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周
A
股走强,沪指收复
3400
点,
周涨
2.33%
,深证成指
周
涨
1.69%
,创业板指
周
涨
1.94%
。行业板块普遍向好,房地产
板块领涨,
传媒、机械设备、钢铁、煤炭等板块表现较好。
后市市场将如何演绎?
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预计仍将积极,将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国内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宏观流动性环境趋于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配置上,建议继续向绩优成长和内需消费切换。
2. 中信建投:跨年行情正在进行 预计市场将继续震荡上行
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关口,在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需求提升,从配置季节性和市场特征看,岁末年初新一轮增量资金开始流入A股市场,跨年行情资金基础得到强化。近期货币财政政策继续积极表态,经济预期有望边际改善,整体而言之前提出的跨年行情正在进行,预计市场将继续呈现震荡上行特征。
关注行业:
非银金融、地产链、消费电子、机械、建筑、建材、钢铁、社会服务等。
关注主题:
两重两新,供给侧优化,新质生产力,国央企市值管理,
A500
等。
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经济基本面呈改善态势。配置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1)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2)涉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主题。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推进,带动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重点消费品销量快速增长,有利于带动业绩复苏,同时,大消费板块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较高。(3)继续看好避险属性较强的红利板块,重点关注央国企。
经过一轮强有力的分母端行情的充分演绎之后,市场将逐步进入寻求分子端逻辑验证的阶段。与其博弈政策力度和节奏,不如静下心来寻找景气改善的领域。已出台政策逐步落地后能否转化为经营数据的改善,或是市场从震荡整固期走向第二轮升势的核心。基于对各行业基本面景气恢复情况的梳理,结合年度行业打分表结论,建议一季度优先从大金融、顺周期、硬科技三大板块中寻找具体标的。
市场延续流动性交易的概率较大,或也是跨年行情的主要线索,观察M1与M2的剪刀差,当前该领先指标仍在低位,对应企业利润复苏仍需等待,基本面交易空间并未打开,而场内流动性显著收紧的概率较低,结束流动性交易的条件也并不充足。跨年行情的配置仍需关注政策催化密集、产业景气向上的中小盘、科技方向,但是市场仍有阶段性向基本面交易方向切换的可能。此外,在货币延续宽松、十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本轮涨势并不突出的核心红利板块作为底仓配置资产将再度具备性价比。
本周关键会议,预计政策态度相对积极的概率更大,市场风格可能会阶段性走向均衡,比如过去两个月滞涨的顺周期白马可能中枢上移。但是,考虑到明年二季度之前是宏观数据相对真空期,经济的复苏力度较难证真或证伪,市场风格或反复,但题材行情、小盘行情可能仍会占主导。
7. 海通策略:科技制造和中高端制造有望成中期股市主线
M1
反映企业生产扩张、居民消费购房、政府财政扩张意愿,是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指标,同比拐点大多对应着股市拐点。②本次
M1
口径扩容后波动收窄、趋势一致,但依然是价格和盈利周期的领先指标,对股市仍有指引意义。③新口径下
M1
同比仍偏弱,行情升级需密切关注增量政策及基本面趋势,结构上基本面占优的科技及中高端制造或是中期主线。
交易性资金热度维持,新主题出现,12月反弹行情有望延续。中期判断不变,岁末年初是政策面和基本面的验证期,市场主要矛盾切换,资金推动行情的阻力增加,风险偏好可能边际回落,反弹后跨年行情可能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