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很多人都跟九叔失联了
,如果大家中午12点还没收到推送消息,可以自行点进公众号主页看看,风里雨里,九叔每天11:55都在等你
大家看完文章也记得点下
“赞”和“在看”
,同时右上角
星标一下公众号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不会错过了~(详见下方操作)
李先生今年58岁,去年他身上时不时有黑便症状,但症状出现的不频繁所以就没太当回事。上个月,他连续一周排便都是黑色的,这让他感觉情况不对,去医院一查竟被确诊为胃癌。
这让他难以接受,怎么好端端的胃癌了?医生在了解过往史后,认为与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李先生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平常有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总是舍不得丢,总是会放入冰箱慢慢吃,在他看来冰箱的作用跟食物的“保险箱”差不多。
然而,就是这个习惯,很可能成为了他发生癌症的帮凶!
很多人和李先生一样,对冰箱有着盲目的信赖,认为食物放进冰箱后就不会坏,尤其是冷冻层内的食物,可以放上个一两年都没问题。有网友锐评“冰箱冷藏室不过是冷藏保鲜,但冷冻在我看来那就是暂停时间。”
在网络上一直有关于冰箱的相关热搜,早前有一个话题
#冰箱冷冻室细菌多#
冲上热搜,指出冰箱在低温条件下的确能抑制多数微生物生长,起到一定保鲜作用,但并不能彻底消灭细菌。
图源自网络
李斯特菌
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存在于食物、泥土、植物、人类以及动物粪便内。相较于其他细菌,李斯特菌具有耐寒、耐干燥以及耐高盐的特点,它可以在
0~4℃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在-20℃下也能存活1年之久
。孕妇、婴幼儿、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被李斯特菌感染,这几类人日常一定要多加注意。
其次,
沙门氏菌
也很常见,多存在于鸡蛋、肉类内。低温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但在食物离开低温环境后,其又会快速繁衍,感染后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绞痛等。普通人感染后一般可自行恢复,但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可能诱发严重的败血症;
还有
志贺氏菌
,主要存在于蔬果内,
家用冰箱内的检出率为8%
,感染后会导致腹泻、发烧、恶心、胃肠胀气等;
此外,耶尔森菌也是个能在低温环境下生存的细菌,主要存在于生猪肉内,感染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腹痛腹泻等症状出现。
有调查显示,许多人家里的冰箱都不过是个超大版的“细菌培养皿”。成都一项针对15台家用冰箱的调查显示,细菌总数平均值为2.9 x 104 CFU/cm²,真菌总数平均值为 240 CFU/cm²,远超我国相关规定内的公用杯具、洁具的细菌总数标准。
冰箱的确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以及预防微生物生长,但无法抑制所有细菌生长。食物长期储存在冰箱内,可能会滋生大肠杆菌、霉菌等有害菌,食用后轻则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胃癌。
日常一定要多加注意冰箱的使用问题,尤其是这几种食物,不适合长期储存在冰箱内。
1、坚果类食品
坚果类食物无论放不放到冰箱内,都很容易会霉变,因其内里的油脂含量很丰富。放入冰箱时最好有单独的隔间,发现霉变要及时丢弃。
2、炒熟的绿叶蔬菜
绿叶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即便是放入冰箱内也无法减少亚硝酸盐生成,经常摄入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中就包括胃癌。日常烹饪的绿色蔬菜,
建议在4小时内食用完
。
3、米、面等淀粉类食物
如馒头、面条、米饭等食物,长期存放在冰箱内会让内里的淀粉老化,不仅会让口感变差,还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存放时间过长还可能产生黄曲霉素,食用后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囤货的习惯,尤其是过年期间,买了很多肉类吃不完可以在冰箱内放上好几年。殊不知,这个行为非常的危险。
肉类在放入冷冻层后,内里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出现氧化,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而肉类在氧化后会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我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放入冷冻层内储存的肉类,前3个月是氧化急剧的时节,肉的质量会在此时快速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