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儿胡同
如果有来生,我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北京平房顶上的小野猫。下一步我也想好了,让我喜欢的姑娘们,来生都做平房顶上笼子里的鸽子,每天大家裸体相望,自由留给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大师出品紫砂壶,古雅质朴 ·  11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手执五福杯,紫气东方来 ·  昨天  
国家大剧院  ·  天荒地老,心事难平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猫儿胡同

北京晚报上的超市行业简史

猫儿胡同  · 公众号  ·  · 2017-08-06 22:18

正文


欢迎您走进深似海的晚报报道。太多了,全都有剪报报样,您慢慢看。


日期为见报日。




1981年5月17日:

我国的第一个超级市场,广州友谊商店开业了。

“并不是指商品有多么高超,而是无人收货、自由挑选这种推销方式的‘超’乎寻常。……超级市场在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商业竞争激化的产物。但是,这种经营方式未尝不可为社会主义商品交换所采用。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方便群众。”





1981年9月13日:

百货大楼部分商品开架售货,可以自由挑选。符合超市的特点之一。

但我请教了王炳辉老师,他回忆,当时的开架售货,与后来的超市在概念上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1981年12月3日:

“伊藤羊华堂”来打排球了。正文里面已经提到。





1982年12月26日:

本市试办的第一家超级菜市场将于29日在海淀南大街开业。

仅从时间上看,北京第一家应为三里屯的超市,但三里屯的是面向使领馆,对市民来说没什么意义。






1983年1月8日:

海淀超级菜市场物美价廉。





1983年1月18日:

海淀超级菜场开业后秩序良好。“个别想占便宜的人总是有的。”工作人员举例,日前抓住了两个小偷,其中一个男青年偷了一袋红曲粉价值1毛7,另一个女青年偷了一袋味精和臭豆腐价值9毛1。二人均按照10倍赔偿。





1983年2月4日:

和平里菜市场1月28日改成无人售货的自选模式。





1983年2月8日:

最近开业的本市第一家顾客自选式大型综合性食品商场菜市口食品商场。

我觉得它的“第一”应该在于“大型”吧。菜市口食品大楼里面,南城人应该都记得。有朋友印象深刻的话,请一定留言。





1983年3月29日:

劲松自选菜市场明天开业。





1983年4月5日:

石景山古城菜市场二楼新开自选商场。





1983年5月1日:

本市粮食系统第一家自选商场——西城区三里河粮油食品店开业。





1983年12月13日:

无论是菜市场还是自选市场,都有黑心秤。





1983年12月29日:

12月下旬本市又有七个自选商场开业,明年1月还将有两个开业。全算上全市有21个了。

流行,普及,速度就是这么快。这才刚刚开始。





1984年1月24日:

崇文门自选市场买的什锦果脯,里面有土鳖虫。

前面已经说到缺斤短两问题,看来此时的超市并不意味着高档与卫生。





1984年3月17日:

北京的自选市场结账慢、服务态度差。

计划经济体制还在,看上去再好,能好到哪去?





1984年4月3日:

市长说了,今年要办一些大事。其中包括再建25个自选商场。





1984年4月23日:

现在的自选商场东西便宜,我们都理解,因为人力成本低。但当时,自选市场的商品更贵。因为包装啦,质量啦,货源啦。

这便是体制的力量。





1984年4月27日:

西四百货商场开办第一家工业品自选市场。

以当年我们的素质来看,这样的商场恐怕干不下去。它更像是超市大跃进的产物。而且也如同王炳辉老师说北新桥大华的那话,楼上超市,楼下商场,其实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跟风追求一个形式。






1984年6月1日: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海淀区新北粮油自选商店开业。哎,当年物资紧缺,新开业的商店再大再小,总得有点儿正经食品。





1984年8月14日:

东城区兴华服装店开设本市第一家男女西服自选部。

服装开架售货岂不是应该的么?当年不是。





1984年8月26日:

团结湖小区南端的团结湖副食品自选市场9月1日开业。

竖排版,从右往左读。服吗?





