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联
中国翻译第一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日报  ·  董宇辉最新回应 ·  昨天  
河南日报  ·  董宇辉最新回应 ·  昨天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哪吒2》“急急如律令”翻译成“biu ... ·  昨天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哪吒2》“急急如律令”翻译成“biu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译联

浙大女博士翻译纠纷引发行业精英人生百态

译联  · 公众号  ·  · 2017-08-06 21:43

正文

昨日发出浙大女博士翻译纠纷文章后,在几个活跃微信群引发热烈讨论。鉴于很多朋友关心翻译行业,但时间都很宝贵,没耐心读完长文,我还是把各个群里探讨的干货总结一下,让大家了解下语言行业各类精英人才对目前中国的翻译职业和翻译市场的认识。

昨日文件见:

请浙大选个明事理博导把某奇葩女博士带回去重新教育下!

关于译员待遇

(价格低难吸引人才留下)

YJM 老师: 纠纷双方谁对谁错姑且不论,但是 4000 字的科研论文翻译费只有 640 元钱,翻译的劳动也太不值钱了。难怪我的学生们现在毕业了去培训机构教英语都愿意就是不愿意去做翻译工作了。

译联老曹: 这也是翻译行业一个悲哀呀!学翻译的最后不做翻译。老师有一定责任的,没给学生好的教育和引导呀。翻译没学好,还想要高价,这是不符合行业需要的。

YJM 老师: 很残酷的一个现实是,我们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去培训机构工作拿到的薪水要比班上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去翻译公司上班拿到的薪水还要高!翻译的工作对个人的各方面的要求之高大家业内人士都很清楚,但是很遗憾,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同样的认识。

译联老曹: 学生做不做翻译和他们在班级是啥水平关系没那么大。做翻译的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翻译这个职业,不是非常取决于收入。不爱翻译行业就不会走进来。每年的翻译相关专业毕业生中,能走进翻译职业的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比例,各位老师能够看到的学生也就几百人,里面一个做翻译的都没有,是社会正常现象。如果能鼓励更多可能对翻译感兴趣有能力做个好翻译的学生进入翻译行业,这样的学校和老师也算对翻译行业做贡献了。都鼓励学生离开就太可惜啦!

SZF 高管: 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产品价值(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价值),才能拿到合理的收入。

YJM 老师: 不是老师们鼓励学生离开翻译行业,是老师们吹的天花乱坠也敌不过人民币的吸引力大。

SZF 高管: 去培训机构工作很多人都能胜任,做专职翻译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专职翻译收入更高才对,问题在于翻译行业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个人学过外语就可以做翻译,翻译行业进入人太多,翻译质量,翻译服务没有保障体系。就像你去看病,给你看病的人医生执业资格证都没有,能提供专业服务吗?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就是幸运了。

YJM 老师: 但是很遗憾翻译行业是价格几十年原地踏步的一个领域,跟农民们辛辛苦苦种粮食的价格同等待遇。

YJM 老师: 我们一个拿到 catti 二级证书的本科生最后也选择了去当老师。

SZF 高管: 解决实际问题,高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MTI 专业设置需要深入调研,符合市场需求才可以。

真假李逵问题

(干掉李鬼,让李逵活好!)

LJS 高管: 中国翻译行业的几个问题: 1. 没有遵照 ISO17100 规范,差距十分遥远; 2. 某些大学机构介入商业环节,不按商业规范出牌,极大地破坏市场; 3. 李逵被李鬼害死!走出去企业艰难!翻译价值难以兑现! 4. 绝大多数翻译仍然是按(字)面翻译! 5. 各大翻译大会不立足于解决问题,而是吹嘘自己多牛!沦为新闻!

SZF 高管: 目前很多高校 MTI 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专职翻译是事实。我们公司的实习实训目的就是通过大量真实项目模拟训练,职业化训练让高校培养的学生符合语言服务企业需要。有能力的进入真实项目发工资给你,不具备专职翻译能力的,收费实习实训有企业导师或行业专家指导提高你的能力。

LJS 高管: 我几乎不参加会议了,纯属浪费生命。

WCY 老师: 岁数大的一些人士,乘房价较低时购了房,以此为基础不断周转,出于职业热爱从事翻译工作,还算有一定物质基础。青椒们如专职做翻译,这么低的收入将难以为继。他们中的某些人即使入了这行,这么低的收入为了生存,只能靠无限度廷长工时来增加收入,代价是健康受损,同时更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这种职业前景学生都明白,造成多数人(毕业生)不愿入行的现实。前几天南京不幸去世的那位翻译的经历就说明了问题。

LJS 高管: 李鬼应该死掉,李逵应该过得好好的,现在是倒过来的奇葩的现实!低价中标,玩中转,企业不死才怪。

WCY 老师: 您说的是行业大问题。大量李鬼的出现,非但造成质量不保,更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对咱们这个行业,细思极恐。

