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兰州天庆品格新城幼儿园家长表示,在该园后厨发现腐烂的蔬菜和水果,且该园多名幼儿生病,家长怀疑和腐烂食材有关。而且,据“梨视频”拍摄的三方会议视频显示,该园负责人回应称,这些食材是在初加工间里出现的,是要在制作过程中剔除的。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局长在说明会上表示,对该幼儿园监管不到位,并向家长们致歉。
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牵动无数家长的心,也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该校负责人和监管部门没有逃避追问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给出能让任信服的答案,只有及时澄清事实、找出问题、追究责任,才能避免事态扩大,让那些焦灼与疑惑的家长安心。
好在,官方已经及时开展了调查,并发布了初步调查结果,内容颇为具体,包括食堂经营资质、食品加工过程、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反映青椒变质的问题,经西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看该园近两周幼儿食谱,未出现青椒类菜品及配料,冰箱内的青椒为上周五(
3
月
22
日)给老师做饭剩余的部分,本周一(
3
月
25
日)发现有少量腐烂未及时清理。鉴于出现的问题,幼儿园已辞退现任园长,联合调查组已全程对该园保教工作进行监管。
面对这起食品安全问题,舆论的反应很快,相关部门和校方的动作也算及时。但这类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不时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件让人深思。从源头上预防这类事件,比起事后道歉、追责更加重要。
从基础条件上看,幼儿园的食堂必须有经营资质,从业者必须具有健康证,而且所有的食品采购、加工过程都要依规而行。与之相关的,是幼儿园的主体责任和管理能力问题。幼儿园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健康食品的能力,取决于多个方面。在外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和经营门槛不断提高的当下,没资质的幼儿园食堂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幼儿园食堂雇佣的员工质量,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就是管理失当的问题。
其实,全国各地有关幼儿园食堂卫生标准的规定已经很多,多数幼儿园的负责人不是不知道它们,而是在落实中不到位,或者自以为落实了,其实走了样子。比如,不少规定都让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到人,但一些负责人抱着“不出事就没事”的想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问题暴露了才道歉、整改。另一方面,幼儿园负责人要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端正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是预防问题的关键要素,千万不要等待出了事了才后悔莫及。把相关规定落实下去,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就餐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底线。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梨视频 评论 / 黄帅
———
———
●
———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