1984年9月5日:

北新桥大华百货公司将于9月8日开业自选商场。

前面已经说到过。还是得说一句,可办优惠卡,全国首创,可谓今天超市会员卡制度的雏形。





1984年9月6日:

大华自选商场的广告。这一天还报道了王府井华东服装店开办了本市第一家中老年服装自选部。



9月28日造寸时装自选市场开业。图略。




1984年9月30日:

月坛南街30号开业京华自选商场。

京华自选是现在说的最多的。很多不懂的人都把它说成北京第一家,我就呵呵了。但不可否认,京华自选几经改变活到今天,应该是寿命最长的。





1985年1月17日:

本市已开设50家自选市场。




1985年2月10日:

菜市口菜市场、西河沿菜市场、菜市口自选食品商场将在春节前两天通宵营业。




1985年2月16日:

新街口新华自选市场进货冠生园保健奶糖。每斤2块5。





1985年2月24日:

东四十字路口东北的东四食品自选商场有牛尾汤罐头。

此类小稿主要为了让大家看到,当时北京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自选商场。





1985年10月6日:

法国巴黎的超市里面有激光扫码收款机。这一做法后来咱们也普及了。





1985年10月13日:

京华自选市场购物环境好。





1985年12月21日:

这个稿子写到,北纬路自选商场送塑料袋。这是第一次有购物送塑料袋的新闻出现。我还记得小时候很多地方塑料袋5分、1毛一个,后来免费了,再后来为了环保又收费了。菜市场则还是免费。





1985年12月29日:

东四北大街汇源商场开业,内设小超市。





1986年2月9日:

京华自选商场,春节前挺热闹。

很多年里,京华自选、崇文门菜市场等,都是逢年过节报道市场供应丰富的主人公。





1986年3月8日:

新街口新华自选商场有速溶芝麻糊等。




1986年4月4日:

崇文门外大街32号的崇文自选商场开业。250平方米。

也就是现在一个便利店的规模啦。但当年电器照相机服装都卖。





1986年4月5日:

广告,安定门百货商场三楼自选大厅开业。





1986年6月1日:

和平里自选商场出售的扒鸡是臭的。





1986年7月16日:

三里河京华自选商场出售的肉馅里面有骨头渣子。

伪劣商品的问题,在哪都会出现。





1986年11月18日:

东四自选市场里面的涮羊肉调料破损,超市工作人员在一旁聊天。

“损耗”既有顾客素质因素,当然也有工作人员因素。在社会上,大家都是工作人员,也都是顾客,可想而知。





1986年12月30日:

两节将至。市场上有各种供应,当然也少不了提到超市。各位看看当年咱们过年把啥当成好东西。





1987年1月22日:

还是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情况。




1987年11月6日:

专访京华自选商场总经理。文中提到,当时北京众多自选市场经营不力,改回封闭柜台。而西城区三里河京华自选商场还是第一,因为采用了一些更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他提到,是看了日本连锁店经营的书籍。





1988年2月12日:

新街口自选市场买熟羊肚里面有屎。





1988年11月8日:

东四北蔬菜自选商场售货员上门卖菜。





1989年6月7日:

三里河京华自选商场三楼,开业卡拉ok明星歌舞厅。

歌厅的时代到来。





1989年6月24日:

前门箭楼西侧前门商业公司,开设蒙妮莎时装自选部。





1989年7月16日:

三里河京华自选商场三楼的明星卡拉ok俱乐部。当年的歌厅现在看起来土不土?





1989年10月8日:

三里河自选商场有了导购小姐。

这个事情让我想起王利发的改良,呵呵。导购小姐也是一个时代,现在嘛,基本过去了。





下面,进入90年代。


1990年1月20日:

前门饭店开业中西糕点自选部。也许是类似现在的味多美?