LJS 高管: 不要再讨论大学培养合格的译员!本来这个期待就奇葩!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正常脑子的人!培养有扎实基本功的语言能力!合格的译员必须是翻译公司最后一公里跑完的路程!没有翻译公司参与的课程设计,这个期待本来就十分荒谬!盲目指责大学老师是脑子进水。当务之急,必须清除李鬼,让李逵活下来,确保专业译员的待遇,方能挽救整个翻译行业!否则全军覆没吧。

LJS 高管: 问题都在 ISO17100 的落实!我讲了多少万遍了。低价中标的没有一家符合 17100 ,真是自欺欺人。建议老曹建立一个评价体系,译员翻译水平,服务质量有用户或行业专家评分。利用行业影响力逐步规范翻译行业。

YJM 老师: 王老师说的很中肯,人首先是需要维持生计的,翻译行业除了几个顶级大咖们活得有滋有味外,好像没有多少人是生活得很滋润的。长期如此的行业现状对年青人的拒辞力是非常强大的。

WCY 老师: 我们也非常希望有更多毕业生毕业后做翻译,但市场力量难以抗拒。

LJS 高管: 北大我们专业没几个在翻译行业,在的,都是靠信念活着。与同班其他同学去银行和金融的,没法比。我非常恭喜他们选择了别的行业。

译联老曹: 以上讨论价值大,感谢各位老师参与,深度超出我期望!

SZF 高管: MTI 专业招生存在缺陷,很多学生为的是拿学历,并不是喜欢翻译或想从事翻译工作。优秀的学生必然离开,否则他真对翻译有情感。

WCY 老师: 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太强大了。

留住人才问题

(校企需合作;待遇要提高!)

LHP 老师: 早上好!对大家的观点感同身受。可否做两件事:有共识的公司共同制定(选择)入行标准,坚决不雇佣不符合标准的人中,逐渐扩大;企业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实习后合格者留用。我们这几年试着这样做,还在摸索。另一建议:与其继续传统教学,不如培养懂翻译具备相关工具使用能力的人,包括项目管理能力。面对现实,最好的做法是校企联合,从“一点一滴”做起。观点不一定对,见谅!

SZF 高管: 希望我们能展开合作帮助学生铺平最后一公里,帮助他们就业。专职翻译有的一天能翻译 8000 10000 字的翻译量,按照 1000 300 元计算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帮助学生做长远职业规划,树立信心需要老师能支持。

WCY 老师: 实际上我们做老师的是满遗憾的。每年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讲座要花很多钱。我统计,每届学生中获各类奖学金,及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的人,毕业后竟无一人做翻译。

LJS 高管: 国内对谁有资格担任翻译界定模糊。我认为要从这里对合格译者做出规定。我们公司挑选译员几乎是百里挑一或者概率千里挑一。入职后都有十分规范的内部培训和管理。坚决按照 17100 来办。技术写作也是坚决按照 ISO82079 等规范来操作

LFL 高管: 50 元纸币长得再漂亮也不如脏兮兮的 100 元纸币诱人。

YJM 老师: 刘老师好!我们跟一家大的翻译公司也开办了专门班,公司高级译员也亲自参与授课,实习考核合格后的学生公司同意留用,但是起薪是 1800 元,还不包吃住。工作后每年考核晋级加薪。而同期的学生去培训机构起薪都是 3000 ,有的还包吃住。进入的起薪太低,学生最后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WCY 老师: 时间长了,眼看着身边的好苗子都进了别的行当,干得如鱼得水。我在心底为他们庆幸,但也为行业惋惜。

译联老曹: 把翻译好苗子留下来是一个大课题,这个得想办法解决。

LFL 高管: 现实残酷,不过我已经转过弯了,为啥 MTI 毕业一定要去做翻译,还是要正视现实,很多翻译工作正被科技所代替,想成为那个高端的翻译,其路漫漫兮,而且很多人会倒在路上,努力者未必成功,还是要选择自己想做的能做的,这是我和我们的实习生说的

LHP 老师: 我们有毕业生被语言服务领域“粘住”,干得很好。当然,老板给的薪水也绝对不是 1800 !问题很复杂,能做什么就做着,总比“沉沦”好!各自尽力,正能量慢慢蓄积 ......

行业监管问题

(任由发展,还是人为干预?)

LJS 高管: 翻译行业组织须做好 gatekeeper 作用,揪出李鬼,留住李逵,解决问题,不要让吹牛的,忽悠的上台坑人。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去读他的作品;判断一家企业,去用他的产品和服务!其他都是多余,什么博导,什么 CEO ,什么经理头衔都太虚。

译联老曹: 关键还要在其位谋其政。

LJS 高管: @ 译无止境老曹 你不是去夺律师饭碗断案了呢。这种案件没必要浪费精力的,一看就是翻译流程超级荒唐,毫无章法可言!

