的时间。 在空白的页面中,留下的不仅是对马的想象,也是留给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触底反弹:
本书和京剧有点关系,还得和娃儿普及下京剧小常识,比如扮相啊舞台表演啊,更有意思的是京剧中的马是没有的,所以书中有几页直接是空白,给足了想象空间啊,只能拼命角色扮演,娃儿看着还挺乐。
想着在暑假看着书中的故事,在一起发挥想象角色扮演,是不是也很别致呢?并且,还是普及传统的好方式呢,比如下面这位读者就很直白━━
栖逸 :
给孩子同时普及了国粹和作文写法哈哈哈哈哈
乡野的孩子,熟悉石头。 也随处可得。 用石头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个剧场挺野挺有趣。这些乡间野趣和奇思妙想,大约也得依傍着田野中的山山水水,才创作的出来吧~
孩子们脑中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熊老师在乡野的课堂里创作了很多石头小人的故事,其实……在自己的画室也有的! 下面这本就是这篇中最特殊的一本了,因为这是和他亲爱的女儿━━熊添竹,一起合作完成的。一起发挥想象力,看看大鸟所开的自行车房有什么特别的温情吧。
▼
「大鸟的自行车房」
大鸟的翅膀非常短,所以不会飞, 还好,他有两条长长的腿。 他最喜欢自行车, 也喜欢帮朋友们量身订车。 无论客人是什么,都难不倒大鸟。 下面,谁会来呢?
洛木 :
(⊙o⊙)哇。好有爱,情节曲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来什么物种要大鸟做自行车。
Winnie❤:
改成儿童剧应该不错
最近买了很多熊亮的作品,很喜欢.这本是和他女儿共同完成的,内容更贴近孩子的认知和喜好,最后的结尾很出彩,给孩子留有创作的空间和余地。
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中,我们总被情节带动着,一页一页的翻下去,直到最后结尾。不过,一篇感动人的故事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的绘本,与孩子互动的浸入式阅读;真正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开拓想象力的奇思妙想之书。
孩子花时间浸入在绘本故事中,我们“大孩子”也花时间和他们一起,站在孩子的视角,这样的暑假是否“奇思妙想 X2”呢? 你同意吗?
啊哦。很快,新的学期在暑假过后又开始了。 要不要力争上游呢?
秋
█
▼
「我们要第一」
在每个蛐蛐的家里,家长们都在鼓励孩子们“你是第一!”、“你一定要第一”。结果,小蛐蛐们上学了,班主任让他们列队报数,喊出来的都是“第一”,带他们“一二一”齐步走,却都变成了“一、一、一”。 第一,真的那么好吗?
洛木:
熊亮很皮啊!将童谣或故事画得这么有趣。
很受孩子喜欢的野孩子系列,童趣十足 孩子说蝈蝈们真傻 第一第二一直抢 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熊亮大大的作品闭着眼也可以下手
▼
「我的理想」
我非常想做一名医生,还要特别有名。
我想当医生的原因是:
有的医生治不了的病,我就给他治,不让他死。
如果他死了,他的家人就会很难过,村里又少了一个人。
我做梦也想当一名医生。
流水莲飞飞:
这本孩子很爱看,看完后表示他的理想是当一个面包师
多看看的阁嘻嘻:
我好喜欢这个作家的风格啊,表情和背景都好合适啊,看似粗糙的画真实的感受到童真
在新学年里,期待你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学业,还能想到自己为什么想要变得更优秀呀。不论是医生,还是面包师,你的理想能够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那就真的很好了。
你看! 成为绘本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哩!
喏。秋季了,不仅学校里开始了新学期,其实金刚师也开课了。金刚师何许人也,讲的又是什么呢,他的“公开课”我要不要侧耳倾听?
▼
「金刚师」
欢迎来到金刚师山里的讲堂,这里讲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人生。 金刚师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风水火石、毛虫叶子一一回答, 答案就变得无穷多……这是一堂人生课,你的答案呢?
木头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