1991年1月25日:

新街口自选商场出售的丰华冻肉鸡,全是鸡皮。

新街口自选的报道挺多,看来出了不少这样的问题啊。





1991年7月3日:

北京友谊商店与广州晶品家庭用品公司联合创办的日用晶品超市开业。





1991年9月12日:

西单购物中心一楼开设本市第一家进口小百货精品自选商场。



同日:

京华自选商场一楼开业双洋西饼房。





1991年10月13日:

亿兆商场开办羊毛衫自选市场。





1992年1月22日:

光是这个题目,现在看起来也够要命的了。京华自选出售的五粮液酒看来渠道是有问题的。这个时代,“国营”已经彻底沦陷。





1992年1月23日:

朝阳区建华副食商场开架售货。





1992年1月26日:

开架售货雨后春笋般多起来了。对顾客来说,肯定是方便啦;然而对售货员来说,减少了很多与顾客发生口角的机会。

当年买东西想挑选,没准就意味着吵架。开架售货把这个问题给消化了,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结尾这句话,“我们不是也感受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商业进步的脚步声吗!”您是否想起了前面第一篇文章里面对超市的评价,“超级市场在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商业竞争激化的产物。但是,这种经营方式未尝不可为社会主义商品交换所采用。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方便群众。”

算是对超市这种形式的评价高多了。观念变了,这才是真正的进步。别不服,人家做的比咱好,咱得虚心。





1992年2月6日:

西城区副食公司推出6家连锁便民店,即“希福”。尽管还受制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但外面看上去,它基本上算是现代意义上的连锁店了。

注意,连锁店营业时间为早7至晚9。传统商业都关门的时候,“便利店”真该“便利”了。电视、娱乐场所逐渐拉晚了人们的睡觉时间。

夜生活也是一个话题,之前咱写过,有兴趣的朋友请看 除了开房我们还有很多夜生活





1992年2月23日:

西城区菜蔬公司所属青松里蔬菜自选商店,是本市第一家国营蔬菜超市。

文章中说,国营菜店也能和农贸市场一样了。话很好听,也算是我们的理想,然而现实中,可以说直到现在,菜市场的物美价廉,仍然没有完全被超市所取代。而国营限于体制原因,不可能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低价,已是人人都能看清楚的事实。

还有一点值得说,“搞好优质加工净菜”。也就是说,买葱不必连着泥土,买大白菜也不必连着菜帮了。别小看这个进步,它会产生很多很多生活垃圾,甚至影响市容环境。

这个现在倒是在很多超市实现了。而价格则稍高,一样是传统菜市场无法被取代的理由之一。





1992年3月5日:

连载三天,希福连锁店的启示,看来当年“希福”还算成功。

不过别着急,繁华后面背后问题多多,后面都会说到。





1992年6月22日:

全国首例消费者名誉案来了。因为逛国贸惠康超级市场时候,两个姑娘被怀疑偷东西进而被搜身。

类似的事情直到前些年还有发生,一边是超市怕偷难防,一边是人权。究竟怎么才能解决?一次坐公交车,让我知道了答案,当时车上有人丢钱包,警察来了,半天毫无建树。我问警察,为什么不搜?警察说,没有搜查令,凭什么搜人家身?

“贼要抓脏”,抓不着,人家就不是贼,这就是法制的精神。额,我这个理解对不对啊?






1993年1月3日:

京华自选商场装修后重新开业。有电梯、中央空调、电视监控、烟感报警器啦。

年轻的孩子们可能都难理解——这些东西都没有,当年也能开超市?





1993年2月4日:

东四北大街510号,广州信士达开办家庭用品自选商场。




1993年3月31日:

物美商城据说内部调整,导致租赁柜台的人吵起来了。物美说,想把服装挪到一楼超市;厂家说,服装在超市里卖不成体统。

很难说谁有道理吧。可能当时我们还不习惯超市方式购买服装。不过文章结尾,还在关心42个售货员失业的问题,算是现在不会再关注到的问题了。





1993年4月29日:

北京世佳公司在长安商场一层,开设本市首家专营进口家庭用品的超市。





1993年5月14日:

长安商场开设高档食品自选厅。





1994年1月29日:

三里河京华自选商场酬宾举办活动。





1994年6月14日:

广告,方庄大有自选商场6月15日开业。这个商场是后来的哪啊?方庄朋友请告知,我查90年代地图没看到啊。





1994年6月18日:

还是一条方庄大有超级自选市场的信息。





1994年6月27日:

商品上的条形码越来越多,已经有商店使用扫描仪扫码结账。

这是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我们又一次开始跟上国际水平。之前大都是收款员手敲商品编码,主文中提到过了。





1994年9月2日:

王府井大街87号开业隆福大厦超级市场连锁店。





1994年9月6日:

