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蒙古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前著名摔跤选手巴特图勒嘎仅以
50.6%
对
49.4%
的微弱优势,击败了人民党候选人恩赫包勒德,两天后巴特图勒嘎宣誓就职,仅过了
4
天,这位走马上任的新总统就首次以总统而非摔跤明星身份出席蒙古国最具人气的群众性活动——国庆那达慕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号召民众建立强大的国家。连日来这位蒙古自有选举以来当选得票率最低(
6
月
26
日第一轮投票仅获
38.1%
的未过半选票,为此不得不破天荒举行第二轮投票)的总统频繁在各种场合或直接露面、发声,其内容无外乎对内呼吁团结和向国外投资者示好安抚。
之所以要对内呼吁团结,是因为此次大选期间由于三党支持率接近,选情始终白热化,而三位候选人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均难以表现出足够的新意和吸引人之处,不得不一方面刺激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借“爱国主义”这张牌攻讦对手。如今大选尘埃虽定,但国内选民割裂且势均力敌的局面并未改变,更要命的是蒙古总统大选和立法选举是分开的,大呼拉尔(议会)目前仍是人民党占据席位多数,总理也仍然是人民党的额尔登巴特,在这种情况下倘继续坚持选举期间的鲜明民族主义立场,势必在社会上、尤其立法机构中激化对抗,从而对新总统推行自己理念和政治纲领形成掣肘。
之所以要对外安抚,则是因为历史上蒙古国曾通过
2012
年版《海外投资法》,以“便利外国对蒙古投资”、“保护海外投资者利益”之名,对海外投资蒙古资源类产业,提出种种苛刻限制。当年正是此次上台的民主党,推动蒙古大呼拉尔通过了“关于矿山治理事项的规定”,对外企在蒙古矿业开发中的控股权施加种种限制条款,更在塔万陶勒盖煤矿开发招标中屡屡反悔、撕毁既成合约,连大名鼎鼎的澳洲力拓集团都被坑得望风披靡,其它许多外资企业则在蒙古政客们喋喋不休借争论“外资究竟应在本国经济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翻云覆雨之际纷纷调头撤逃,令一度因开发和外销矿石搭上发展“高速顺风车”的蒙古,一夜间成为外资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尽管在额尔登巴特总理努力下,蒙古通过承诺执行一系列紧缩政策,换取
IMF
及其合作伙伴共计
55
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经济总算稳住阵脚:去年
3
季度
GDP
尚有
1.6%
的负增长,
4
季度已实现扭亏为盈,增长率反弹至
1.2%
,今年
1
季度提速至
4.2%
,为人诟病的全国失业率也回落至
9.1%
,但情况依然严重,人们对总统和总理“府院不同党”可能导致的彼此扯皮感到忧虑,外国投资者则更不会轻易忘记
2012
年“引蛇入洞”的前车之鉴。为此,角色已切换为总统的巴特图勒嘎必须迅速让外国投资者情绪平静下来。
然而问题并不简单。
对内,巴特图勒嘎必须迅速证明,自己可以迅速实现“发展经济、减少债务、努力解决经济困难局面,增加就业、弥合城乡差距、让蒙古国人民过上无债生活”的选举承诺。但在“紧缩换援助”后政府还有多少能力去完成这些承诺令人怀疑,而一个反对派总理和一个反对派占多数的议会,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拖总统的后腿。
不仅如此,刚刚走马上任的巴特图勒嘎还无法借去年底开始的经济、就业微弱反弹为自己脸上贴金,因为自己上任不久,且反对党民主党还占据着大呼拉尔席位第一的位置。
对外问题就更加复杂。
自改制以来蒙古就一直强调所谓“第三个盟国”的路线,希望在政治上、经济上摆脱过度依赖中、俄两个邻国的局面,但受地理和现实条件所限,殷勤努力所换来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援助,和劳而不费的各种感谢状、感谢词(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