译联老曹: 我是在其位谋其政,还谋了其他位的政,至少比不谋的好吧?

LJS 高管: 任何翻译质量问题都出在对质量定义的 scope 上,起码对标准一无所知,埋怨谁去? @ 译无止境老曹 那样会累坏自己!我们只努力做好产品和服务即可!其他事情,不是我们的职责范围!

SZF 高管: 翻译行业从业人员太缺严谨的工作态度,项目管理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市场竞争很残酷,缺少职业化训练,翻译质量控制做不好,不能按时完成翻译任务、不能遵守承诺,如何树立品牌,信誉?我们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提供真实翻译项目语料,通过模拟真实翻译项目,企业导师或行业专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培养职业化习惯,质量控制意识,项目管理意识,遵守承诺,成为合格的译员。帮助语言服务企业树立品牌和市场信誉,实现工作价值最大化。

LIJ 老师: 上面那个“博士”翻译纠纷很热闹,群内似乎反应强烈。我刚才看了一下相关帖子,知道了当事人各方的观点,浅见如下:

翻译市场确实乱象丛生,很不规范,缺乏契约习惯,出现纠纷时缺少权威的鉴定标准,所以有些纠纷难以处理。

既然委托方认为译员翻译质量很不好或交稿过期,那就应该举证说明,事实胜于雄辩。

翻译合作也属于交易,此案例中双方竟然不知道对方真实的名字、身份、机构,岂有此理 ! 所以,建议大家使用实名制,即使电话、微信、微博也应如此,否则翻译交易出现纠纷时,难以指控对方。

学校教育问题严重,重教书轻育人,反映在翻译市场上的问题是一些从业者情商低下,责任心差,处理矛盾能力差,商人铜臭味很浓。此案中几个号称“博士”的人吵架能力倒是很强。值得我们反思。

顾名思义,翻译是沟通的桥梁,从事翻译的人更应该学会交流,应该具备较好协调合作方关系的能力。而此案例中的各方似乎更多强调己方的利益,对话用词过于尖刻,导致矛盾激化难以解决。交流和谈判都需要技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运用 : 包容、互利、互赢,绝不是空话。

至于上述这个案例,建议让当事人自行处理吧,亏钱买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吧。

一管之见,仅供参考。晚安。

谁是职业翻译?

(几人拿到过千字千元?)

LNX 老师: 主要是翻译市场不规范的问题: 1. 如果是译文质量不过关,那就真的没意思了。 2. 不过不少翻译都有过被委托方游戏,放鸽子的经历,就曾经被某安徽名酒放过。 3. 还有严谨的学术论文翻译质量要求高,自然价格也就要合理些,如果委托方一味追求低价,那么无形中就增加了译文质量不过关的风险,到头来自己要承受。

译联老曹: 其实本案主因不是价格问题,价格再高一些质量也不至于有太多提高。这位浙大老师转包给她学生的价格不会改变,即使她拿到 260 360 元单价而不是 160 ,她给她学生的价格也不会超过 100 甚至 50 。这主要是翻译市场不规范还有人性不善导致的。

XIA 老师: @ 译无止境曹旭东(中国译联社群) 学术论文 博士论文中到英 单价 1000 元。

译联老曹: 看来要重金寻找行业好翻译啦 职业翻译价格可没有这么高呀!能拿到千字 200 元以上的翻译员很少的,甚至很少有客户肯给翻译公司这么高价的。 把目前翻译市场的商业翻译价格做一定比例的提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提高到千字几百元甚至千字千元,是不可能的。

HGP 博士: 翻译圈一直想要提高价格,问题是你的服务能像顺丰一样明显超出同行理直气壮收高价吗?服务态度难保证,专业性不能保证,质量同样无解,连按时交付不少时候都是问题。这就是我了解到的人工翻译现状。

HGP 博士: 一些人明面为了翻译圈,联合这联合那,揭发这揭发那,问题是这些途径除了为自己谋私利,能解决问题吗?这世界不需要世界警察 ( 如美国 ) ,翻译行业其实同样不需要行业警察。

CQL 老师: 驴一鸣,虎大骇,以为神,远遁

译联老曹: 驴子说虎话!

职业翻译请进

(啥待遇能留住你?)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

最新文章:

笔译实战:译联大学笔译学院黄埔1期正式招生


往期文章: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开课,翻译苗子请进,集中封闭学习,老曹带你就业!

译联黄埔:封闭式笔译实战1期已有7位优秀学员报名!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封闭式继续;远程可以有;跨国也欢迎。老曹想要的翻译好苗子陆续出现啦!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看看她们有多优秀?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他们已很优秀,仍在追求进步!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这位学员经验少但潜力大!

译联黄埔笔译实战:这么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学生我能拒绝吗?

翻译企业:

需要专兼职译员的请找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