广告,北京大有自选商场招聘。很多岗位并无学历要求。





1994年12月1日:

本市最大的平价超市,在协和百货五层开业。





1994年12月8日:

仓储式销售悄然出现。呵呵,是顺天府来啦。

不装修,设在居民区,低利润当然也就是低成本,低价格。这种形式的超市现在相当多,大超市基本上都有类似性质。主文中也提及了这个问题,不多说了。





1994年12月22日:

王府井食品商场二楼食品超市开业。

有个问题了。您发现没,此时“自选商场”的叫法少了一点儿,“超级市场”的叫法多了一点儿,却并不常简称为“超市”。

确实,在我的记忆力,是有这么一个过程的,“超级市场”多洋气。没洋气够呢,哪能用简称。





1994年12月24日:

西四北希福连锁店商品齐全。





1995年1月23日:

王府井开业中影音像自选商场。音像品也能自选了。

音像店,就像书店,过去都是你要啥售货员给你拿啥,相比副食品,它超市化得较晚,应该很大程度上因为怕偷。





1995年1月29日:

广告,京华自选商场。





1995年2月19日:

又是一条中影音像自选商场的新闻。里面有中外原版录像带。





1995年2月27日:

西城区又希福,东城区有了奥之光,建起22家自选商店。





1995年3月12日:

东城区小型超市多了起来。





1995年3月16日:

平价仓库式的物美超市效益挺好。

这篇文章中写到了因轿车普及率低,超大规模超市其实并不是特别容易受青睐。

这种经营模式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在实践,也在国际趋势中,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特点。这一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群雄逐鹿,有的死了的,并不是它不出色,而是太超前。





1995年3月21日:

崇文区开业第一家国有平价仓储式微利商店。120平方米,它更像便利店吧。从宣传内容上看,当时大家还是在拼价格,都号称自己低成本低利润低价格,但能坚持多久,那就不好说了。





1995年3月31日:

白广路百货商场食品超市即将开业。又一个南城经典。





1995年4月22日:

吴汾评论,自选商场太多了,很多地方的自选商场,其实和普通商场在一起,并且价格毫无区别,似乎人们只是为了追求自选的形式,而开办了自选商场,并没有节省人力、成本。

对吧,所以很多国营自选站不住,你不能裁员吧,你更不能省却很多组织机构吧。





1995年5月10日:

白广路百货商场的分店好佳超级市场,开设了一个钮扣世界。小小扣子的专卖店,当年北京真不止一两家。既是服装热起来、人们追求美的体现,也是服装质量差的体现,因为洗一水扣子全丢了。晚报当时也有报道。

话说您有多久没自己钉过扣子了?不知不觉中,生活变化太多了。





1995年5月13日:

东区邮票公司推出自选柜台。

好家伙,连集邮都超市了。感觉这就是盲目跟风的代表。





1995年6月3日:

复兴商业城推出折扣超市。





1995年6月12日:

月坛北街的粮店改成了好邻居便利超市。好邻居来了。





1995年6月28日:

又是一个重磅,天客隆超市的第一家店开业。3800平方米。





1995年7月2日:

六里桥亿客隆商城正在建设。





1995年7月9日:

崇雍大街最大的超市开业。华盛商业连锁店,在东四十四条。





1995年7月10日:

劲松东口京客隆商城开业,为京城最大的超市。

除了大商城多起来,文章还写到,京客隆使用计算机联网管理。





1995年7月14日:

吴汾评论,书摊就像超市。

额,说实话,我没看懂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不过我知道,能把别的东西比作超市,说明超市真正被熟悉和接受了。




1995年7月28日:

南新华街101号的四华平价商城超市,可以电话送货上门。

类似的送货服务,当年很多行业都搞过,但做成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直到智能手机普及的这两年,所谓“物联网”概念兴起,才彻底实现。




1995年8月1日:

北新桥开业黑豹超市。





1995年8月5日:

翔达超市来了。宣武,白广路。





1995年8月7日:

两天两篇文章,写中影音像自选商场。





1995年8月11日:

日本tec收款机进入北京市场。

这种非民用产品,能在北京设立销售中心,说明它的应用量高起来了。





同日,西直门外大街137号的罗曼商城新添超市。





1995年8月21日:

