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考察组织运营状态的重要性。外部视角关注组织业务规划和绩效结果,而内部视角关注员工的能力发展和自我实现。文章强调,组织的业务发展和人的能力发展是相互辅成的。最后提到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的相关课程信息。
特训营课程旨在全面赋能人与业务,通过培训帮助组织健康发展。
这两天我看到有一些老板、高管朋友从聊家常开始聊工作,应该是陆陆续续进入工作预备状态了,也聊起了企业经营的问题,其实想要全面地考察一个组织,了解组织的运营状态,需要有两种视角:一个是外部视角,一个是内部视角,前者是冰山上,后者是冰山下。
从外部视角看一个组织的经营,就如同社会外界包括资本方考察一个商业企业的经营,看的就是组织每年做什么样的业务规划,然后年底又获得了什么样的绩效结果。
外界通常是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考察企业的内在,他们通过财务年报中外在的那些经营指标,就能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收入利润等状况。所以从外部视角看,企业经营无非是把业务的规划、业务的设计执行落地变成硬核的绩效、硬核的利润的结果的过程。
但是仅从外部视角看组织是片面的,就像对疑难杂症的综合诊断不能仅仅只看外科,我们还必须用内部视角去看。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我说这句话: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冰山下的决定冰山上的。
表面看是一个企业把年度业务规划变成了收入、变成了利润,但是打开这个包袱看里面,我们会发现这个包袱里包裹的是企业里每一个员工的自我实现。
组织里每一个员工通过做具体的事,把他们的能力整合成绩效。同时员工们在做具体事的过程中也发展出他们应该具备的能力。
外部视角是业务发展,内部视角是每个具体的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组织业务实现和人的能力发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人的能力发展和自我实现恰恰也要借助业务发展这个大的节奏、大的格局往前展开。很多文学作品都能体现这个道理。比如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大的事件,而这个事件导致了一对龙凤胎不同的命运,电影就是把小人物的命运放到一个大的背景事件下来展开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以改革开放初期10年的中国社会的变迁为大背景,为了说明这个背景又把小人物的命运放进去。
组织的经营也是一样的,组织一年一年的发展是业务经营的大背景,在这个业务经营的大背景下,包含着很多人把自己的能力整合转化成组织绩效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
理解了这两个视角,我们就可以发现,不管组织的业务多大多庞杂,但无非就是在一个业务发展的大节奏里面,镶嵌着很多个小人物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小节奏。
唯有把搞业务和培养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冰山上的事和冰山下的人都关注到,才能真正让一个组织健康发展。
【2025重磅来袭】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人与业务全面赋能,欢迎咨询报名!!(点击文字了解详情)
学习田俊国老师的课程:
【线下公开课】