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郑钦文退赛 ·  6 天前  
人民网  ·  恭喜,郑钦文! ·  6 天前  
新华社  ·  你好,湖南!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不是北京房价抛弃了你,是你不懂北京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9 19:10

正文

这两天,北京房价很热。朋友圈里相关文章屡屡刷屏,比如报价728万,买家砍到745万成交;清华硕士集体逃离北京;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北京房价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等等。


北京房价卷土重来一夜刷爆朋友圈


从前有个段子,“如果没有斗志了,那就看看北京房价吧”。但如果真的看了北京最近的房价,恐怕不仅不会激发斗志,反而会立刻丧失斗志。无论灌多少热血的鸡汤,都抵不过北京房价的高处不胜寒。


北京的房子是拿来住的吗?


是的,北京的房价又卷土重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统计,北京房价已经从去年2月的45000元以下,涨到了今年2月的60738元。


另据研究机构统计,3月上旬,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6166套,与2月上旬同期相比增加40.1%。而这波行情中,领头羊又是学区房,清华附近的学区房已经达到了20万每平米的天价。


20万一平的学区房长这样


可是,政府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不是一直在调控房价吗?出了那么多政策,为什么又房价猛于虎了?

 

其实,还不都是因为,你们都想在北京买房。

 

北京,承包了整个中国北方的购买力。上海旁边有长三角,广州深圳有珠三角,替代城市在百十来公里外就有一个,但北京周边并没有明显的阶梯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说了很多年,但除了环京地区的房价快一体化了,以超级城市北京为中心的单极发展结构并未有太大改善。

 

北京的房子是什么?


从现实的情况看,我们还真不敢就理直气壮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经济学家马光远说,北京的房子是一张船票。这张船票的价值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与各种福利相互捆绑而导致的价值重估。有了这张船票,这个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福利你才有更多的分享的资格。

 

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集大成的多方资源,是北京作为首都无可改变的特征,更是在其他城市无法享受到的稀缺环境。这里是全中国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所以清华硕士的学历并不值钱,所以老旧的学区房很值钱,所以,尽管现在北京房价已经高到让人难以接受,但京城房市继续坚挺依然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它不是打败了经济学常识,反而正是经济常识的注解。



“太胖”的北京要分流


有声音称,一座城市首先是一个生态,你不可能砍掉这个生态的底座,只留下还算买得起回龙观和燕郊商品房的北漂上班族。由于失去了开放和包容的心胸,北京的城市生态正在塌陷。

 

但是这可能忽略了,北京的包容已经快要顶到了天花板。仅看用地的话,北京三四千万人都能活,但是现在城市拥挤、资源紧缺、环境容量问题已经严重到没法再忽视,这座城市不可能永远自大而言大。

 

人潮涌动的北京地铁


“太胖”,习近平在2014年2月调研北京时,曾这样比喻北京如今臃肿的身材。而在各项沉重的指标中,人口是挥之不去的话题。这可能是北京最不愿意看到的“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早在2010年,北京人口就整整提前10年,突破了1800万的人口规划目标。

 

这两年,北京的第一大任务没有之一,就是疏解人口。根据京津冀一体化的要求,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以内,城六区争取下降15%左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北京曾更新了明确的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经济中心功能并不包括在内。

 

事实上,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一直在把制造业、重化工企业等外迁,在政策端口,政府希望通过产业和规划,“以业控人”。而在末端,原本被看作大城市病之一的房价高企,反倒是成了北京疏解人口的一把利器。

 

以房控人,以高房价进行筛选,某种程度上,这既是理性经济的市场选择,但也是政府有意引导的结果。

 

北京的住宅用地供应不增反降


根据今年北京的供地计划,今年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只安排了260公顷,而在2016年,这个数字还是850公顷。要知道,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北京不增反降,而且是连续多年下降。所以,北京的新房市场在逐渐萎缩且远郊化。

 

而在去年“9.30”新政后,政府强调要大力推出自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主要是有条件地向户籍人口和鼓励发展产业人口倾斜。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不管有意无意,房价都会是北京瘦身和分流人口的一道杀手锏。对于无数想要来这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房价就是一道冷墙


只有北京一个选择吗?


也因此,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多篇爆款文章,总充斥着磨灭不去的悲情色彩。

 

典型的语调是,“一个清华毕业生都在北京混不下去了”,“这个城市对外地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友好”,“ 那个曾经滋养了无数外地人梦想的北京,可能已经消失了”

 

在城市化大潮中,理想也可于别处开花


总结起来,所有的苦闷都可以这样说:我有理想,有才华,自诩高知分子,却在北京的房价面前一地鸡毛,不公,不公。

 

但问题是,只有北京一个选择吗?


所谓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基本过程,但理想的状态是城市群分工合作,而非一城独秀。单纯强调往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扎堆,这种过于集中的发展模式,本就不该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

 

当下,超大城市受限于资源与环境压力,都在实践中摸索开放包容与人口总量的平衡点。同理,被北京房价伤透心的北漂们,或许也可尝试在生活质量与城市层级将寻找平衡,在城市化的大潮中,理想也可于别处开花,来来往往,人们都在选择自己的路,不必太矫情。正如昨天有新闻所说,北京二环学区房可在美国买个镇,你选哪个?


转载来源:财经第一声


中国之声

我想有套房 |有奖征集


关于“买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酸甜苦辣

我们相信,你想说的心里话一定更多

何不一吐为快?


在这里,你可以畅谈买过房的庆幸、

不背债的轻松;

也可以吐槽买一套房的荒唐和

买不起房的辛酸。

总之,是你的故事,我们都接受~

欢迎大家将“那些年买房的故事”记录下来,

发送到:

[email protected]

(一定要发送到这个邮箱哦~)


只要你的故事足够真实、有料,

就有可能出现在中国之声的公众号上。


还有可能获得我们为你精心准备的奖品: 

中国之声特制64G优盘

或者收音机“小绿绿”一台



投稿须知

投稿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到邮箱,字数800字以上,最好配2—3张图片,如有其他好的素材也可以一并附上。所有稿件麻烦注明作者及联系方式。谢谢。


也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买房这件事,小编和大家一样痛苦,

互相分享一下至少心里会轻松一些~

你的“买房故事”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