交道口千万佳超市,原为库房。

早年间我看见到处都写仓储超市,以为就是库房改的超市呢。






同日,广安门内大街好佳超市有月饼。




1995年8月28日:

希福连锁店设图书角。

这个做法,当年很多大小超市都采用过,现在坚持下来的也不太多了,有些也只卖杂志而已。

阅读的习惯转移到手机上了。





1995年9月1日:

广告,北京亚细亚超级市场。这个超市当时也挺有名的。





同日,又一条好佳超市的月饼信息。





1995年9月13日:

天客隆超市开办了分店。干起来了。





1995年9月16日:

东花市大街134号开业西单菜市场分店,为仓储式平价超市商场。





1995年9月25日:

呼家楼开业6800平方米的凯恩百货连锁总店第一分店。

额,咱们仓储式超市多,开起来方便,也跟咱工厂多有关,厂房改造就行了。





1995年9月30日:

西单商场的繁星连锁店超市,开业多家。





1995年10月1日:

绿凯超市在东四北大街开业。





1995年10月9日:

双榆树的顺天府超市效益好,价钱便宜。





1995年10月17日:

刘家窑桥东南角开业物美超市。




1995年10月20日:

天客隆平价商城第十家连锁店在白云观地区开业。发展相当快。





1995年11月1日:

关于平价超市,晚报刊登了很多读者的看法。不过说法比较常规,大都是要求开业地点均匀些,产品质量好些,价格便宜些。






1995年11月12日:

西单商业街开业小百花批发市场,里面有超市。





1995年11月30日:

西城区10家国营粮店改为好邻居超市连锁店。效益不错。





1995年12月1日:

北京新民生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便民连锁店超市,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

这便是主文中张贺说到的,家乐福聘用俊男美女时候,一些国内品牌却消化吸收了下岗职工。





1995年12月2日:

北京红都集团安化楼纺织品公司在广渠门内安化楼开辟4000平方米布料超市。





1995年12月13日:

广告,西四万方超市,即原西四副食商场。





1996年1月28日:

广告,京华自选商场。这是我这里统计到的,“自选”这个说法被“超市”取代前,最后一次在官方宣传中出现。





1996年2月1日:

著名的风入松书店搬迁到北京大学资源楼,扩建为图书超市。





1996年2月9日:

天客隆又开一家,学院路连锁店。





1996年2月14日:

春节期间,好邻居超市不停业。





1996年2月20日:

西直门外大街51号西五超市有年货。

这个名字一听就是老副食店改的。当年很多副食店都这样命名。





1996年3月2日:

西四万方超市,可免费加工一些食品,二楼还有大排档。

这种做法如今在较大型购物中心常见。可以说,这确实是符合人们需求的一种改进。





1996年3月10日:

天客隆开始下大力气做生鲜。不知道这个后来的成果如何,有没有朋友了解?





1996年3月11日:

晚报刊发的读者看法,关于无人售货。

严格来说,当时这个讨论并不是针对超市的,而是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自助”,却也暴露出人们素质不高的问题。





1996年3月20日:

超市里面先尝后买的多起来,结果有人尝起来没完。






1996年4月3日:

又是一条希福连锁店开设书店的消息。





1996年4月5日:

吴汾评论,国内的超市冲击了传统商业。其实日本早就经历过这一幕。

而今,电商正在冲击传统商业。





1996年4月12日:

广告,洋桥的亚细亚超级市场仟村百货购物中心开业。





同日。北京的“客隆”超市特别多。

其中写到了一些超市遇到的问题,比如小偷八成是外地人,还有八成是女性,还有大学生、世界体育冠军等。





1996年4月15日:

红苹果点点利连锁店,招收一批机械局纺织局二轻局的下岗女工。





1996年4月16日:

又是三篇连载,写仓储式商场越来越受欢迎。

最后一篇文章写到了,货架上茅台酒是空瓶,便是为了防盗。如果商品都这样做,必然达不到节省人力成本的目的,但少数商品这样做,不失为适合国情的好办法。





1996年4月16日:

翔达超市的效益不错,此时的理念在追求品种齐全。






1996年4月19日:

四元桥西北侧燕莎望京购物中心即将开业,也将是北京最大的仓储商场。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商品销售条形码化。





1996年5月9日:

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推出超市一样的选料餐饮。

这种做法曾经流行,顾客们总怕被宰嘛。现在三线城市还偶尔能看见这种做法。





1996年5月17日:

超市的小包装蔬菜,随着超市兴起受到欢迎。但是还是价格高,因此无法取代自由市场。

至今如此。但未来谁敢说呢?





