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这才是日本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日本的男男女女,正通过亲历、亲记,告诉您一个真实的日本。加入日本Team成为专栏作者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这才是日本

日本农业的9大经营之道,值得中国农业学习30年!

这才是日本  · 公众号  · 日本  · 2018-04-30 00:07

正文

这才是日本

想象中的日本与现实中的日本落差有多大?百名华人用亲历亲记告诉你。 ☞☞☞

版权归神农岛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号 “神农岛”(ID:sndfly),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askus2016,编辑:任旭颖。


相比高度机械化的欧美农业,日本农业在某种程度上更值得中国农业学习。 我们总结了日本农业最重要的九大经验,以供借鉴。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现在这一位置被中国取代。 但日本仍然有很多地方比中国领先。 在农业方面,日本同样是中国的榜样。


日本农业以精致农业著称于世,其在很多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农业企业家学习借鉴。


日本列岛属于岛国,土壤贫乏,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 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这样的日然环境之下,日本却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农业,更显难能可贵。


长期以来,相对于日本农业,欧美机械化农业才是中国师承的对象。但是, 欧美的高度机械化是以人少地多,人均耕读面积大为前提的。 就目前而言,虽然中国土地流转改革正在深入,但就目前而言,要实现类似欧美的大型农场,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比之下,日本的农情和中国更加接近。 因此。因此,其实际上更加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农业学日本,学什么?我们总结了日本农业九大经验。



专  注  力


日本工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日本人在细节方面见长,日本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专注力。 这种专注力同样体现在农业领域。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具有差异的才是和谐的是日本农业的显著特征。


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农户没有“小而全”,只有“大而专”;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 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 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因此, 日本人非常注重土地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农业经营者们首要考虑的方向。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看到, 所有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像海绵一样。


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 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 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对化肥的使用并不科学,很多土壤化肥、农药过渡使用,可能若干年都难以改变。这使得中国要想真正生产出“三品一标”产品难上加难。这在方面,中国农业应当向日本学习。



日本式的盈利模式


在中国的农业,至少85%以上实现不了二次盈利。 打个比方,农民种了100亩麦子,核心收入来自卖掉麦子。一旦遇到滞销,就得赔钱。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日本, 为普通的稻子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日本的稻田画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向。


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 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


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 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稻田成长期的稻田艺术吸引大批的游客;秋冬后稻谷收获后,又把稻杆变成艺术品,同样实现了稻田的价值。


日本的稻田画激活了种植业,农民的的收入除了来自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可以发展创意农业增加收入。



发展机器人农业


当中国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时, 日本农业已经向前走了一步——机器人农业。


据《日本农业新闻》2016年10月10日报道,根据日本自民党农林水产业基本方针制定研究小组发布预估数据称,2050年日本农业人口将减半至100万人,其中三成为85岁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农业人口会减少殆尽。不需要人手的农业已经近在眼前。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国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陷入危机。除了通过农业教育、研修,培养具有国内外市场视野的管理层以外,生产作业要充分利用外国人和机器人。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井关农机公司在茨城县的试验场公布了“机器人拖拉机”的信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机器人拖拉机可以与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机同时进行作业,效率是后者的1.5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员14000多人,成为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喷药第一大国。


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提高,未来谁来种地同样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机器人的经验。


注重产品包装


也许因为日本是动漫大国吧,精良的设计同样渗透到了农业包装领域。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 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日本农业第六大经验是,农业企业要善于和消费者建立深度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日本农产品在流通方面,主要采取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结合的办法,即成立产销联合组织,其 主要优势在于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面对面的相互信赖”关系。


日本的农业经营者经常会邀请消费者来到基地体验种植和生产,让消费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样种出来。 经过不断地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体验式农业


中国的农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隔着一层山。有多少个消费者认识农产品的种植者或养殖者?又多少个消费者亲自到田地里体验过种植或养殖的乐趣?


但, 日本在体验式农业上,做得很棒。


日本有个“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大分县的“丰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种,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越来越少了。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 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并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


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每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等评选优胜者。不仅如此,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当然,奖品是当地特产。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不仅振兴了畜产业,也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真正实现标准化


任何产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底气。比如:口感、甜度、水分等。这些有1项优势凸显,就有机会卖出高价。


高端、高价是日本农产品的特色。 比如日本的天价西瓜,一个西瓜拍出3.1万元。这种西瓜如何能卖出高价呢?标准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产的“田助西瓜”。这种西瓜种植过程非常严格,先播种发芽,再送往温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温都必须严格控管,100天后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会被销毁。


当然,除了了日本农业的经营之道之外,日本的补贴政策和土地政策也十分重要。但,关键的地方还是每一为农业经营者的思维和胸怀。

品  牌  化


日本农业的第九大经验是品牌化, 日本农业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品牌溢价,这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