1996年5月25日:

家乐福超市刚开业的时候价格便宜已经慢慢上涨,因为房租压力巨大。这让旁边的商店重新找回了自信。

燕莎望京购物中心因为没有房租——不知道为什么——价格很低,很受欢迎。更小的超市进货拿不到低价,所以搞连锁。这个观点主文中谈到过了。

不过,家乐福,就是家乐福。怎么写,它都是一个标杆。





1996年6月5日:

天客隆超市广告。





1996年6月11日:

超市式餐饮到底为什么?更清楚自己吃了什么。

可是说到底,还是三个字:不信任。

现在大点儿的饭馆,除了可能放点儿海鲜凑个气氛,没人还采用这种方式了。因为那样反而显得自己不被信任。吃个饭能花多少钱,我一定要宰你吗?宰了你下次谁还来?想明白了这点儿问题,自然也就回归正常了。





1996年6月13日:

天客隆超市膨胀了。一年开业12家,放出话,“家乐福附近有万米左右的地跟我们言语一声。”

确实挺成功,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天客隆在经营着。





1996年6月19日:

去年5月第一家好邻居超市开业后,至今已发展到23家。





1996年6月26日:

翔达超市在虎坊路开了第二家连锁店,并且开始实行711制度。




1996年7月4日:

超市发票随便开,也是腐败的体现。





1996年7月21日:

这次被偷的是超市洁诺牙膏送的小玩具。





1996年8月7日:

超市里面开书店,成为流行。





1996年8月16日:

超市丢失问题严重,燕莎将营业员的绩效奖金与丢失问题直接挂钩。





1996年8月19日:

超市有各种服务态度问题。其实算什么大问题吗?也不算,可是我们就是在能做好的时候,没有去做好。





1996年8月24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检查发现,超市内的包装商品包装食品,很多都缺斤短两。

现在这样的问题应该也不会出现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下,你敢耍鸡贼,你就得死。





1996年8月26日:

红苹果点点利商贸集团,录用下岗女工400人。





同日:

广告,万方商城开业,即以前的京华自选。





1996年8月30日:

顺天府超市又开一家。





1996年9月4日:

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超市也慢点儿吧。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利润下降,如何维持,又到了优胜劣汰之时。

经济的发展真的如同浪潮,一波一波,有的被拍死,有的被推高。





1996年9月4日:

万方商城的京华餐厅广告。考上大学了,来搓一顿吧。

这种风气现在我们说,不值得效仿。哎,毕竟当年考上大学是个大事儿。

不过这一篇与超市并无直接关系。





1996年9月5日:

又是一篇反映超市服务差的稿子,主要提到了一排收款台,其实只开一半。这种现象现在偶尔也有,只有繁忙时候才都开。节约成本,无奈之举吧。





1996年9月7日:

万方商城里面生鲜做得不错,还有免费微波炉食品制作培训。

此时商品供应已不是问题,早就过了谁有资源谁挣钱的年代,到了拼服务的时候了。

这篇文章还提到了,万方前身是京华自选,以及三里河菜市场。





1996年9月12日:

本市已有超市76家、连锁店559家。

我在走访中也听有人说过,当时的连锁店大都是国营背景,相比其他小店,甭管经营如何,至少东西是稍微令人放心的。那些年酱油醋都很多假货。




1996年9月18日:

超市、自助餐等自助式服务,时常被偷。其中的数字,主文中已经引用。





1996年10月6日:

广告,希福连锁店推出美国惠氏奶粉。洋奶粉时代来临。





1996年10月8日:

超市存包,到底是服务还是怀疑顾客素质?仍然是怕丢的问题。





1996年10月10日:

广告,亿客隆。





1996年10月14日:

此时警法新闻中常见抓获超市小偷的事情。咱们选择这一篇放出来给大家看看,有没有朋友知道是为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